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粹:聚元號弓箭

      2018-09-25 10:34:34襄宇
      輕兵器 2018年9期
      關鍵詞:弓箭

      襄宇

      聚元號弓箭鋪第十代傳人楊福喜

      清朝時期,聚元號弓箭鋪是皇家作坊

      清朝時期,擅長騎射的清軍對弓箭的需求量非同尋常。為此,官府在北京城內(nèi)東四路口西南角特設弓箭大院,鼎盛時期院內(nèi)云集40多家弓箭鋪,所制弓箭只對皇家專供,不能私自售賣。其中,聚元號弓箭鋪位于弓箭大院南大門內(nèi)第一家。

      聚元號弓箭鋪留存有一張?zhí)貏e的弓作為鎮(zhèn)店之寶,該弓表面鐫刻“道光三年毅甫制”字樣,是老掌柜為了紀念聚元號弓箭鋪成立100周年而特制的。由此推算,聚元號弓箭鋪創(chuàng)立于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距今已近300年的歷史。

      最初,聚元號弓箭鋪掌門人不姓楊,其第七代掌門人姓王,人稱小王,小王夫婦倆人因為迷吸鴉片而無心經(jīng)營弓箭鋪,打算將此祖產(chǎn)變賣。而當時楊福喜的爺爺楊瑞林(公元1884~1968年)癡迷于弓箭制作,他早年隨堂兄(全順齋弓箭鋪的掌柜)學習制作弓箭的手藝,20多歲時已經(jīng)學有所成,掌握了制作弓箭的全部手藝。楊瑞林在親戚及好友的幫助下四處籌集銀兩,最終以40塊大洋盤下聚元號弓箭鋪,從而成為聚元號弓箭鋪第八代掌門人。

      民國時期,聚元號弓箭斬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獎

      隨著西方洋槍洋炮的盛行,官府對弓箭的需求量減少,弓箭大院內(nèi)的弓箭鋪生意逐漸冷淡,甚至生存都難以為繼,許多弓箭鋪另謀生計。民國時期,弓箭大院僅剩下聚元、天元、廣生、隆生、全順齋、天順成、德紀興共7家弓箭鋪。

      楊瑞林盤下聚元號弓箭鋪之時,正是洋槍洋炮取代弓箭等冷兵器之時,朝廷不再為弓箭鋪手藝人提供俸祿,弓箭鋪的生計全憑掌門人的本事經(jīng)營。值得慶幸的是,楊瑞林擅長經(jīng)營。當時,他不僅制作各種傳統(tǒng)弓箭向民問售賣,還自發(fā)研制出諸如弩箭、匣箭、袖箭、箭槍等新品種,吸引了許多外國商人前來購買。聚元號弓箭鋪的名聲在楊瑞林的經(jīng)營之下越來越響,其弓箭于民國初期(公元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斬獲銀獎。

      1915年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簡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也稱為“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The 1915 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其主要是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被開鑿通航而舉辦的一次盛大的慶典活動,會址設在美國舊金山市,共有31個國家參展,展品達到20多萬件。博覽會展期長達9個半月,參觀人數(shù)達到1900余萬人,開創(chuàng)了世界歷史上博覽會歷時最長、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先河。

      中國作為該國際博覽會的參展者,第一次向世界展示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水平,其規(guī)??涨啊V袊蛊愤_10余萬種,重1500余噸,展品出自全國各地4172個出品人和單位。共獲各種獎章1218枚,為參展各國之首。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毛主席特制傳統(tǒng)弓箭

      在新中國建立之前期,楊瑞林的兒子楊文通承襲父業(yè),成為聚元號弓箭鋪的第九代傳人。受家庭影響,楊文通6歲開始隨父學藝。雖然那時的學徒期只有3年,但要做好一把弓,需要200多道工序,不摸爬滾打10多年,手藝是學不精的。

      1957年,國家實行公私合營,聚元號弓箭鋪并入北京第一體育用品廠,楊文通成為該廠的一名職工。1958年,并入北京第一體育用品廠的聚元號弓箭迎來了生意興旺的一次小高潮。那一年,全國開展“除四害,講衛(wèi)生”運動,為了打麻雀,購買聚元號弩弓的人絡繹不絕。除了京城的客戶之外,也有來自青海以及外蒙古的客戶。

      文革時期,聚元號的牌匾和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獎狀等諸多祖?zhèn)髡淦芬捕急桓吨痪?。但在文革發(fā)生之前,有一件事令楊文通欣慰且值得驕傲——他有幸為毛主席制作了一套弓箭。

      據(jù)楊文通老人回憶:當年,毛主席和工作人員聊天,說看到歷史小說中有很多關于弓箭的描述,想看看真正的好弓箭。于是,工作人員輾轉(zhuǎn)尋找到當時楊文通所在的北京體育用品廠。起初,廠里人并不知道是給毛主席做弓箭,只說是給一位領導做,讓用心做好點。廠長就找到楊文通,讓他把手里的活先放一放,做一張好弓。后來楊文通日夜加班,花費4個多月的時間,采用當時家里珍藏的1對白牛角當料,做了1把弓和3支箭。

      1958年,聚元號弓箭鋪的工作人員與來訪的青海體委工作人員合影。前排左一是楊福林的爺爺楊瑞林,后排左一是楊福林的父親楊文通

      弓箭送出去之后,楊文通沒有多想。直到8個月后,廠長才告訴他,那張弓是給毛主席做的。弓箭送到毛主席手里,他派人來問多少錢。楊文通當時一聽是送給毛主席的,直擺手說那怎么能要錢。上面的人說,弓箭是毛主席的私人用品,必須要付錢。

      廠長后來與楊文通商議,當時1套弓箭賣38元錢,這次所用材料好,多收2元錢,就報價為40元錢。一周后,40元錢被拿了回來。由于錢沒法入賬,當時又正好臨近春節(jié),廠長決定把這40元錢用來買煙,還有茶葉、糖果,與大家開了個茶話會。

      當時,國內(nèi)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平均生活費僅為8~9元,30~40元的月工資能養(yǎng)活一個五口之家,1套弓箭40元錢,在當時是比較昂貴的產(chǎn)品。

      當毛主席拿到楊文通做的弓時,給予很高評價。相比曾經(jīng)在故宮里看過的弓,毛主席稱贊:“這把弓很好,沒想到有這么漂亮?!?/p>

      1962年,楊文通所在的體育用品廠關閉,他被調(diào)到北京市水利局做木工,一做就是30多年。時光飛逝,潮起潮落中,楊文通的弓箭手藝日益荒廢。

      1990年代至今,聚元號弓箭鋪由衰到興

      1998年,《北京晚報》刊登一則消息,國家射擊隊在北京西山八大處舉行射箭比賽,不知道比賽只用現(xiàn)代弓的楊文通和兒子楊福喜帶著家傳的一張老弓就去了,他們展示給在場的國家體育總局領導和專家們看。當時剛剛從國家射箭隊總教練崗位上退休的徐開才老師是研究中國古代弓箭的癡迷者,他說傳統(tǒng)弓箭是“國粹”,決不能失傳,一定要想辦法恢復生產(chǎn)。

      也就是在這一年,楊福喜恰好40周歲,他下定決心,重新將聚元號弓箭做起來。談到聚元號弓箭鋪的重新開張,楊福喜說:“那時我父親已經(jīng)70歲了,人生70古來稀,我怕再不做這件事就來不及了?!辈换笾甑臈罡O查_始有了危機感,因為他知道再不好好學習這門手藝,這門國粹將面臨在世間永遠消失的危險。

      聚元號弓箭鋪第九代傳人楊文通(左)、第十代傳人楊瑞林(右)

      聚元號弓箭鋪第十代傳人楊福喜(右)、第十一代傳人楊賧(左)

      楊福喜生于1958年,與他那一代的幾乎所有人一樣,經(jīng)歷了時局的變化。他下鄉(xiāng)當過知青,返城之后便在北京化工二廠當工人。雖然在那個年代當工人是一件很榮幸的事,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1992年國企改制,楊福喜便成了第一批下海的商人。

      然而,楊福喜的第一次下海并不成功,以至于不得不放棄。那時,因為對與弓箭有關的事情都有極大的興趣,他選擇從事與弓箭有關的娛樂項目,可是由于經(jīng)驗不足,他到處碰壁,撞得“鼻青臉腫”之后,不得不放棄。為了生活,他開起了出租車,這一千就是4年。

      雖然開著出租車,但是楊福喜心中還是沒有忘記弓箭,所以在出租車的簽約合同到期后,他的一個堂兄找到他,讓他把制作弓箭這件事做起來,并給予他很大的幫助。楊福喜覺得此時時機也成熟了,就馬上準備重新開張聚元號弓箭鋪。

      1998年6月6日,沒有任何隆重的開張儀式,楊福喜和父親楊文通開始重新在自己家里做起弓箭。一間小屋,兩條板凳,父親在一旁做弓箭,楊福喜就跟著邊做邊學。木工出身的他上手很快,讓父親感到驚訝。

      學做傳統(tǒng)弓,必須師傅手把手地教,每道環(huán)節(jié)都是手工勞動,所用的樺樹皮、牛筋、牛角等20多種天然材料也都是如今難找難買的。選材全靠藝人用眼看、用手摸。制作過程既要會木工、漆工,還要懂畫工、皮具制造甚至針線活兒,樣樣講究。別小看一張弓,全部完成至少得耗時3~5個月。

      談到最心酸的經(jīng)歷,楊福喜回憶:“剛開始做弓箭,只是想混碗粥喝?!?000年,楊福喜做了一屋子共80多套弓箭,無人問津購買,而此時家中的所有生活開銷全靠妻子的工資維持。2001年僅賣出一套弓箭,“聚元號”險些做不下去。楊福喜也想過,弓箭制作技藝真的要從自己這里開始失傳消失嗎?他不心甘,咬牙支撐了下來。

      2002年,聚元號弓箭鋪迎來發(fā)展中的第一個貴人,那就是原中國射箭隊總教練徐開才。徐開才總教練介紹楊福喜與時任香港知識產(chǎn)權署署長的謝肅方先生認識。謝肅方是英國人,但他卻是中國通,同時對中國傳統(tǒng)弓箭十分感興趣。他第一次來到聚元號弓箭鋪就買走了20多張弓,并且還為聚元號弓箭鋪建立了英文網(wǎng)站。很快,國內(nèi)外的一些弓箭愛好者都知道了楊福喜的聚元號弓箭鋪,紛紛慕名而來。從此,聚元號弓箭鋪的生意好轉(zhuǎn)起來,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聚元號弓箭鋪真正的轉(zhuǎn)機是在2003年以后。當時,中國科學院在讀博士生儀德剛正在做課題,準備寫一篇有關中國古代弓箭的論文。為了完成這篇論文,儀德剛在聚元號弓箭鋪調(diào)查學習了8個月。最終,他的博士論文發(fā)表并在中科院獲獎。

      儀德剛的博士論文發(fā)表以后,聚元號弓箭鋪的生存得到徹底的轉(zhuǎn)變。僅1個月時間,楊福喜制作的80多套弓箭全部售罄,并且供不應求。在那段時間里,購買弓箭的人必須提前訂貨,否則根本買不到現(xiàn)貨。從開始的提前3個月下訂單,到后來至少要提前1年下訂單?,F(xiàn)在,聚元號弓箭鋪每年都接訂單,產(chǎn)品遠銷到40個國家和地區(qū)。

      在儀德剛博士的建議及朋友們的幫助下,楊福喜將聚元號弓箭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006年,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7年,聚元號弓箭制作第十代傳人楊福喜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福喜高興地說。

      如今,楊福喜的兒子楊皴已隨父學習傳統(tǒng)弓箭制作技藝多年,成為聚元號弓箭鋪的第十一代傳承人。

      為《赤壁》電影中擬用的弓箭糾錯

      聚元號弓箭鋪的名聲越來越大,成龍、吳宇森、霍英東等各界名人都曾經(jīng)到訪,訂制弓箭。

      2007年,香港著名導演吳宇森因拍攝《赤壁》電影,需要大量的古代弓箭道具,他提供弓箭圖紙式樣向楊福喜訂制500套弓箭。楊福喜一口否決了,一是制作這么多的弓箭,時間上肯定來不及;二是吳宇森提供的弓箭圖紙式樣根本就不是中國傳統(tǒng)弓箭的式樣。

      在楊福喜的堅持下,吳字森最后放棄圖紙弓箭的式樣,由楊福喜為劇組制作1張弓、1具漢弩、1具連弩,劇組再委托制造道具的生產(chǎn)商照葫蘆畫瓢進行批量制作。

      “現(xiàn)在不少影視劇拍出來的弓箭使用方法是錯誤的,這對年輕人了解正確的弓箭技藝有很大影響?!睏罡O才e了個簡單的例子:“20多年前,因為一部電視劇的影響,當時國家射箭隊的教練員、隊員全部將扳指錯戴在握弓手的大拇指上?!?/p>

      楊福喜進一步解釋:“射箭用的扳指屬于武扳指,應該戴在扣住弓弦的手的大拇指上,用以防止松弦放箭時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扳指有文、武之分,文扳指由翡翠、瑪瑙、玉石等名貴材料制成,并進行精致雕刻,左右兩手都可以戴,用于顯示身份和財富。但只要是射箭,就必須戴武扳指,而且材質(zhì)只能是鹿角的,表面素雅無雕刻?!?/p>

      扳指套主要由上布筒、下布筒、細繩等組成。拉動下布筒下端的細繩,可將上布筒、下布筒打開,將扳指裝入下布筒內(nèi);拉動位于上布筒頂端的細繩,上布筒、下布筒閉合,此時可將扳指套系掛在佩戴者的腰帶上

      聚元號弓箭的主要形制

      聚元號弓箭鋪制作有步弓、馬弓、彈弓、硬弓、漢弩、弩弓、匣箭以及床弩等款式,這些弓箭的形制不同,用途各異。

      步弓

      顧名思義,步弓是古代步兵作戰(zhàn)或狩獵等場合使用的兵器,其弓力大、射程遠、精準度高。

      步弓主要由弓、弦、箭及弓袋、箭袋組成。

      聚元號弓箭鋪制作的步弓,是一種筋角木反曲復合弓。其外形看似簡單,實際制作過程較復雜。制好一張弓,需20多種天然材料,200多道程序,至少耗時4~5個月。

      聚元號弓箭的主要制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制作弓胎

      弓胎是弓的主體,通常選用江西盛產(chǎn)的粗壯竹子,使用之前將其加工成大致的弓胎形狀,然后放置1年,自然陰干水分。再用工具打磨,火烤塑形。

      第二步:貼牛角、牛筋

      為了增加弓的韌度和彈性,必須在弓胎外側(cè)貼牛角片,內(nèi)側(cè)貼牛筋。然后用鰾膠將竹子、牛角、牛筋三者牢牢地粘合在一起。鰾膠是用豬皮等原料,經(jīng)過蒸、砸、濾、凝等工序加工而成。鰾膠能夠滲入竹子、牛皮、牛筋的內(nèi)部,令三者緊密貼合。

      第三步:上弦

      上弦時需要根據(jù)弓發(fā)出的不同聲音,隨時調(diào)整弦的松緊性,否則會有斷弓的可能性。

      步弓使用的弦通常由優(yōu)質(zhì)棉線制成。棉線本身的彈力不大,只適用于傳導弓臂的力量,切忌不可拉弦空放。

      那些拉弦空放聽聲響、然后大贊好弓的人,其實是外行。

      第四步:裝飾

      前三個步驟被稱之為“白活”,接下來這一手藝被稱之為“畫活”?!爱嫽睢本褪窃诠砩袭嫵龈鞣N各樣的圖案。例如蝙蝠就經(jīng)常畫在弓上,一是取其諧音“福”,二是寓意即使是晚上也箭無虛發(fā)。

      第五步:制箭

      箭桿選用一種被稱為“六道木”的灌木桿制成。因為箭桿要在空氣里飛行,需要減少其空氣阻力,因而箭桿表面必須打磨得非常光滑。

      早期,箭羽采用雕翎制成,但如今雕成了國家級保護動物,因此選用優(yōu)質(zhì)鵝毛代替。

      馬弓

      馬弓也稱為騎弓,是古代騎兵作戰(zhàn)或狩獵等場合使用的兵器,其制作方法與步弓相同。由于馬弓是在馬背上使用,因此弓身長度縮短,以加大靈活性。

      彈弓

      彈弓由古代俠客、鏢師使用,主要發(fā)射泥制的彈丸,是用于防身的非殺傷性兵器,后演變成為北京天橋賣藝人的表演工具。

      需要強調(diào)指出的是,這里的彈弓與通常人們熟知的采用樹杈加皮筋制成的彈弓形制不同。彈弓與步弓的弓身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但彈弓的弓弦制作比步弓的弓弦制作復雜些,彈弓的弓弦在兩端為1根,中部變化為平行設計的2根。2根平行的弓弦中部設有容納泥制彈丸的窠臼,窠臼呈半圓凹槽形,窠臼的兩側(cè)固定在2根平行的弓弦上。

      熟悉清朝、民國時期武俠小說的讀者都知道,小說中的很多俠客都使用彈弓這種冷兵器,其發(fā)射泥制彈丸。為什么俠客使用這種冷兵器呢?實際情況是,這與清朝時期的兵器管制有關。

      清軍入關以后,以少馭眾,為了安全,在很多城市采取分區(qū)居住的辦法,比如老北京漢人沒有一定的功績不得住在內(nèi)城,成都等省會也有這種規(guī)定。此外,官府盡收天下之兵器,比如弓箭,嚴禁私人制造,由皇家集中匠人設立“宮作”,壟斷其原料及生產(chǎn)。之后匠人搬出宮廷,安置在北京城的東四弓箭大院內(nèi)。

      由于官府壟斷弓箭的生產(chǎn),到清朝末期,全國只有北京藝人能掌握此項技藝。然而,弓為兵器之王,練武必從練弓開始,它可以長力氣、增準頭、提高身體柔韌度。標準弓是違禁品,所以武俠們只好練彈弓,彈弓力量略差,只能射泥丸,殺傷力大大下降。

      硬弓

      硬弓是古時武舉考試中用來測試選手力量的器材,后演變成為北京天橋賣藝人的表演工具。硬弓的弓身寬大威武,弓力非常大,常人很難拉開。

      清朝時期的武舉考試內(nèi)容基本上是遺承隋唐時期的舊制,考試分為童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四科。根據(jù)《大清會典事例·武科》記載,這四科都是以考弓騎射為主。其中,童試分為3場。頭場為馬射,馳馬發(fā)3矢,全不中者不再往下試;二場是步射,連發(fā)5矢,全不中的與僅中1矢者不續(xù)試;三場為試者先試硬弓,次試刀、石,是為外場。

      清朝武舉外場考試中,拉硬弓、舞刀、掇石均為測力項目。清代硬弓的弓力主要有8力(1力約為0.5kg)、10力、12力三個等級,另外還備有13~18力的強弓。8力、10力、12力的硬弓全長依次為1.59m、1.78m、1.81m,質(zhì)量依次為0.47kg、0.65kg、1.10kg。

      漢弩

      弩誕生于中國,其前身是用于狩獵的獵弩。如同弩的前輩弓箭一樣,戰(zhàn)爭讓這一獵具演變成為極具殺傷力的兵器。用于戰(zhàn)爭的弩最早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是中國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迄今為止,由于中外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的有關漢弩的史料較多,故史學界公認中國弩在漢朝時期已經(jīng)發(fā)展到技術非常成熟的地步。

      按照開弦力量的大小,漢弩分為1、3、4、5、6、7、8、10石共8個級別,漢代的弩力1石約為現(xiàn)今31kg。漢朝10石弩的射程可達400m,是一種射程較遠的步兵弩。漢弩的弩力都要經(jīng)過嚴格校驗,在居延漢簡中曾發(fā)現(xiàn)過檢驗弩力的記載。

      1930年,西北科學考察團中的瑞典學者貝格曼在我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的居延地區(qū),對漢代烽燧遺址進行考古挖掘,出土簡犢1萬余支,這些簡犢史稱“居延漢簡”。其內(nèi)容絕大部分為漢代邊塞上的屯戌檔案,一小部分是書籍、功譜和私人信件等。居延漢簡對研究漢朝的文書檔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史譽其為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fā)現(xiàn)”之一。

      木匣上部設有長條形孔,可以從此處依次裝入10支短箭

      弩與弓的區(qū)別是,弩是一種裝有弩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弩弦和弩機等組成。

      弩比弓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命中率更高,對使用者的操作技能要求也比較低。但由于弩比弓笨重,無法在戰(zhàn)馬上使用,故其多用于守城、攻城等。

      弩按張弦的方法不同,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和腰張弩等,還有能數(shù)箭齊射或連射的連弩、裝有數(shù)張弓的床弩。

      聚元號弓箭鋪制作的漢弩是一種踏張弩。張弦時,用雙腳踩住弩身,雙手拉動弩弦,將弩弦掛在與扳機相連的牙上,然后將弩箭放置在弩臂上部的定位槽內(nèi),瞄準目標后扣動扳機即可發(fā)射弩箭。

      弩弓

      聚元號弓箭鋪特制有一種弩,并將其命名為弩弓,其是舊時京城玩家用以打鴿子等鳥類的工具。

      該弩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弩弦、弩機、瞄準器等部分組成。弩臂為木制,前部向下彎曲,后部向上彎曲,中部設有弩機、瞄準器的照門。弩機主要由阻鐵及其軸、扳機及其軸等組成。瞄準器的照門為覘孔式,覘孔設在與弩臂垂直的木條上。準星及其護圈設在弩臂前端,護圈為鐵制,護圈上橫系1根細絲線,細絲線中部設有1個紅色小圓球,紅色小圓球作為準星。

      匣箭

      匣箭是在弩的基礎上加裝1個木匣、1個拉桿而制成,主要用于防御強盜、驅(qū)趕田間鳥獸。木匣上部設有長條形孔,可以從此處依次裝入10支短箭。木匣下部設有長條形孔,弩弦從此處穿過。木匣前部下方設有出箭孔,后部下方設有連接軸,連接軸用于將木匣與拉桿連接在一起。

      發(fā)射短箭時,首先向木匣內(nèi)裝入10支短箭,將拉桿前移,木匣隨之被向前拉動,弩弦中部在木匣長條形孔內(nèi)后移,直至掛在木匣長條形孔后部的凹槽內(nèi),此時1支短箭下落到待擊位置。瞄準目標后,向后拉動拉桿,木匣隨之被向后拉動,弩弦中部被弩臂上部的金屬突起頂起,從木匣長條形孔后部的凹槽內(nèi)解脫,短箭即被發(fā)射。此后,再依次前移、后拉拉桿,重復上述動作,可連續(xù)發(fā)射10支短箭。

      床弩

      床弩又稱床子弩,也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發(fā)明之一。其是將2~4張大型弓組合在床架上,利用幾張大型弓的合力發(fā)射大型箭矢。

      依床架上弓的數(shù)量多少,床弩分為雙弓床弩、三弓床弩、四弓床弩等幾大類型。

      雙弓床弩在弩床上設有2張弓,2張分別置于粗大的弩臂前端和后部,前弓正方向設置,后弓反方向設置。

      發(fā)射之前,先用1條兩端帶鉤的粗大繩索,一端鉤住弩弦,另一端勾住絞車的軸,然后由5~7名或10余名士兵合力搖動絞車軸,把弩弦張開,直至將弩弦扣掛在阻鐵上,專管裝箭的弩手安裝好弩箭并瞄準目標。

      發(fā)射時,用人手的力量是扣不動扳機的,必須由專管發(fā)射的弩手高舉起一柄大錘,以全身力氣錘擊扳機,于是巨大的弩箭便呼嘯著飛向敵方。這些箭很粗大,箭鏃呈扁鑿子形,所以被稱為“鑿子箭”,其射程約為120~135步。

      三弓床弩比雙弓床弩多設置1張弓,其弩力更大,射程也更遠。弩臂上的3張弓,前部設2張,后部設1張。前2張弓正方向設置,后1張弓反方向設置。

      由于三弓床弩力量更大,所以又稱為“八牛弩”,表示用8頭老牛的力量才能拉開它。用人力開弩時,通常需20人以上,射程在200~300步,即370~560m。

      三弓床弩使用的弩箭更為巨大,有粗壯的箭桿和鐵制的箭羽,前端裝有巨大的三棱刃鐵鏃,因為它的大小和一般士兵使用的長槍差不多,所以又稱為“一槍三劍箭”。其還另名為“踏橛箭”,因為它還有一種特殊的用途,即在攻打敵方城堡時,將粗大的弩箭射向敵方城墻,使弩箭的前端深深插入墻內(nèi),只留半截粗大的箭桿和尾羽露在墻外,攻城的士兵可攀著這些插在墻上的巨大箭桿登上城墻,攻陷城池。

      床弩還可以在弦上設箭兜,每兜容納箭數(shù)十支,同時射出,稱為“寒鴉箭”。

      據(jù)宋朝張表臣編撰的《珊瑚鉤詩話》記載,床弩在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澶淵之戰(zhàn)中曾發(fā)揮過很大作用,遼軍名將蕭撻凜被宋軍床弩發(fā)射的長度為2m的巨箭射殺,該巨箭從設在400m以遠的宋軍床弩陣地發(fā)射,震懾威力之大,令遼軍膽寒。但床弩構造笨重,機動性較差。隨著火器的發(fā)展,床弩逐漸被廢置不用。

      聚元號弓箭鋪制作的床弩為三弓床弩,主要用于攻城戰(zhàn)。由于其體積大,攻城時就地組裝使用和拆卸。其可以發(fā)射木樁沖撞城門,也可將尖頭木樁射入城墻,供士兵們攀爬翻越。

      編輯/曾振宇

      猜你喜歡
      弓箭
      錫伯族傳統(tǒng)弓箭文化與旅游融合發(fā)展探析
      驚弓之鳥
      弓箭風波
      稀奇民間樂器 當弓箭變成樂器
      藝術啟蒙(2021年10期)2021-11-12 05:49:01
      弓箭風波
      弓箭風波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
      最后一家弓箭鋪
      淺論蒙古族傳統(tǒng)弓箭起源與發(fā)展
      弓箭告急!請求支援
      鸡东县| 巴里| 夏津县| 邯郸县| 阜康市| 兴业县| 泊头市| 怀安县| 新源县| 江阴市| 武功县| 兰州市| 吉首市| 新化县| 沙田区| 沁阳市| 康平县| 长泰县| 宜城市| 离岛区| 龙川县| 逊克县| 岳阳县| 秀山| 浙江省| 吉首市| 梅河口市| 新平| 海门市| 平乐县| 怀来县| 巴南区| 仲巴县| 台安县| 阿尔山市| 莒南县| 湖口县| 辰溪县| 望奎县| 萨嘎县|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