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香港眼鏡展將于2018年11月7至9日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展會匯聚逾780家參展商,包括由中國內地、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臺灣及香港中華眼鏡制造廠商會組織的地區(qū)展館以及“視尚廊”。
作為一個無與倫比的全方位采購平臺,眼鏡展帶來各式各樣的眼鏡產品、鏡框及鏡片、光學儀器、隱形眼鏡等,匯聚了來自超過220個優(yōu)質品牌和設計師系列。品牌廊設有多場精彩絕倫的眼鏡匯演。由模特兒演繹最新及最優(yōu)秀的設計,是不容錯過的展區(qū)。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展會免費,只供18歲或以上的業(yè)內人士參觀。可通過以下方式登記免費電子入場證:網站:hkopticalfair.hktdc.com/ex/07手機資訊站:hktdc.com/wap/optical/T019智能手機程式:HKTDC Marketplace查詢:1830668
Polaroid 2018秋冬眼鏡系列延續(xù)品牌一如既往的當代設計風格和流行品味,并以更多造型和明艷配色書寫全新傳奇,為佩戴者打開全新“視”界:不為眩光所擾,不止步于表面,品鑒前所未見,縱覽極致勝景。由Safilo米蘭設計工作室操刀創(chuàng)作的全新系列,融合設計理念和創(chuàng)意靈感,詮釋新一季的流行趨勢。女士系列以極輕質的金屬造型和柔和色調為特點,男士系列則用純粹利落的線條設計塑造風范。
2018年8月20日,美國化學學會的科學家們報告說,他們已經成功開發(fā)并測試了世界上第一個超薄人工視網膜,這將大大改善現有的盲人植入式視覺技術。這種基于非常薄的二維材料的柔性裝置,有一天可能會使數以百萬計的視網膜疾病患者恢復視力。只要稍加修改,這個裝置就可以用來跟蹤心臟和大腦的活動。
聚焦稍縱即逝的事物當下所進發(fā)的張力,寓意人在有限時間釋放無限自我,由此賦予年度主題“ELECTRICDREAMS電光幻影”全新意義,木九十2018 A/W形象大片鏡頭急促切換,光與影交織疊加,在眼鏡與身體對話的儀式感中與光共舞,盡情釋放魅力。異型大框,由內而外高調擴散,如同煙花沖破夜的沉寂,熱烈張揚;金屬質感幾何小框,氣質獨特,傳遞建筑美感,演繹個性人群的立體人生;柔和框型與鈦金屬搭配,精致輕巧,仿佛回音環(huán)繞,靈動自然?;貧w本木,結合新型工藝,從容再生將沉睡的記憶喚醒,在每一秒的灼熱碰撞中一起探索,將美好的瞬間躍動于鏡木九十,MORE THAN GLASSES。
輕奢華是目前時尚產品的中心點,上下通吃的理念迎合了所有市場和消費人群的需求。在時尚的眼中,純粹的奢華和簡單的“快時尚”被分為兩個極端,這都并非做到了時尚與品質兼得的效果,而所謂的輕奢華的出現,就把單品的定位更細節(jié)化了。
它算是消費階梯狀中間部分,這些產品包含設計的元素,價格高于之前的快消品牌。輕奢消費的崛起與社會形態(tài)有關。全球化后,“中產階層”將消失,許多人淪為中下階層,而這些人又要求多一點“奢華感”來追求品質給自己帶來的內心滿足,所以“能夠負擔得起的奢華”是未來消費的主流。就眼鏡產品而言,通常300美元左右的價格被認為是合適的。就中國市場而言。輕奢品的概念應該自配飾而起。購買快時尚服裝的年輕人的“入門級”奢侈品會是輕奢的配飾,比如從購買一只區(qū)別于大眾款設計的太陽鏡開始。目前的輕奢主要包括大牌副線、風格品牌與原創(chuàng)設計師品牌等。
相比奢侈品高昂的價格,輕奢更多契合了中國奢侈品消費年輕化的趨向,比如80后可能是主體,他們在商品的選擇上會有更多個性化的訴求。輕奢對于不同的消費者而言也具有不同的概念。對于一個月收入3萬元的女性,她每月可能會在DKNY有一些消費,但也會為一只PRADA包而“勒緊腰帶”。而對于一個月收入8000元的女性而言,去香港買一副3000港幣左右的MARC BY MARC JACOBS眼鏡,這就是奢侈。對于目前本土一些強調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師品牌而言,定位“輕奢”應該是有市場空間的。是葫蘆是梨,也取決于這個中間層次的容積變化。
在中國,輕奢侈產品擁有廣泛而又相對成熟的消費群體。一類是位居收入金字塔中高端的富裕階層,他們的消費動機來源于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以及社會地位與身份的彰顯;另一類是人數迅速增長的大眾類消費群體,雖然相對前者,他們的購買力有限,但他們絕非時尚行業(yè)的門外漢,對各類產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一味追求品牌Logo,偏好兼具性價比的時尚類產品。
輕奢侈消費的盛行源于日益多樣化的賣場布局。輕奢侈消費在日本風行早于中國,不僅僅因為日本消費者群體細分得比較清晰。更重要的是日本零售賣場的科學設置和布局,讓新的奢侈品類別的發(fā)展更具有空間。例如服裝領域,Chloe的副線產品See By Chloe,在東京新宿的百貨公司都能輕易找到獨立專柜。相較而言,國內副線品牌不僅選擇少,價位也遠遠高于國外,獨立設計師品牌更是鳳毛麟角。不過,這樣的情況正在悄然改變。在新近開業(yè)的益豐外灘源的百年建筑群里,除了耳熟能詳的頂級奢侈品牌,還有更多屬于輕奢侈品牌的空間,包括意大利設計師品牌giuliano Fujiwara的首家中國形象旗艦店,紐約設計師品牌ANNA HU在華首家形象旗艦店,以及2007年新近創(chuàng)立的瑞士手表品牌天勢Tendence的別致門店。
如今伴隨輕奢侈的營銷手段日趨成熟和多樣化,輕奢侈產品的消費人群不斷增加并趨于細分。縱觀Miu Miu近幾季的新款設計,它的副線意義早已不那么明顯,從設計、銷售都能與主線品牌分庭抗禮,使得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僅能感受到大牌的血統和原創(chuàng)設計師的工作細節(jié),更能于其中找到屬于自己個性的設計。輕奢侈品牌大多沒有高端奢侈品那么悠遠的歷史背景和品牌傳統,而這帶來的直接好處便是在宣傳營銷方面——輕奢侈品牌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它們的實體店不僅可以與愛馬仕、登喜路比鄰,也能高調入駐時尚網站,進行網絡試賣。品牌的設計師還時常出入一線、二線城市的店鋪,與消費者進行面對面交流。這些深入的活動體驗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購買人群,另一方面,人們對適合自己的輕奢侈品牌的忠誠度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