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璠
清明,清清明明地來了。
過了這天,春,也就過了一半了。
清明的時節(jié),憶想中總是朦朧多雨又有霧的,大地上籠著一層神秘、幾片哀傷。天氣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皺著眉,噘著嘴,訴說著愁怨。但今天這種感覺,又不完全是記憶中的清冷,在拜祖祭祀的路上,清新的空氣攜著芳草清香撲面而來,讓人感受到對生活的期待與向往。
清明,紛紛揚揚地來了。
和家人去拜祖燒紙。一路上有遍野的油菜花,大大小小,房前屋后,隨處可見。油菜花的足跡悠遠,四處蔓延。而我們要去祭拜的人——她們,足跡又延伸到何方?在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她們過得可好?
我們走向青石板路的深處,腳下是層層疊疊、形狀不整的磚塊,有些礙腳。歲月給它們的禮物是青苔,給我們的是活力。我們走過一條彎彎曲曲、雜草叢生、泥濘不堪的小路,見到了她們的墓。
爺爺和爸爸開始給墓地鏟土。爸爸把鐵鍬深深扎進兩邊的泥里,腳踩上鐵鍬,用力一蹬,再一提,挖出一大塊土,擺好形狀。爺爺再用鐵鍬修平土上層,壘成塔式形狀,供在臺上。歲月給了爺爺滄桑,但從他深陷的眼窩中,深邃的皺紋里,一成不變的表情中,棕褐的皮膚上,我看到了深沉、磊落與懷念。
清明,清清明明地走來。
望著裊裊升起的青煙,以及透過煙的朦朧與灰暗,我仿佛看到了詩人杜牧的一襲白衣,袍袖飄飄,手撫長須,腳踩木屐,走進幽幽的過往里。歲月清明,他也坦蕩,無所畏懼。或許他有心事?路上欲斷魂的人可否為他添上一層朦朧?在紛紛春雨中,誰都難以看清遠路歸途。
清明,愁深,憶也深啊!
眼前有細雨遮蔽看不到蒼穹,但雨后必有晴天。如痛哭,相信淚后的人生,才有水洗過的清明。踏穩(wěn)腳步,盡管前路泥濘,仍在雨中。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育才中學 指導教師:劉新玲
隨著作者一句“清明,清清明明地來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帶有悲傷色彩的清明節(jié),雖有懷念惆悵之情,但整篇文章都充滿了一種清清明明的氣氛——和家人去拜祖燒紙,一路上油菜花的足跡四處蔓延,作者不由得想起被祭拜的她們,足跡又延伸到何方?在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她們過得可好?在爸爸和爺爺給墓地鏟土時,作者從他們凝重沉靜的神色中,看到的是深沉、磊落與懷念,是清明的感覺。正如作者最后所感悟到的:清明是一種人生歲月磨礪后的沉淀,代表著一種坦蕩、寧和的心境,“如痛哭,相信淚后的人生,才有水洗過的清明”,而生活還需繼續(xù),需我們踏穩(wěn)腳步,一路向前,盡管前路泥濘,盡管身在雨中。
【適用文題】感受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漫步人生路……(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