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草 潘進軍 孔 濤
(河南省濟源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河南 濟源 459000)
在濟源市花生生產上開展氮肥用量梯度試驗,旨在研究花生的氮肥需求量情況,為科學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指導。
2.1 試驗地概況。試驗田設在濟源市梨林鎮(zhèn)大許村李小立的承包田內,總面積10畝,試驗田面積1500m2。該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均勻,灌排條件好,管理一致。土壤種類為潮土,質地類型為粉砂質粘壤土,耕層土壤基本理化性質如下:pH值7.8,有機質20.1 g/kg,全氮1.2 g/kg,有效磷16.6 mg/kg,速效鉀138 mg/kg。
2.2 供試材料。供試作物為花生,品種為白沙1016。氮肥為尿素(含N 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P2O512%),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
2.3 試驗設計。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1:無氮區(qū),即N0P2K2(CK);處理2:優(yōu)化氮區(qū),即N2P2K2;處理3:60%優(yōu)化氮區(qū),即N2X60%P2K2;處理4:80%優(yōu)化氮區(qū),即N2X80%P2K2;處理5:120%優(yōu)化氮區(qū),即N2X120%P2K2。其中優(yōu)化氮區(qū)純氮施用量15 kg/667 m2。各處理設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32 m2。試驗地周圍設1 m保護行。
2.4 試驗方法。于6月15日播種,播量為25kg/667m2。6月25日進行小區(qū)規(guī)劃。7月17日,按試驗設計,將全部氮肥、磷肥和鉀肥均勻混合后一次性施入各小區(qū)?;ㄉL期間田間管理同當?shù)剞r戶操作保持一致,并按方案要求進行土壤采樣測試、田間記載。9月29日收獲,隨后進行室內考種測產。
3.1 成熟期花生基本生物學性狀測量結果。不同處理下花生成熟期基本生物性狀測量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與處理1(CK)相比,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花生的主莖高、側枝長、總分枝數(shù)、結果枝數(shù)、單株果數(shù)、百果重、百仁重及出仁率等指標均有明顯提高;其中處理2花生各項基本生物性狀均達到最大值。
表1 花生生物學性狀及成產因素統(tǒng)計表
3.2 成熟期花生測產結果
3.2.1 產量結果統(tǒng)計。產量結果顯示(表2),各個處理花生畝產量高低依次為:優(yōu)化氮區(qū)>80%優(yōu)化氮區(qū)>120%優(yōu)化氮區(qū)>60%優(yōu)化氮區(qū)>無氮區(qū)。與不施氮肥處理相比,施用氮肥后,花生畝產量增加18.2~46.7 kg,增幅6.7%~15.6%,其中優(yōu)化氮施肥處理較CK畝增產46.7 kg,增幅15.6%,增產效果最好。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花生畝產量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在優(yōu)化氮施肥處理區(qū)達到最高值,隨著氮肥用量繼續(xù)增加花生畝產量有所下降。
3.2.2 花生產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對花生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表3~5),結果表明施用氮肥后花生增產效果差異顯著(P<0.05),優(yōu)化氮區(qū)增產效果差異極顯著(P<0.01)。多重比較采用Duncan(D)法。結果表明,處理2與處理4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處理3與處理5差異不顯著(P>0.05);處理2、處理5與CK相比差異顯著(P<0.05);處理2與CK之間差異極顯著(P<0.01);處理4與CK之間差異極顯著(P<0.01)。
表2 產量結果統(tǒng)計表 (單位:kg/667 m2)
表3 差異顯著性分析表 (單位:kg/667 m2)
表4 差異源分析表
表5 多重比較Duncan(D)法 (單位:kg/667 m2)
試驗結果表明:同等肥力水平的褐土田塊,在磷、鉀肥施用量均為15 kg/667 m2的基礎上,施用9~18 kg/667 m2氮肥能有效促進花生生長,提高花生主莖高、側枝長、總分枝數(shù)、結果枝數(shù)、單株果數(shù)、百果重、百仁重及出仁率,增產效果顯著,畝施12~15 kg氮肥增產效果極顯著(P<0.01)。綜合生產成本及產量分析,畝施12 kg氮肥對促進花生生長、增產增收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