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子
為什么一個可以當(dāng)眾給孩子喂奶的女人,要是懷里沒有孩子卻露出胸部,就會有巨大的羞辱感呢?給孩子喂奶等于母愛,這一開始就被傳統(tǒng)觀念理解,就等于被環(huán)境允許。于是女人懷里有孩子的話,喂奶就不會讓人感到突兀與不適。要是沒有“孩子”這個道具,那就變成了罪惡、情欲,刺激著周邊的每一個人。
就像大多數(shù)女人眾目睽睽之下可以坦然穿比基尼,而從游泳池大門走出去以后,卻不敢穿著比基尼逛超市。因為泳衣是被游泳場合允許的,泳衣不管有多暴露,也早已被我們的認(rèn)知定義為“正?!?。即便一個保守的女性,進了游泳池脫衣服,也不會感到罪惡,頂多是害羞。一個女人在游泳池把自己包得嚴(yán)嚴(yán)實實,臉紅心跳做賊一樣,在一群大大方方的翹臀美腿里扭扭捏捏,這種反差,一定是個令人發(fā)笑的片段。
你看,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接受、認(rèn)可屬于這個環(huán)境的規(guī)則,正常的反而會顯得不正常。
我們本身就生活在“當(dāng)代”這個大的社會環(huán)境里,又不知不覺進出各種小環(huán)境。音樂節(jié)上,或者萬人體育場,高分貝的音響撞擊每一顆心臟,混合著歡呼和嘶喊。你在人群中,就僅僅是一個黑色的腦袋,像畫一幅音樂現(xiàn)場的速寫,隨手在聽眾的位置擦一筆小黑點。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這些小黑點根本無法自控,尖叫、大哭、淚流滿面。舞臺上的那些主角,此刻也膨脹到極點,脫掉上衣、奔跑、摔吉他、振臂高呼。只有一切結(jié)束之后,這些人回到家才會恍然如夢,沉默如初。
人是環(huán)境的動物,從“歷史”“時代”切入去看自己,需要的視角太大,對很多人來說,很絕望。比如我嫂子。前天我責(zé)怪嫂子,因為她總是埋怨我哥,不滿足。她反駁說:“跟掃大街的、拾破爛的相比,我是很滿足。在我的朋友圈、同事圈,我算是最窮的,每天都有這樣的感覺,的確是太窮了?!鄙鐣莻€洗腦機,她生活在其中,我無力給她說清楚。但是環(huán)境的力量太大,很少有人愿意退出來,看看這個時代的荒誕。
“幸福就是有房,沒房就是不幸福”,于是很多人一從校園里出來,就被套上不幸的“原罪”,開始贖罪一樣生活。我嫂子3000元一年兩室一廳租房子的小鎮(zhèn)生活,本來很幸福,但因為沒有“買房子”而感到失敗。所有人都認(rèn)為租房子是一種無能,買房子才被親戚朋友肯定。于是她省吃儉用,數(shù)十年按揭在城里買一套房子,之后的生活就是牛一樣地上班,更年期一樣地埋怨。
大概也能想象出,結(jié)果必然是等終于還完了房錢,又會有一個聲音不斷地強調(diào):“有車更幸?!?,“孩子喝奶粉更幸福”,“上重點幼兒園更幸福”……你看,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個人連什么是幸福都是被灌輸?shù)?。于是,我過著“干活累了休息,休息空余喝茶,喝茶期間看書,看書乏了畫畫,畫畫完了寫字,寫完字了聽歌,聽歌聽膩了做飯吃,然后邊吃邊看《霍比特人》”的日子,也會有人站出來說:“你怎么能逃避生活?”
拋開社會環(huán)境塑造的價值觀.顯然“愛”和“自由”才是人類骨子里最本能的幸福,這兩個價值觀貫穿人類文明史,恒久不變。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本身“一生”這道光就很短,只有愛和自由,能讓這道光更亮,持續(xù)更長。(摘自《借山而居》中國華僑出版社圖/T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