劉江濱
在一個家庭里什么最重要?當然是人了。其次呢?一定是書。家里一切物什都有安放歸置的地方,如衣有衣柜,鞋有鞋柜,電視有電視柜,但它們都不配有“房”的專稱,沒有衣房、鞋房之說,而只有“書房”!可見書的地位之高。古代更高級的書房叫“上書房”,是專門供皇子讀書之處。
我們這一代人一般都是三口之家。三居室的分配是這樣的:夫妻一間,孩子一間,書一間。書跟人平起平坐,甚至因書太多,書房得足夠?qū)挸?,孩子只能屈尊居于小房間。
文人都有一個書房夢,北魏李謐有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钡嬲龘碛幸婚g書房也并非易事,需要以時間換空間,慢慢來。剛畢業(yè)的時候,在新單位有間屋子就不錯了,書也沒幾本,書房只是個遙遠的夢。娶妻生子后,生計至上,一間屋,亂糟糟,孩子尿布的尿臊氣和書架上的書香味混雜其間。到了晚上,我常去同在一個大院的單位辦公室看書,常??吹解挂梗笤豪锏臒艄鉂u次熄滅,只有我的辦公室的燈還亮著。
后來,馬齒漸長,書籍漸漸增多,單位在筒子樓又給我分了一間房,喜悅之余,把這間房拾掇成書房。但糧袋米面等雜物也隨之涌入,我將書房命名為“半壁房”以自嘲。不過終究還是歡喜,就正兒八經(jīng)給書房取了名字:“雪泥齋。”名字來源于蘇東坡的詩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币馑际侨裟芙o文學、給人生留下一鱗半爪的印痕,則不虛此生矣。為此,我專門寫了一篇小文《雪泥齋小記》以志紀念。
調(diào)到省城工作,先是租房子;房子小,我和書同房,衣物家什可以削減,書卻一本都不能扔掉。等終于有了大房子,書房足夠大,一壁書柜也很是氣派。這才擁有真正意義的書房。坐擁書城,飲茶誦讀,翛然自得,看窗外明月皎潔,清風徐徐,疏影搖動,自謂“羲皇上人”。
書房的面積是一定的,書柜的格子是一定的,但書卻一本本不斷增加。書架上橫七豎八,里層外層,完全呈飽和狀態(tài)。雖然,每過一段時間實行“精兵簡政”,狠狠心優(yōu)勝劣汰,但仍然阻止不了它們的溢出之態(tài)。于是,慢慢便出現(xiàn)了這樣的局面:客廳里落地臺燈下面碼著數(shù)摞書,沙發(fā)扶手上堆著書;廁所放著書;臥室更別說,枕邊、床頭柜都是書,床側(cè)的墊子上成了書垛,上床須繞行。不禁想到清代大才子紀曉嵐的對聯(lián):“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青豆最相思?!闭媸堑莱隽俗x書人的真實情狀。
對于我來說,除了家里的書房,單位的辦公室也成了書房。那里有兩個書柜,當然也是貴客滿盈,待遇差一點的,只好屈就于書柜兩側(cè),高高摞起,一排不成,兩排———由于摞得太高,有搖搖欲墜之勢。還好,至今尚未發(fā)生坍塌事故。所以,可以說,我的書房只是一個大本營,一個基地,書早已突破了它的拘囿,隨處可在。
出差的時候,習慣隨身帶一本書,無論身在何處,睡前不看幾頁書是絕對無法安眠的。人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出門旅行,一覽名山大川、名勝古跡,這無數(shù)的大自然的瑰奇、人文的奧秘充盈天地間,取之不竭,讀之不盡,在我看來,這可是讀書人最大的書房?。?/p>
明代作家陳繼儒在他的《小窗幽記》里有一聯(lián):“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边@里借用一下:不憚世路風塵,隨處即是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