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晴晴
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嘗試以積極心理學理念與黨建工作相契合,借助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支部工作,促進職工身心健康,創(chuàng)造積極和諧的工作氛圍,提高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性。
積極心理學主題是“積極”。我們以欣賞、鼓勵、尊重和幫助黨員為基本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氛圍,增強其情感體驗,建立正向的反饋機制,使得黨員覺得活動有意思并有意義。在個體層面,致力于人的積極品質(zhì),充分發(fā)揮黨員的自主意識,引導黨員發(fā)現(xiàn)自身積極心態(tài),樹立目標,加強路徑思維和動力思維,提高職工對黨建的學習能力。在群體層面,構建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氛圍,注意發(fā)揮精神文化環(huán)境對黨員積極特質(zhì)的重要作用。
在2018年1月16-31日期間,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三個黨小組聯(lián)合,借助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觀點,以“支部工作APP”為平臺,開展了“政治理論日日學”學習活動。我們建立了“每天學習十分鐘,重點學習十九大”的小目標,三位黨小組組長分工配合,每天一早發(fā)布學習通知,分別提醒黨員登錄平臺學習。若有同志流露出畏難懈怠的消極情緒,黨小組組長輪番上陣,在微信平臺上給大家鼓勁兒。支部書記帶頭打卡,黨員人人參加,通過查看學習積分,對比自己與他人的學習情況,形成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的學習勢頭。在大家興致高昂的時候 ,支部趁熱打鐵組織“十九大報告題庫抽測百分百”活動 。1月 3 1 日,全體黨員集體完成學習測驗,大家紛紛把滿分的截屏曬到微信群里,一時間充滿“大豐收”的歡樂氣氛。可見,通過基層黨組織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營造了一種合作共贏的集群效應,不僅生動活潑、充滿樂趣,還讓黨員們獲得了集體歸屬感和工作成就感。
思考和建議
積極心理學,是研究幸福的學科。我們通過將積極心理學理論應用到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中發(fā)現(xiàn),此舉可以有效提升黨員們的使命感、歸屬感和幸福感。為此,本文提出相關建議如下:1.加強思想教育,建立黨員的信仰體系。希望感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核心概念,是一種動態(tài)的認知動機系統(tǒng)。黨的三大歷史任務、“兩個一百年”戰(zhàn)略目標、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目標體系。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教育,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融入到各種實踐活動中,看得見、夠得著,讓黨員們樹立奮斗目標,切實感受工作意義,對未來充滿希望。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為了理想而工作, 就能夠忍受暫時出現(xiàn)的單調(diào)厭倦等 情緒,而產(chǎn)生一種高尚積極的體驗。
2.堅持以人為本,滿足黨員的社會心理需要。我國已經(jīng)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需要已經(jīng)基本得到解決。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一旦滿足了衣食住行和安全需要,就要進一步滿足更高級的精神需要。以人為本的黨建工作則要體現(xiàn)“人情味”特點,要求黨組織深入了解黨員的思想動態(tài),準確把握黨員的思想脈搏,及時回答黨員的思想困惑,積極解決黨員的困難訴求。黨員們相互間建立積極、友好的關系,能滿足 黨員社會歸屬的心理需要,從而提升自尊感和自豪感。
3.積極傳遞正能量 ,滿足黨員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根據(jù)積極心理學中的多重差異理論,人們的滿意度取決于拿自己當前的境況 與多重標準做比較的結果。我們與身邊人作比較,并根據(jù)自己能力和資源設立恰當?shù)臉藴?,可以增強幸福感。黨的基層組織,結合黨的方針路線開展支部學習時,從黨員們的特長和興趣點出發(fā),適時組織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可以培養(yǎng)黨員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和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享受學習和工作的意義,從而滿足黨員自我突破、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