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叔教語文(小學)”微信群
萌叔:@所有人 孩子們好!應(yīng)大家要求,本期我們邀請了“莊周夢蝶”老師為大家系統(tǒng)講解小學生作文中“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幾類文章的一般寫法。本次講座先講“寫景要善于觀察”,請大家在聽講過程中認真思考,有問題隨后在互動交流時統(tǒng)一講解,不隨便發(fā)文字或表情打斷講課。下面時間交給“莊周夢蝶”老師,大家歡迎!
所有人:
莊周夢蝶:大家好!
以夢為馬:老師好!
……
莊周夢蝶:@所有人同學們好!
這節(jié)內(nèi)容開始之前,大家先看一個作文片段:
你瞧,那粉得似霞的桃花,羞答答地開滿了整個山坡。那紅得像火一般的杏花,映紅了整個村莊。那白得似玉的梨花,如潔白的婚紗。田野里,不知名的小花有的是寶塔形,有的是四邊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菱形,有的是五邊形。所有的花兒爭奇斗艷,競相開放,還發(fā)出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讓人沉醉其中。(劉玲玲《春天的景色》)
莊周夢蝶:現(xiàn)在我問大家:你覺得作者寫這一節(jié)文字觀察得仔細嗎?
所有人:仔細。
莊周夢蝶:誰來具體說說?
忘憂草:寫桃花、杏花和梨花是從顏色方面寫的;寫不知名的小花,則從形狀方面入手。
莊周夢蝶:說得非常好。老師還要說的是作者觀察的角度問題,作者是站在半山腰的,既能看到山坡,也能看到村莊,還能看到田野。
給大家提個醒,蘇軾在《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庇^察者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必然不同;即使同一景物,觀察者的角度不同,觀察到的結(jié)果也完全不一樣。這就說明寫景作文選好觀察位置十分重要。
這里強調(diào)“移步換景”的方法,這個在游記類作文中經(jīng)常用到。就像課本中《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作者就是按照游覽過的地方,所見到的不同事物進行觀察的。當然,位置固定觀察或移步換景要服從并服務(wù)于作文主題,不能生搬硬套。
“移步換景”既與觀察位置有關(guān),又與觀察順序有關(guān)。關(guān)于觀察順序,大家知道的有哪些?
所有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莊周夢蝶:對的。時間順序好理解,空間順序不外乎東西南北中,遠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剛說的這些詞在下面這個作文片段中能得到印證:
成紀文化城位于靜寧縣城中心,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那雄偉的紀念館。伏羲大殿在紀念館的中間,仿古的屋頂,稍方,稍向上翹,深紅色的磚瓦。大殿內(nèi)正北方是伏羲像,有四米左右高,目光威嚴。伏羲像正前方是兩個又大又圓的香爐,大殿高約七米,周圍有許多柱子,整個大殿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大殿前面是廣場,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祁翔《家鄉(xiāng)的文化城》)
莊周夢蝶:下面再請大家完整地欣賞一篇作文:
游西嶺公園
張 越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處人人皆知的美麗風景區(qū)——西嶺公園,凡是去過那里的人都贊不絕口。
走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草茵茵、鮮花盛開的大花園?;▓@中心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小草給我一片綠,我給小草一份愛。就這十幾個字,便讓那些花啊草啊完好無損地生活在花園里了。
繞過花園,順著彎彎的小路往前走,辮子長長、昂首挺胸的柳樹立在小路兩旁,一眼望不到頭,好像在歡迎游人的到來。一陣風吹過,有落葉隨風飛起,在空中翩翩起舞,像上下翻飛的蝴蝶。小路上像鋪著一層地毯,踩在上面軟綿綿的,很舒服。
瞧,那邊的草坪上的雕塑是一只正準備展翅高飛的雄鷹,惟妙惟肖,游客們都贊嘆不已。不遠處,還有兩只雪白的山羊,身上沒有任何雜色,它們好像是母子倆,小山羊睜大眼睛,對周圍的一切都非常好奇,老山羊看著自己的孩子,一臉的慈祥。
每走到一個路口,都會看見一個樹樁形的垃圾箱,它們在時時刻刻提醒人們要保護環(huán)境。
遠遠地,人工湖出現(xiàn)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那兒,一路上,花兒向我點頭,草兒向我招手,風兒為我讓路,湛藍深遠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云,真是逍遙自在!
來到人工湖,只見湖面上架起了四座形態(tài)不一的橋,每座橋上都雕刻著不同的圖案:有梅花鹿、魚兒、菊花、飛龍……給橋增添了幾分美麗。湖面上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搖頭擺尾,劃破了湖面的平靜,泛起層層漣漪。微風從人工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西嶺公園真是我家鄉(xiāng)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莊周夢蝶:這篇文章整體上稍嫌稚嫩,但作為一名小學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已經(jīng)很不錯了,而且其能很好地體現(xiàn)“移步換景”這一手法。作者按照空間順序,隨著游蹤的變化,風景也在變化,剛進公園大門看見的花園,沿著小路走時的柳樹以及雄鷹、山羊的雕塑,還有人工湖等。當然,詳略啊、修辭手法就不一一說了。
最后給大家說說觀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課本中的《桂林山水》一文特別典型,就不再用這個舉例了。老師另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片段為例跟同學們說說。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這一節(jié)中,作者起筆寫荷葉,主要抓住形狀做文章,“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色朦朧,荷葉那種自然舒展的形態(tài)與裙子十分相似。接著寫荷葉,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其實說荷花像明珠、像星星、像剛出浴的美人,似乎不太妥帖,但回到題目“荷塘月色”上,這荷塘中,荷葉、荷花都是在朦朧的月光下呈現(xiàn)的,就顯得更為真實、準確。隨后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種斷斷續(xù)續(xù),似有似無的感覺只能產(chǎn)生于“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的寂靜的月夜。如果以上是靜態(tài)描寫的話,接下來“荷塘”動起來了,“一絲顫動”“閃電般”荷葉“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莊周夢蝶:好了,《荷塘月色》片段就欣賞到這里。由于時間關(guān)系,隨后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一下名家寫景的文章自己再品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