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袁林建筑特色管窺

      2018-09-29 00:21吳在洹
      文物天地 2018年5期
      關鍵詞:帝陵建筑

      吳在洹

      袁林,全稱袁公林,是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tǒng)袁世凱的墓地,位于安陽市北關區(qū)洹濱北路中段北側,建于1916年6月,1918年8月完工。其地南臨洹水,仿美國前總統(tǒng)格蘭德瀕河廬墓的形式,修成林苑覽勝之區(qū)?,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袁世凱,字慰庭,號容菴,河南項城人,出身于官宦地主世家,因無科舉功名而棄文從武,1882年6月隨淮軍吳長慶出兵朝鮮平定“壬午兵亂”,步入仕途。1895年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奠定了其在北洋軍閥的地位。后歷任工部左侍郎、山東巡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外務部尚書、內閣總理、民國大總統(tǒng)以及洪憲皇帝。1916年6月6日,患尿毒癥不治身亡,生年57歲。

      1909年1月,袁世飢被清廷排斥,勒令“開缺回籍養(yǎng)疴”,來到河南彰德(今安陽)城北筑“洹上村”,建“養(yǎng)壽園”居住(圖一)。袁世01在此韜光養(yǎng)晦,乘辛亥革命之勢東山再起,以和平方式推翻清廷,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因此,視彰德為福地,勝過祖籍家鄉(xiāng),情有獨鐘,以致臨終留下遺命“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袁世凱去世后,北洋政府以“皇帝”的規(guī)格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遵其遺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來安陽“慎選堪輿,勘定吉壤,繪具詳圖,招商筑墓”,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一座耗資70余萬銀幣、占地近140畝的浩大空宅森森然出現在洹水河畔。

      剛建成時的袁林敞宏闊大,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神道中軸線上,綿亙長達千余米。自洹水北岸的照壁墻起,沿神道北上依次有糙石橋、石拱橋、牌樓、石像生、碑亭、東西值房、堂院大門、東西配房、景仁堂和墓臺鐵門,最后為袁世凱墓廬。整個墓區(qū)有藜寨圍護,寨外辟渠注水環(huán)繞周遭,寨內松柏梅槐濃蔭蔽日。

      袁林建筑形式基本為清末民初官式建筑,按照明清帝王陵墓軌制而建,只是規(guī)模略小,既彰顯“皇家”氣派,又區(qū)別于帝王陵寢,充分顯示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建筑群“中西合璧,古今并舉”,時代特色顯明,文飾造型獨特,建筑手法即秉承傳統(tǒng)工藝,又釆用現代材料技術,具有一定的唯一性和獨特性,可謂中國陵墓建筑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例,拋開袁世凱個人歷史地位不談,但就袁林建筑而言,確實是一組優(yōu)秀歷史文化遺產(圖二)。

      由于歷史原因,袁林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曾受到了較大破壞,建筑內的設施、天花、藻井、檻窗和隔扇等全部損毀丟失,所幸的是各主要建筑基本完好的保存了下來。1952年11月,毛澤東主席視察至此,指示將這座陵墓留給后人作反面教材。1958年安陽市政府在這里建立了安陽市博物館(現安陽博物館),具體負責袁林的保護修繕事宜,并將其辟為文物游覽景區(qū)。“文革”中,袁林再次遭到洗劫,石像生群被推翻,墓碑移出碑亭之外,墓臺鐵門遭切割倒地,寶城石墻和封土被拆除,墓室頂部裸露?!拔母铩苯Y束后,在安陽市委、市政府的和河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安陽博物館加大了對袁林的保護力度,主持了歷次的維修工程:1978-1984年,安陽市政府投資2.96萬元,對“文革”劫后的袁林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維修了碑亭、堂院大門、東西配房和景仁堂的綠琉璃瓦頂,按原位置重置被推翻的石像生和墓碑,用原石料按原尺寸恢復了寶城;1993-2001年,河南省文物局和安陽市政府共投資230萬元,對袁林建筑的外檐彩畫進行了修繕,維修了袁林照壁,改造了門區(qū)建筑等;2002-2003年,安陽市政府投資1300余萬元,打通了袁林照壁至青石橋神道,拆除周圍違建民居和雜亂建筑15000平方米,對照壁及神道兩側進行了大面積綠化;2004年,安陽市財政撥款30萬元,重鑄了景仁堂前風磨銅鼎爐、墓臺兩副小鐵門和墓臺鐵鏈、鐵欄桿等。

      一、建筑名稱特色

      袁林建成后,未用“陵”的稱謂,而定名為“袁林”。據《袁公林墓工報告》載,在當時內務部呈報國務院的呈文中,袁林的建設者,原河南省省長、時任農商總長田文烈擬將墓地定名為“袁林”,而內務部批復中“查河南舊俗,凡樹木蓊郁之區(qū)輒名為林,其來已久,稽之省志,灼有前規(guī),宋著作郎范純,植桑仁于襄城而有著作林之稱,明祭酒宋訥筑墓于滑縣而有宋家林之號”??赡芸紤]到袁世凱去世前是總統(tǒng)身份,又道“企允宜循河北(清東、西陵)之俗”,因此,依宋、明先人為例,冠以“袁公林”之名。同時,筆者以為,中國傳統(tǒng)有皇帝為“陵”、百姓為“墳”、圣人為“林”一說,將袁世凱之墓稱為林,也有張揚其推翻清廷、避免國家分裂功勛之嫌。

      因整個墓地沒用陵稱呼,陵區(qū)的內設建筑也隨之沒用明清帝陵內建筑的稱謂,主要祭祀建筑“隆恩殿”改用“景仁堂”,隆恩殿前的大門也沒用“隆恩門”直稱“大門”(圖三),東西兩座配殿也改為了“配房”。

      二、建筑形制、形式特色

      (一)帝陵規(guī)制,規(guī)模較小

      袁林雖然釆取了明清帝陵形式的官式建筑,但受當時經濟條件影響,在建筑規(guī)模上要小一些,整個墓區(qū)占地約138畝,從最南端的照壁算起,到最北端寶城后的林地邊緣,也僅千米余,這與清東、西陵多數皇帝墓葬規(guī)模無比照可言,甚至都不及清朝在位去世的最后一任皇帝光緒之墓。即便如此,國庫資金仍不能全資建設,共支款73萬余元,也多為各省和時任官員捐款,由此可見其規(guī)模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二)無方城、無地宮

      袁林不僅規(guī)模略小,而且缺少了明清帝陵的兩個重要元素——方城和地宮。一般的皇帝陵墓,在寶城前都會筑有一方形臺狀建筑,上有一碑亭,并立碑一通。而袁林省去了這一建筑,改為在寶城前建二層平臺,寶城立于平臺后側。而且袁林為平地廬墓,寶城未向下深挖,先在地面上建成并排兩個墓室,分別為袁世凱和夫人于氏墓室,再逐層封蓋,最后形成巨大的圓形寶城,因此,內部也無地宮、無墓道。然而,在寶城之上,外沿周朝卻增添了12尊西洋造型石獅,也為墓包增添了些許威武之氣(圖四)。

      (三)影壁體積超大

      袁林建筑群雖然省略之處不少,但其在主體建筑完成后增加的影壁(圖五),卻體量巨大,成為又一特色建筑。該影壁為“青磚硬山式八字影壁”,平面呈八字形,通高7.79米,通長66.75米,墻體厚2米余,自下而上分別為青白石須彌座,青磚上身、綠琉璃瓦頂,正面雕有“勛章”和“五蝠拱壽”紋飾,據初步考證,為目前已知全國最大影壁。

      (四)單體建筑形式較少

      在建筑種類上,袁林雖然也有歇山、硬山和卷棚式建筑,但缺少懸山、重檐等建筑形式,特別是在帝陵中常見的碑亭和饗堂,均為重檐式,而袁林釆用了單檐式,其中饗堂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含前后內廊),面積上大于一般帝陵的“隆恩殿”。同時,各建筑均覆以綠琉璃瓦頂或灰布瓦,也未釆用帝陵的金琉璃瓦頂,就連門闊上的金色乳釘,也由九路改為七路,降低了建筑規(guī)格(圖六)。

      (五)水系較少,未形成環(huán)繞之勢

      水系是帝陵中風水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帝陵均多以數道大小河流環(huán)繞相伴,河上建有多組橋梁。袁林的水系僅利用了近傍原有的御路溝,只是在大丹陛前開挖一條較短的“新直河”。同時,水上橋梁也只有兩座,分別為新直河上的青白石橋和橫跨神道的御路溝上的糙石橋,均是單一橋體,無多座橋梁相連的景觀,因此,水系實屬單調。

      (六)墓碑背面無碑文

      袁林碑亭位于大丹陛中部中軸線上(圖七),單檐歇山建筑,平面成方形,四面有圓形券門,亭內有巨大青石雕成蟲質,馱碑一通,碑正面上書“大總統(tǒng)袁公世凱之墓”,為袁世凱好友,后曾任大總統(tǒng)的徐世昌所書,字體蒼勁端莊,雄厚有力。但是,碑體背面無碑文,缺少了傳統(tǒng)帝陵中用于蓋棺定論,歌功頌德的文章。這也許是袁林的建設者對袁世凱的是非功過無法評說,只能留作后人去做裁定吧,大有效武則天無字墓碑之嫌。

      三、建筑風格、裝飾特色

      (一)中西合璧,古今并舉

      中西結合是袁林建筑的一大特色,在袁林建筑群中,以景仁堂和墓臺鐵門為分界線,景仁堂之前的碑亭等直到影壁,均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樣式,從墓臺大鐵門開始,包括二層墓臺、寶城,均以西式建筑為主,配以高大的廊柱、鑄鐵欄桿、鐵鏈和石柱等,中西結合,古今并舉,成為中國陵墓建筑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例。

      (二)建筑紋飾出現獨特造型

      在袁林的彩畫、墻體、門窗上,除了傳統(tǒng)的“宋錦”“卷草”“五蝠”等紋飾外,還出現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十二章紋”勛章和“嘉禾”圖案,遍布鑄鐵、彩畫、木雕、石雕、磚雕之上。在彩畫的“盒子”部位,沒有繪龍、鳳圖形等,而改以“勛章”和“嘉禾”圖形,建筑內檐的“天花”“藻井”雖然全部損毀,但根據外檐彩畫分析,也應是飾以“勛章”紋飾,墓臺鐵制大門之上,鑄有鑄鐵“勛章”和“嘉禾”,影壁上的磚雕“勛章”,更是體積碩大,十分壯觀,甚至在現存的11件景泰藍祭器上,也以“勛章”圖案為主。“勛章”圖案應為民國成立初時,國會授予袁世凱的大勛章(圖八、圖九)。

      (三)石像生造型粗壯矮胖

      袁林石像生較少,位于牌樓之后大丹陛兩側,兩組對稱,每組由望柱、石馬、石虎、石獅、武人和文人組成,均用青白石雕成,立于須彌基座之上。其中“望柱“柱身遍雕“十二章紋”,有青石欄桿圍護;“石馬、石虎、石獅”造型矮壯豐腴,顯示出民國初期藝術的審美觀點;“武人”著北洋軍禮服,胸佩文虎勛章,手握軍刀,孔武英豪,“文人”著“七章紋”祭天大禮服,頭戴平天冠,雙手垂胸,歉卑恭敬。但石像生在數量上和體量上與明清帝陵相比,實數過少過小,缺少了那種綿延數百米的壯觀氣勢(圖十、圖十一)。

      四、建筑材料特色

      袁林建筑中西結合,還體現在袁林的建筑材料上,除了中國傳統(tǒng)的磚木土石外,砌法上干擺、絲縫、淌白等一應倶全,還釆用了一部分當時的現代化材料筑法。

      一是袁林牌樓(圖十二)。這座六柱五樓式牌樓,六根拔地而起的高大方柱,使用“鐵筋洋灰”(鋼筋水泥)澆鑄而成,上掛木制綠琉璃瓦頂五樓,改變了傳統(tǒng)的木質或石質柱體;

      二是袁林寶城兩層墓臺。墓臺地面全部使用石子、砂子和洋灰(水泥)的混凝土筑成,未用傳統(tǒng)的青磚、青石海漫鋪就;

      三是墓臺大門和圍欄。在袁林第二層墓臺之上,建有西式大門一座,由鋼材鑄造焊接而成,周圍的欄桿掛鑄鐵鐵鏈,第三層也釆用鑄鐵欄桿,各層均未使用木制門面和磚砌、石雕的欄桿。

      總之,袁林這座陵墓建筑,按照明清皇陵的格局,釆用中西合集的構筑手法,以中國古典建筑規(guī)制為體,西洋建筑風貌為用,確實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安陽博物館在歷次的修繕中,嚴格釆用傳統(tǒng)材料和技法,遵守“修舊如舊”的古建筑維修原則,使之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猜你喜歡
      帝陵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電影中的帝陵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帝陵寶藏
      南京明孝陵成功申遺15周年“明代軍士”穿越巡游帝陵
      西夏陵區(qū)帝陵陵主新探
      聽,建筑在訴說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秦始皇帝陵青銅水禽坑
      象州县| 墨竹工卡县| 龙泉市| 西和县| 聂拉木县| 华阴市| 五台县| 荃湾区| 宁陵县| 西城区| 富裕县| 沁水县| 垣曲县| 龙山县| 行唐县| 石台县| 巨鹿县| 东明县| 长海县| 怀远县| 化州市| 谢通门县| 怀宁县| 双辽市| 郎溪县| 民乐县| 邢台市| 茌平县| 上思县| 易门县| 丘北县| 长沙县| 察雅县| 正阳县| 望江县| 宜良县| 龙口市| 周宁县| 吉林省| 安宁市|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