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藏在鶴慶深山鮮為人知?!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梨花源的發(fā)現,讓奇峰變得神奇,成了一道奇異的人間仙景,讓人傾心向往。陽春三月,奇峰揭開往日嬌羞的面紗,在世人面前大膽地展示出自己的亮麗與秀美,讓整個小山寨沸騰了,我也趕著沸騰的人氣,到奇峰一探究竟,來欣賞這里獨特的梨花之美。
近年來,這里的梨花出了名,再加上通柏油路方便出行,往昔深藏不露的奇峰竟然絡繹不絕,讓賞花的游客在奇峰的上、下營盛大梨花源穿梭往來,奇峰梨花真有“占斷天下白,壓盡人間花”的氣勢。
剛到奇峰村口,放眼望去那成片的梨花首先映入眼簾,雪白一片,好似一場大雪,染白了枝頭。花兒一朵朵,一叢叢,一簇簇,一片片,數不勝數,目不暇接,像一個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有的低垂著臉頰,羞澀地藏起盛開的花朵;有的挺直了花枝直對著你,驕傲地沖著你微笑;有的卻像調皮的孩子,躲在新長出的嫩芽后面,偷窺著你。樹下游人如織,人們紛紛前來賞花拍照、寫生,可熱鬧了。
沿著進村小路,靜靜地觀賞梨花,手拿相機邊走邊拍。只見一株株百年梨樹,在虬曲的梨樹枝條上,潔白的梨花靜靜地開放著。那碩大的樹干一個人根本抱不過來,雖樹枝不多,但像雄健的男人那粗壯的胡子一樣;有些枝條干枯得可以輕輕一折就斷,很多枝條上依然綻放著潔白的花朵??纯催@一樹,很美,看看那一樹,更美。仿佛比賽似的,棵棵繁花似雪,在陽光下,無拘束地歡笑著,自由自在地揮灑著甜香。
一陣微風拂過,梨花在枝頭顫動著,搖曳著。白雪似的梨花,那么純凈,又那么艷麗,那小小嫩嫩的葉芽兒,在春風中微微搖晃,那一簇一簇的花朵,就在這葉芽中間開放著,嫩黃襯托著雪白,非常協(xié)調,又特別醒目。綻放在枝頭的梨花,搖曳在春風之中,一朵朵俏美纖秀。美而不嬌,倩而不俗,似玉一般潔白,沁人心脾。
梨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挨挨擠擠像一個個可愛的小姑娘,從嫩綠的枝葉間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著春的世界。走近,我舉起相機,用一個特寫鏡頭,才發(fā)現千姿百態(tài)的梨花,有的才是小小的花骨朵兒,像貪睡的小孩,遲遲不肯睜眼,細看又像一顆顆潔白的珍珠。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像羞羞答答的小女孩,害羞地遮住了臉,半開半合,好一個“含苞欲放”。有的花瓣全綻開了,像貪玩的小孩,笑開了臉,還露出黃黃的“小卷發(fā)”。再拉近鏡頭來一個大特寫,在高清的視野下,才發(fā)現原來每一朵梨花都是由五片花瓣組成,黃綠色的花萼透過花瓣呈現出一個漂亮的五角星,從中間冒出幾根花蕊。里面的花蕊由十四根花蕊組成,而且各具特色,有黃色、有紅褐色、有黃綠色,最短的那一根花蕊也是最紅的。就像一個個穿著綠色裙子戴著白色花冠的小仙女,在春風的拂動下,輕輕地搖曳著。梨花在春的懷抱中是那么嬌艷,那么生機勃勃!
走進上、下營村子,掩映在梨花源中的白族民居零散分布著,裊裊炊煙在青瓦白墻的屋頂慢慢升騰。梨花中偶爾間雜著新植的桃樹。紅艷艷的桃花把這些梨花襯托得一塵不染,空靈飄逸。微風過處,花瓣悠然飄落,輕盈地打著旋兒,優(yōu)雅地飛舞著,撒落在地上,微風拂面,悄無聲息,瞬間就遍地鋪滿白色的花瓣。
走到梨花源深處,這里的游人更多,“比肩接踵”絲毫不算夸張,不過這喧鬧的環(huán)境也能給人靜心觀賞的空間,這梨花的芬芳,梨花的潔白,讓人陶醉其間,久久不能回到現實,晶瑩如雪的梨花成了眼中最美的風景,讓人有種應接不暇的感覺。游客與梨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風景,是自然與人類的和諧體現。
我們來到村子里的高處,登高遠眺,村里村外,山上山下,漫山遍野的梨花,把大地裝扮得像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雪山,密密麻麻的梨花融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花海。直到回程時,我還頻頻回顧這個梨花源,這里的梨花美景也在我的記憶中深深印刻。
鶴慶奇峰古樹梨花 林 海/攝
這是我初次到西邑奇峰游上營村的巖洞——仙人洞。當地人稱之為“噓哩洞”,“噓哩(諧音)”就是鶴慶人說的梨子,傳說奇峰盛產梨子,把梨子貯窖于洞內可常年保鮮,四季可口。
位于奇峰村上營自然村南邊約150米的村南箐里的仙人洞,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溶洞。就在我們剛到這里時,遠遠望去,村南箐里有兩個天坑,天坑中間有一座寬約50米的“天生橋”,古老的傳說中,仙人洞對弈的仙人為了拯救洪水中的人們,在地上開辟出一個深不見底的洞穴,洪水由此退去,水落石出,一座天然而成的石橋躍然眼前,這就是天生橋的由來。
穿過仙人洞,眼前別有洞天,茂盛的花木之中,鬼斧神工的天生橋像是從天而降的長虹,連接著仙境與凡塵,與落水洞默默相對。
站在橋上看風景,而在看風景的人眼中,橋上的自己亦是一道風景,天生橋在山谷之中寂靜無聲,卻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講述得醉人心神。
仙人洞就在天生橋下面。我們順鋼架長梯走到天生橋下,發(fā)現在一塊橫臥的大石上寫著“仙人洞”三個紅色大字,在洞口抬頭望,天生橋相當高,峭立的側壁上還長著幾棵蒼勁挺拔的榕樹,高大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作穹形,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這是一個很大的溶洞,寬敞明亮,前后對穿,是天坑陷落時形成的“天橋”,我想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都不覺得擁擠。
洞的左側有小篆題壁:“天然稀罕”四個白色大字,右下方為兩行白色小字,落款是:“民國戊子年”“文波飛寫”,字的頂部有一個八卦圖。洞頂中央大書一個紅色的“佛”字。靠右邊的石頂上寫著“唵嘛呢叭咪吽”幾個黑體大字楷書的梵語,這行字的頂部像一朵黑色的梅花圖案。洞內空間很大,氣勢宏偉,多種鐘乳石姿態(tài)各異,或高大崎崛,或精怪玲瓏,鬼斧神工,渾然天成,置身其中,猶入仙境,故有“仙人洞”之稱。在奇峰的古老傳說中,仙人洞是拯救人們于洪水、瘟疫當中的風神、水神的居所,也是民間傳說中獵神、花神升仙的地方。
清靜幽深的山谷底部,穿過郁郁蔥蔥的灌木叢,仙人洞超然世外。升仙臺、棋臺石、落水洞,一個有著仙人傳說的天然溶洞該有的一切,仙人洞樣樣俱全。一線牽,同心鎖,無數美好的祝禱為仙人洞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息。
這時,伴著清風穿梭而過,來訪的人們在仙人洞里唱起歡快的歌謠,就像穿越時空的喃喃低語,講述著流傳千年的古老故事。
位于天生橋的左前方約20米處有一個洞,入口處較窄,口徑約0.8米,深不可測。洞口用防護欄圍著,旁邊還有一個警示牌,上面寫著:“尚未開發(fā),禁止入內?!睋刈o的人介紹,洞內滴水叮咚,寒氣逼人。在以前每年春節(jié)時,都有村人結伴點燈入內探險,里面寬敞,別有洞天,有清澈的地下水,有細膩柔和的沙灘、梯田,還有千姿百態(tài)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等。洞頂下垂,凝成固體的石鐘乳,點滴積累,有石筍凝結在洞底,凝成的形狀變化多端,有的再加上天然的顏色,猶如海底世界?,F在這些自然饋贈的資源,在合理的開發(fā)和保護下,在今后的日子里有可能會進入游人的視野。而且這種溶洞奇觀也有一定的游客承載量,我們應該在可持續(xù)的理念下保護好這些珍貴的自然資源。
我們來的這天,同樣慕名前來仙人洞游覽的人群絡繹不絕,還有來自各地的文藝表演隊在這里載歌載舞,熱鬧歡騰。這里不僅人聲鼎沸,更有翰墨留香。這一天,還有描繪秀美奇峰的一場詩文書畫盛會也在仙人洞舉行,有當地的很多藝術家老師相聚仙人洞,這是自然奇觀和人文思想火花的匯聚,我也陶醉在其中。這時,現場的文化相當氣氛濃郁,大家都激情澎湃,踴躍朗誦即興創(chuàng)作的詩文,有的藝術家老師還現場創(chuàng)作秀美的畫作。秩序井然,人群中不斷傳來陣陣掌聲和喝彩。有合理的保護開發(fā)還有人文宣傳的助力,奇峰的魅力將會吸引更多的人來這里觀光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