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芃昕
我聽詩始于讀幼兒園的時候。
那時,外公把我抱在膝上,拿著一本書讀童詩給我聽,還說我長大了就會讀懂詩中的妙處。我問什么是妙處,外公笑而不答。只不過外公讀詩的時候,螞蟻正急著搬家,知了為外公的朗讀聲伴奏,這讓兒時的我從無知到好奇。為什么螞蟻搬家和知了的伴奏這么有趣?我不禁對外公讀的詩產(chǎn)生了興趣。
聽外公讀詩多了,也就會背了。
我會背的第一首詩是《漁歌子》?!拔魅角鞍橈w,桃花流水鱖魚肥”。咦——難道除了人會肥,魚也會肥嗎?怎么一個大詩人也搞不清楚呢?我背著,把自己的疑問告訴了外公。外公聽了捧腹大笑,說:“傻孩子”,外公一臉慈祥, “肥不單指肥胖,還表示鮮嫩的意思!”哦,我懂了。
俗話都說“日積月累”。我就這樣一首首地背了下來,背了許多描寫風(fēng)景的古詩?!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哦,這詩我懂得。杜甫的勇敢精神在這首詩里回蕩,登上泰山,俯瞰那些眾山,心里是多么驕傲!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北持持馑家矟u漸出來了。只是我覺得有點遺憾的是,如果能親眼去看看那紅花綠草,生機盎然的江南春天,該多好!背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就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景了。早春時春燕棲息筑巢,詩人心中是多么喜悅?。?/p>
漸漸地,我背詩背出了興趣,也在語文老師的指導(dǎo)下學(xué)會了寫詩,從而在詩的方面學(xué)會了不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