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華 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 (北京 101300)
內(nèi)容提要: 目的:研究急性重癥左心衰竭患者應用呼吸機治療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癥左心衰竭患者52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用呼吸機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血氣指標與治療總有效率。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血氣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2.31%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69.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急性重癥左心衰竭患者應用呼吸機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治療后的血氣指標,緩解基本癥狀與體征,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急性左心衰竭屬于急診科常見危急癥,是由于各種心臟損害,導致患者出現(xiàn)缺血缺氧、血壓不穩(wěn)定等癥狀,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為急性肺水腫,患者最初出現(xiàn)的癥狀為呼吸困難,嚴重時會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驟停[1]。在治療上,一般需要讓患者立即取坐位,使用止血帶結扎四肢,減少靜脈回流,減輕肺水腫的情況;迅速為患者糾正低氧血癥,改善肺通氣功能,建立靜脈通道,保證靜脈給藥,采集相關標本[2]。本文通過將呼吸機治療納入其中,旨在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急性重癥左心衰竭患者52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6例。無其他疾病影響治療預后,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溝通障礙、文盲、不愿配合者,肢體功能障礙患者。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13例,年齡為26~78歲,平均年齡為(64.5±5.1)歲,病程為0.5~3年,平均病程為(1.6±0.3)年;研究組男14例,女12例,年齡為29~78歲,平均年齡為(65.1±5.1)歲,病程為0.5~3年,平均病程為(1.5±0.3)年。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包括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對原發(fā)疾病進行對癥治療,包括利尿、吸氧或強心,在治療期間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神志等情況,以便及時做出調整。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呼吸機進行治療,為患者建立人工氣道后,給與機械通氣治療,其中參數(shù):呼吸頻率每分鐘為15~20次;吸入氧濃度40%~80%,潮氣量6~8mL/kg;呼氣末正壓通氣初始設置為3~6cmH2O,后期根據(jù)患者的適應能力逐漸調整到10~15cmH2O。治療期間嚴格觀察患者的神志、血壓及生命體征的變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血氣指標,包括續(xù)期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PH值[3]。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患者心排量、器官低灌注等癥狀與體征均明顯消失或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恢復正常;好轉:患者肺淤血等基本癥狀體征有所緩解,血氣指標能夠接近正常;無效:患者上述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血氣指標無明顯好轉??傆行?(顯效+好轉)/例數(shù)×100%。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氣指標(n=26,mmHg)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血氣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研究組92.31%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69.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在急診科屬于常見疾病,主要病因較多,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心排出量降低,肺淤血;傳統(tǒng)治療一般采用鎮(zhèn)靜、吸氧、利尿等,但往往治療效果不佳,導致臨床病死率不斷上升。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急性心衰導致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腫,嚴重時會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衰竭,使機體中器官功能出現(xiàn)衰竭[5]。因此對于該類患者需要及時有效的搶救,迅速糾正低氧血癥。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n=26)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呼吸機能夠糾正患者的基本癥狀,本文通過選擇常規(guī)治療與呼吸機進行對比,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血氣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2.31%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69.23%。無創(chuàng)通氣是治療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能夠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且在臨床實施具有無創(chuàng)傷、簡便的臨床特點,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無創(chuàng)通鼻是指通過鼻子與面罩進行呼吸支持,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在無創(chuàng)通氣的配合治療下,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得氣體更好的肺泡內(nèi),增大氣體交換的面積,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況[6]。保護患者的支氣管收縮功能,發(fā)揮一定的支氣管擴張作用,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起到良好的抗炎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對急性重癥左心衰竭患者應用呼吸機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緩解臨床基本癥狀,降低一定的病死率,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