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芳
【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效果。方法:我院在近2年內診治了11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根據(jù)接診順序的單雙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前者進行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對后者進行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55%,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就平均住院時間、經(jīng)濟費用來講,觀察組患者明顯更具優(yōu)勢,兩組治療后進行比較,差異較為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的1.82%遠遠低于對照組的7.270%,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且可以有效減少住院時間及經(jīng)濟費用,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阿奇霉素序貫療法;阿奇霉素靜脈滴注;平均住院時間
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的兒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目前臨床常選擇藥物保守治療此類患兒。但有研究顯示,由于目前臨床可用于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藥物種類、方案均較多,如何取舍仍存一定爭議。本文就我院診治的11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與靜脈滴注的臨床效果,以期為今后臨床接診此類患兒提供用藥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在近2年內診治了11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間歇性咳嗽、呼吸不暢、喘息等臨床癥狀。根據(jù)接診順序的單雙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其中前者有男33,女22;年齡分布于4個月-7歲,平均年齡(4.17±0.63)歲:病程為3-11天,平均病程(7.64±2.21)天。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分布于5個月-8歲,平均年齡(4.26±0.52)歲;病程為2-9天,平均病程(8.16±1.13)天。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較?。≒>0.05)。
納入與排除標準:①經(jīng)臨床檢查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小兒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②對本次研究所需阿奇霉素治療具有良好耐受性,無相關禁忌癥;③排除呼吸系統(tǒng)結構異常者;④排除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⑤具有正常的心、肝、腎功能;⑥患兒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完全知情,研究前指導家屬獨立簽署由本院醫(yī)學與倫理研究會制定的知情同意協(xié)議;⑦排除惡性腫瘤患兒;⑧患兒無血液、免疫、精神、內分泌等系統(tǒng)疾病;⑨本次研究內容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研究會審核。
1.2 方法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具體如下:首先對患者進行10mg/(kg·d)阿奇霉素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每天1次,持續(xù)3天,等待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緩解后給予10mg/(kg·d)阿奇霉素顆粒口服治療,每天1次,持續(xù)用藥4天。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具體如下:給予10mg/(kg·d)阿奇霉素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每天1次,持續(xù)用藥1周。兩組患者均以1周治療時間為1個療程[1]。
1.3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是指患者在治療后的各項臨床癥狀、體征及生化檢查均恢復正常,X線胸片顯示病灶徹底消失;顯效是指患者在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X線胸片顯示病灶有明顯吸收;有效是指患者在治療后的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中型粒細胞及白細胞檢查均接近正常值,X線胸片顯示病灶有所消失;無效是指患者在治療后的臨床癥狀、體征及生化檢查基本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8.0軟件對本文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觀察指標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1)觀察組55例患者在治療后痊愈了24例,占所有患者的43.64%,顯效患者有19例,占34.55%,有效患者9例,占16.36%,無效患者3例,占5.45%,總有效率為94.55%;對照組55例患者在治療后痊愈了17例,占所有患者的30.91,顯效患者有15例,占27.27%,有效患者12例,占21.82%,無效患者11例,占20.00%,總有效率為80.00%,由此可見,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01±1.24)天,對照組患者為(10.78±2.85)天,觀察組明顯少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經(jīng)濟費用方面,觀察組患者為(1201.16±45.55)元,對照組為(2101.45±55.79)元,觀察組明顯少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患者為1.82%,對照組患者為7.27%,前者明顯低于后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研究表明,支原體、病毒、細菌感染是導致小兒支氣管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接診此類患兒后首選抗感染藥物治療。研究顯示,隨著臨床醫(yī)學水平提高,加之人們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因此臨床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關注點己從既往僅追求臨床療效,轉變?yōu)樵诖_保治療效果的基礎上提高用藥方案的經(jīng)濟性及安全性方面。
阿奇霉素屬于半合成十五元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是目前臨床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抗感染治療的常用藥物。研究表明,阿奇霉素具有與紅霉素較為相似的抗菌譜,由于其抗菌效果較好,對厭氧型細菌、衣原體、支原體、革蘭氏陰性需氧菌等均具有較高敏感度,且口服給藥對消化系統(tǒng)及肝臟的影響較小、藥物滲透性強,所以被廣泛應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治療中。但有研究顯示,以往臨床主要采用靜脈給藥途徑利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此法具有起效快、療效顯著等特點,但靜脈給藥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提示此法將對患兒治療依從性、生理舒適度及醫(yī)護工作壓力造成一定影響
抗菌藥物序貫療法是指利用生物利用度與注射劑相近、半衰期長的口服抗菌藥物制劑取代注射劑,是同一種藥物在不同劑型間的轉換[2]。研究表明[3]利用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在患兒病情得以緩解且穩(wěn)定后即將靜脈給藥方式轉變?yōu)榭诜o藥方式,此舉可在確保臨床療效的基礎上有效提高阿奇霉素應用安全性及經(jīng)濟性。本文就我院診治的11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的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55%,采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的對照組為80.00%,兩組治療后差異較為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就平均住院時間與經(jīng)濟費用來講,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的1.8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27%,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應注意的是,序貫治療適用于口服生物利用度在50%以上的抗生素,且患兒具有正常的胃腸道功能、耐受性及吸收能力[4]。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且可以有效減少住院時間及經(jīng)濟費用,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周旭.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08(36):85-86.
[2]周德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8(09):157.
[3]郎志存,張邦升.阿奇霉素靜脈滴注及靜脈滴注-口服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3(07):685-687.
[4]熊麗.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血清G-CSF與CRP的影響[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09):196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