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花卉文化的昆明城市形象設計探析

      2018-09-14 10:38:12劉璐穎包蓉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8年6期

      劉璐穎 包蓉

      摘 要:文章分析了昆明城市特點,明確了建設“春城花都”城市形象定位,指出昆明城市形象塑造應從花卉文化入手,以自然條件為基礎,歷史文化為依據,發(fā)展方向為指引,進一步提出昆明花卉景觀與民族文化結合的設計路徑,以及著力建設街道景觀形象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城市形象設計;花卉文化;城市定位;春城花都

      [基金項目: 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藝術學科規(guī)劃項目(A2015YBS005)]

      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樹立良好的城市精神風貌,促進城市多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隨著全球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景觀個性逐漸喪失,城市風格日漸趨同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建設迫在眉睫。本文挖掘昆明的花卉文化優(yōu)勢,探討昆明城市形象設計的思路。

      一、城市形象設計

      (一)城市形象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是一個多種事物混雜在一起形成的空間,而城市形象則是這一空間中的文化現象,是物態(tài)化、概念化的城市面貌作用于人主體意識的總體印象[1]。

      (二)城市形象中的文化要素

      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靈魂,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兩者有機結合,構成豐富多彩的城市景觀,形成獨特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與城市形象塑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說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內涵,城市形象則是內涵的外在表現形式[2]。一方面,通過對城市文化的剖析研究,可以為城市形象塑造提供靈感。另一方面,城市形象的發(fā)展使城市文化的傳播有了物化的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城市文化的傳承。

      二、昆明花卉文化

      豐富的鮮花種質資源、溫潤的氣候條件、突出的區(qū)位和產業(yè)優(yōu)勢,以及豐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昆明多彩的花卉文化。昆明建有全國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這里每天的鮮花交易量居全國之最,并且輻射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qū),花卉產值占地區(qū)經濟收入比重逐年增加。近年來,政府通過將花事活動與文化活動、商業(yè)活動等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反響,形成了濃厚的花卉文化氛圍。

      三、昆明城市形象設計現狀

      過去,昆明城市形象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定位,使得城市形象塑造缺乏整合性、持續(xù)性。2017年,昆明市政府提出了營造“世界春城花都”的城市發(fā)展定位。自此,昆明城市景觀的建設中,開始大量、有意識地采用花卉作為基本元素塑造景觀形象。

      (一)以花卉為主題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的提出

      昆明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huán)境優(yōu)勢使昆明形成了四季如春花滿城的美麗景致。鮮花作為昆明的城市標志,在昆明的城市形象建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2017年,昆明政府提出建設“四季有彩、季季飛花”的旅游城市形象構建理念,在城市景點、街道景觀帶、公園河道周圍等不同地區(qū)進行植物景觀提升,試圖多角度展現花都特色和區(qū)域性國際中心的城市面貌。

      (二)花卉旅游綜合體的構建

      “花之城”旅游綜合體項目的啟動是昆明結合花卉文化進行城市形象塑造的探索。該項目位于長水機場的咽喉位置,地處交通要道,以花卉文化為龍頭,融合旅游產業(yè)和現代商業(yè),構建花卉旅游食、住、行、游、購、娛融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3],為游客營造一種全新的旅程體驗。

      (三)花卉農業(yè)觀光園的營建

      目前,昆明市僅有斗南花卉產業(yè)園區(qū)建設了規(guī)模較大的都市型農業(yè)觀光中心,其余的花卉農業(yè)觀光園區(qū)規(guī)模較小,且發(fā)展不均衡??傮w來說,昆明花卉農業(yè)觀光園區(qū)發(fā)展缺乏整體性規(guī)劃。而附近的羅平縣打造的“油菜花海”觀光景觀打造則更為成功,不僅為當地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生態(tài)和社會收益,也為羅平城市形象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基礎。

      四、昆明城市形象建設面臨的問題

      昆明利用文化優(yōu)勢塑造“城市花都”形象的過程中,面臨一些問題。如花卉利用的形式不豐富,空間體驗性較弱,不能形成完善的景觀系統(tǒng);以花文化為主題的城市景觀缺乏設計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略顯單一??傊?,花卉文化還未完全融入城市形象中,人們對昆明花城的印象遠不及“春城”深刻。

      五、昆明城市形象設計

      基于花卉文化的昆明城市形象建設還處于發(fā)展階段,“春城花都”的形象定位的提出于昆明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花都”形象塑造中,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歷史文化等優(yōu)勢,更好地進行城市形象設計。

      (一)“春城花都”的形象學定位

      1.以自然條件為基礎

      昆明位于西南邊陲,云嶺之南,地處云貴高原,當地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鮮花四季常開,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4],素以“春城”之稱享譽中外。宜人的氣候特點成就了“花枝不斷四時春”的昆明城市景象,也促成了“春城花都”城市形象定位。

      2.以歷史文化為依據

      昆明是一座擁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歷史名城,昆明人自古愛花、養(yǎng)花、賞花、品花蔚然成風,花卉文化融入了昆明的大街小巷,成了一種城市形象的象征。在城市歷史的印記中,花卉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史料記載,唐宋時期昆明的庭院廟宇中便種有許多的花草植物;到了元代,就有大量種植山茶的記錄;早在明朝年間記載昆明種植的花卉植物就有70多種,其中主要有滇丁香、杜鵑、垂絲海棠、枇杷、銀杏等。曇華寺的優(yōu)曇花,黑龍?zhí)兜奶泼贰⑺伟?、元杉、明茶,金殿的“殿前紅”山茶,曹溪寺、盤龍寺的明山茶,以及散布在不同區(qū)市的名花古樹,都為昆明渲染了濃厚的花卉文化氛圍[5]。有關昆明的古籍志書也記載了昆明花卉文化的悠久歷史。民國時期開創(chuàng)的“花朝會”流傳至今,形成了昆明四季不斷、豐富多彩的花事活動。悠久、深厚的花卉文化為昆明“春城花都”形象建設奠定了文化基礎。

      3.以發(fā)展方向為指引

      在全域旅游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方針指引下,城市形象建設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云南作為全域旅游的一個重要試點和面向東南亞發(fā)展的橋頭堡,應以新的發(fā)展理念引導昆明的城市形象設計,將花卉文化與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城市地域文化融為一體,圍繞“春城無處不飛花”的主題,進行“春城花都”形象建設。

      (二)“春城花都”城市形象設計路徑

      1.花卉景觀與民族文化結合

      作為云南的省會,昆明融匯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在進行“花都”形象塑造時,應充分考慮結合該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進行城市形象塑造,使“花都”形象與民族文化、歷史背景更貼切地結合起來。云南各族人民獨特的花卉文化中承載了不同的民族信仰和歷史文化。如大理四絕中的“上關花”即朝珠花(又名木蓮花),這種花朵大如蓮,每月開一朵花,每朵花結9粒籽,一年108粒,恰好與佛門念珠的108 顆一致,體現了白族深厚的佛教文化[6]。彝族認為馬纓花(又名索瑪花、杜鵑花)具有幸福、美好、多子多福的象征意義,將其作為祭祀、愛情和民族友誼的代表。每年二月初八,大姚縣曇華鄉(xiāng)的彝族人民都會舉辦盛大的插花節(jié),將馬纓花插在或是綁在羊角上,以求美好的生活[7]。此外,苗族對蝴蝶花的崇拜、佤族對箭根薯的崇拜、藏族對格?;ǖ某绨?、傣族對地涌金蓮的崇拜等無不體現了云南少數民族花卉文化的獨特與深厚。昆明“春城花都”城市形象設計中,可以對云南各少數民族花卉文化進行挖掘、整理,結合城市景觀進行更新和創(chuàng)造,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花都”形象。

      2.花卉與城市景觀結合

      城市形象的塑造主要取決于街道、廣場、公園等城市景觀。街道景觀作為我們觀賞和游覽城市的重要通道,是城市形象設計的關鍵。當前的昆明形象塑造著力于設計旅游綜合體和城市公園景觀,忽略了街道景觀的營造,應重視街道景觀的形象塑造,靈活地將花卉文化滲透昆明城市的大街小巷,從而營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觀風貌。目前昆明已經開始著手將花卉文化與街景結合,打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街道景觀。龍泉路的梅花,穿金路與圓通山的櫻花,文林街和一二一大街的銀杏,教場中路和盤龍江畔的藍花楹,北京路和廣福路的高桿月季,以及紅塔西路的冬櫻花等塑造出一條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觀,為昆明的“花都”形象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種設計思路還應擴展到昆明各街巷景觀設計中,并且應該從主題性和形式感兩方面開展整體規(guī)劃,以整體規(guī)劃指導具體的街道花卉景觀設計。

      六、結語

      在“春城花都”城市發(fā)展定位的指導下,對“春城”形象進行設計提升,強調“花都”形象定位。利用花卉優(yōu)勢資源和花卉特色文化,打造“春城花都”的品牌形象,同時結合昆明特有的民族文化資源,對城市景觀進行形象建設規(guī)劃和創(chuàng)新設計,從自然風貌、歷史特點、地域優(yōu)勢等層面入手,將花卉文化與民族文化、城市景觀等結合,塑造具有昆明特色的“春城花都”形象。

      參考文獻:

      [1]胡攀,彭勁松.地域文化與重慶城市形象塑造[J].西部論壇,2012,(05):88-94.

      [2]趙洋.城市文化與街道景觀設計[J].學術評論,2011,(08):70-71.

      [3]柏斌.花卉主題旅游綜合體——昆明花之城開張[J].中國花卉園藝,2015,(01):53.

      [4]王科星.基于灰色—多元回歸模型下的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2.

      [5]廖晶蓉.昆明“花都”美名可追溯至明代[N].昆明日報,2017-12-06(005).

      [6]藍曉光.源遠流長的民族花木文化[N].中國綠色時報,2018-03-05.

      [7]謝天嬌.陳倩.云南花腰彝族服飾文化探析[J].名作欣賞,2017,(05):14-15.

      作者簡介:

      劉璐穎,碩士研究生,西南林業(yè)大學設計學院。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包蓉,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南林業(yè)大學設計學院。研究方向:西南少數民族景觀。

      锦州市| 昌都县| 五台县| 鸡西市| 红河县| 锦州市| 农安县| 山阳县| 达州市| 姜堰市| 巴里| 临安市| 黄大仙区| 神农架林区| 平南县| 冀州市| 阿尔山市| 聂拉木县| 兴业县| 和政县| 辛集市| 鄯善县| 千阳县| 合川市| 鄢陵县| 高要市| 龙山县| 吴川市| 湖北省| 东明县| 盐城市| 克东县| 台东县| 宁化县| 阿合奇县| 衡山县| 六安市| 轮台县| 金寨县| 儋州市| 曲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