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拍賣》:近幾年國內外的動漫藝術品拍賣不斷創(chuàng)下新的紀錄,也讓更多的收藏家看到了又尚未開墾的收藏板塊。你如何看待“動漫周邊”收藏的市場前景?
李保傳:目前,國內動漫收藏的市場并不成熟,也可以說剛剛開始,收藏群體有限,收藏門類單一。在國外,每年都有專業(yè)的動漫專場拍賣,作品成交價屢創(chuàng)新高,如“丁丁歷險記”“鐵臂阿童木”等,這些信號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刺激了國內“動漫周邊”的收藏和關注。而在國內,卻只有西泠拍賣每年設有一個專場,但就拍品而言與動漫直接相關的拍品在數量上還是比較少的。當然,經過西泠拍賣多年的運作和傳播,動漫收藏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新的收藏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動漫收藏隊伍還不穩(wěn)定,像金城、空藏這樣的動漫收藏家屈指可數,即使在動漫產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也沒形成濃厚的收藏氛圍。其次,優(yōu)秀動漫藏品的貨源也非常單一,直接限制了中國動漫藝術收藏市場的發(fā)展??傊?,動漫收藏從冷門到熱門,從小眾到大眾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
在國內,“動漫周邊”是近幾年才提出的市場產業(yè)化概念,而在國外,“動漫周邊”的概念早就普及,根據動漫人物、場景、道具、標識等開發(fā)的限量版周邊產品都具備良好市場號召力,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收藏群體。比如日本,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有一些專業(yè)的收藏隊伍在收集動漫書籍、動畫手稿、賽璐璐原件以及衍生品等。而國內對“動漫周邊”的理解仍停留在通過動畫IP授權后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后生產的各類衍生品,如玩具、手辦、文具、服飾等,事實上那些與動畫作品創(chuàng)作有關的紙本類造型手稿、宣傳海報、冊頁、動畫分鏡、光盤拷貝等都屬于“動漫周邊”的范疇。像迪士尼、吉卜力等都會開發(fā)一些限量版動畫手稿作為衍生品,售賣給全世界的動漫愛好者,這些商業(yè)模式都值得中國動畫企業(yè)的學習和借鑒。目前國內只有北京青青樹動畫在《魁拔》新片眾籌活動中將影片的早期手稿開發(fā)成禮品作為答謝,從眾籌結果來看,效果還是非常成功的。簡單地說,中國動畫除了影片的創(chuàng)作之外還應突破常規(guī),深入開發(fā)“動漫周邊”的潛在價值和呈現形式方式,而不是鋪天蓋地的毛絨玩具、文具服飾等。
《收藏·拍賣》:請你分析一下“動漫周邊”收藏人群的特征。
李保傳:當前,“動漫周邊”的主要受眾是些90后、00后以及二次元愛好者,這與2000年之后的動漫產業(yè)大發(fā)展有著內在的聯系。而在此之前,民間已涌現出一些專項收藏的發(fā)燒友,他們專門收集民國漫畫、動漫海報、連環(huán)畫、洋畫、鐵皮玩具、變形金剛等,這些群體的收藏最初并不是以投資為目的,而是出于懷舊或個人喜好。當他們的收藏達到一定數量后,也會在小圈子范圍內出讓、交換些普品或復品,即以藏養(yǎng)藏,其中也有一些本身具備研究能力的收藏者,會根據藏品的門類出版圖書、圖錄等,以另外一種方式去分享自己的收藏,提高自己在收藏領域的影響。
2006年前后,動漫卡通作為專題收藏開始浮出水面,這主要得益于國家大力發(fā)展動漫產業(yè),一些高校開始籌建自己的校內動漫陳列館,如中國傳媒大學、吉林動畫學院、常州紡織服裝學院等。在一些動漫蓬勃發(fā)展的大城市也相繼創(chuàng)建了動漫博物館,如杭州中國動漫博物館、廣東JC動漫館、上海動漫博物館、洛陽動漫博物館等。隨著文旅產業(yè)的發(fā)展,地方歷史文化名人也開始作為文化資源受到重視,常州胡進慶動漫藝術館、南京萬氏兄弟紀念館也紛紛步入籌建日程,這些機構的出現都需要大量的動漫“文獻周邊”作為展陳線索的支撐,一定程度上盤活了動漫周邊的收藏熱度,刺激了民間以盈利為目的的收藏大軍開始關注動漫卡通類的挖掘和交流,他們的出現使一些原本不受重視的動漫周邊開始在市面上流動,價格上也是一日一價,年年刷新。
我作為高校的老師,自己也畫一些連環(huán)畫。由于職業(yè)原因也會專注一些收藏,比如漫畫史、動畫史等,在資料的收藏整理過程中發(fā)現,不同歷史階段會產生一批代表人物及其動漫作品,他們的創(chuàng)作在傳播過程中也會衍生出一些實物性史料,如報紙、雜志等,這些遺留下來的實物都是非常難得的藏品。與其他些收藏者不同的是,我的收藏主要以學術研究為主,更注重體系化的收藏,在品相方面不作重點要求。在國內高校,熱衷動漫收藏的老師也逐漸多了起來,很明顯這個群體的收藏也是以教學研究為目的,而不是投資盈利。當然,全國有數字龐大的動漫專業(yè)教師,這個市場激活也是不得了的“大市場”。
《收藏·拍賣》:“動漫周邊”收藏的渠道主要有哪些?
李保傳:其實“動漫周邊”收藏的圈子和其他門類收藏的渠道差不多,線上和線下都有,這取決于信息傳播的便利性。國外動漫周邊一般在官方網站、專題商店發(fā)售,但在國內,動漫類收藏主要集中在網絡,如孔夫子舊書網、7788收藏熱線等,但真正的一手貨源主要在線下,民間有很多收集舊書舊物的買賣人,業(yè)內稱他們?yōu)椤扮P地皮”,我們多數會從這些人手里購置藏品,入手價格也基本能承受,一些非常好的藏品,他們也會送拍。而線上拍賣信息是公開透明的,價格攀升很快,留給藏家的升值空間便減少了。
《收藏·拍賣》:與其他收藏項目相比,動漫作品收藏的門檻不高,那么收藏什么樣的“動漫周邊”,才能實現保值、增值?
李保傳:“動漫周邊”涵蓋的范圍很廣,有根據動漫人物、場景、道具、電影宣傳、音像、書籍等開發(fā)的官方產品,也包括手辦模型、人偶、服裝、飾品等授權開發(fā)的實物商品等都可以稱為動漫周邊。但此類衍生品價格便宜,做工粗糙,靠大量薄利多銷獲得利潤,這種衍生品不能稱為藝術品。真正具備收藏標準的動漫周邊,只是金字塔頂端極少的部分。
“動漫周邊”收藏和連環(huán)畫收藏類似,從市場保值、增值方面來看,名家名作、獲獎的作品更有優(yōu)勢。比如宮崎駿的動畫作品、手冢治蟲的漫畫手稿、《丁丁歷險記》等原稿在拍賣上都有天價紀錄。此外,有收藏價值的“動漫周邊”必然是限量的。 個收藏級的動漫作品,發(fā)售價格可能是普通玩具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只有骨灰級的動漫粉絲,才愿意為如此昂貴的“玩具”買單。 般而言,作品限量發(fā)售的數量越少,單價越高。迪士尼的限量版一般控制在500-5000不等,個別藏品甚至更多,毫無疑問,數量多的自然價格實惠,同時也能保證藏品價格的上漲空間。但限量發(fā)售也不排除發(fā)行商在將來二次發(fā)行的可能,漫威、迪士尼、華納等都有這樣的商業(yè)案例。通過藝術品屬性的“動漫周邊”開發(fā)獲得較大的市場利潤是中國動漫企業(yè)值得學習的成功經驗,但這也需要優(yōu)秀作品的文化支撐,藏家才有可能自愿“買單”。近幾年,中國動漫作品良莠不齊,經典名作太少,創(chuàng)作者急于部部地拍片子,而部片子出來后,影片相關的周邊價值并沒有得到最大化開發(fā),就急于下一部的拍攝和制作,有點像狗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不利于整個動漫IP的市場培養(yǎng),這也是中國動漫周邊比較低端的原因之一。
隨著國內外動漫藝術品拍賣紀錄的刷新,會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動漫周邊收藏領域,我們也期待有更多有分量的動漫藏品出現在大家的視野,刷新中國動漫收藏的價格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