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均安,一家小區(qū)的無人售賣菜攤越辦越“紅火”:一個菜籃、一個裝錢的礦泉水瓶、一張標價紙牌,省去中間環(huán)節(jié),無人看管,一開張便干了八年。
每天早上七八點,賣菜人將菜籃放路邊,里面放著豆角和番薯葉,籃子上還用繩子掛了一個紙板,上寫“青菜3元,豆角2元”?;@子另一側也懸掛著一個礦泉水瓶,蓋子已被打開,里面隱約可見幾張一元和五角的鈔票。
最開始在小區(qū)門口擺攤的是一位50多歲的阿姨,她把小區(qū)里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開荒種菜,菜吃不完很可惜,就想了這個“自助賣菜”的主意。如今這位阿姨已經(jīng)搬走了,但“無人看管菜攤”卻“后繼有人”,由最初的一個變成最多的時候有八個。小區(qū)居民歐陽女士說,“菜市場新鮮蔬菜不如這里的實惠,并且她們種菜不撒農藥,吃著放心”。有時候攤位上的菜賣完了,歐陽女士還會上種菜人的菜地里現(xiàn)摘。(資料來源:《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
微言大義:“無人菜攤”的走紅,讓人看到了誠信之光在閃耀。從無人菜攤到無人超市,雖然形式不同,但講誠信的內核始終沒有改變。相信珍視誠信也必將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適用話題:誠信;鄰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