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華
女兒在學(xué)校不認(rèn)真聽講,上課總說話,遭老師“投訴”后,我把她叫進(jìn)房里,和她鄭重其事地溝通了一次。我一番苦口婆心地說教后,女兒點點頭,說記下了。
可沒過兩天,女兒的毛病又犯了。這下,我火了,將全家人叫在一起,給她上了一堂很嚴(yán)肅的“政治課”,全家人輪番對她說教。我以為我們這樣重視效果應(yīng)該不錯,但是我錯了,她的老毛病隔三岔五就犯一次,根本就把我們的話當(dāng)成耳邊風(fēng),這可愁壞我了。
去表姐家做客,剛巧看到她女兒不小心打碎了表姐昂貴的花瓶,表姐剛想發(fā)火訓(xùn)斥卻停住了。表姐默默地收拾好細(xì)碎的玻璃碴,一聲不吭。擇菜的時候,表姐冷不防地將此事提起,問外甥女:“花瓶是怎么打碎的呀?那么貴的花瓶打碎了,我心都疼了?!彼贿呎f還一邊夸張地做流淚狀。
外甥女不好意思地回答:“媽媽,真的很對不起,我去拿花瓶時剛洗了手,手很滑,所以一不小心就打碎了。我以后會注意,不會用濕的手去拿容易滑落的東西?!北斫銤M意地點點頭,不再說什么了。
事后,我問表姐:“那么貴的花瓶,打碎了多可惜,你不好好教訓(xùn)教訓(xùn)她?”表姐說:“花瓶既然已經(jīng)打碎了,再責(zé)怪也是無用的。你看,我這溝通有效吧?她不僅知道自己犯了錯誤,而且知道自己是因為什么犯的錯誤,這樣,她下次就不會犯同樣的錯了。我們做父母的,不就希望孩子能吃一塹,長一智嗎?”
表姐是學(xué)教育心理學(xué)的,比我更懂孩子。我發(fā)現(xiàn),她教出來的孩子,不僅懂禮貌,而且自信、陽光,不像我家孩子,動不動就哭。我說出心里的疑惑,表姐耐心地告訴我:“你常常擺開架勢和她正式溝通,這會讓她以為自己犯了天大的錯誤,一方面很害怕,另一方面怕受懲罰。你聲嘶力竭地說教,而她可能心思都沒在這上面,想的是自己會不會受到懲罰之類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以大人的口吻說教,那么就難和孩子成為朋友。有什么知心話,他們就不會跟大人說?!?/p>
的確,我就發(fā)現(xiàn),女兒很多事情寧愿告訴她奶奶也不愿告訴我。
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趕緊改正。當(dāng)孩子再出現(xiàn)錯誤時,我嘗試著“非正式”地和她溝通:在洗菜的時候,在看電視的時候,或者在我們一起跑步的時候,用委婉的語氣將她的錯誤指出來,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這樣做,女兒很容易便接受了我的建議,并嘗試著去做。
我想,常跟孩子“非正式”溝通,我們才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也才能慢慢地走進(jìn)孩子的心里。
(編輯 旦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