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崧
建議宣傳機器不要再停留在“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口號上,而是解釋清楚現在的科技武器到底強大到什么地步了。
滴滴最近被公眾強制性地做了一次盡職調查,基本上露出來的軟肋都給捅遍了。但在一般出租車和滴滴之間,我依然傾向于選滴滴,因為司機身份很容易追查。
滴滴這件事的本質是公共安全問題。這次發(fā)生在滴滴身上,但不會次次發(fā)生在滴滴身上。事實上,自打有出租車這回事,我就不斷聽到乘客被司機怎么了,實際上我印象中更多的是,司機被乘客怎么了。有一陣子,兩三個壯小伙要出城去偏遠地方,很多地方的司機都是不敢接的。
去年參加過一次人工智能主題的討論會,曠世科技的應奇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講了技術原理,以及一些應用上的嘗試和思考。當時我很受刺激,因為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以后“預謀犯罪”這件事,可以徹底歇菜了。
激情犯罪也許永遠都無法防范——那些臨時起意的犯罪,可能就是轉念之間熱血上頭,根本沒想過后果——但預謀犯罪不同,要用盡智商極限來算計如何逃脫。好萊塢有很多電影是贊美這類高智商犯罪分子的。一來好萊塢對于看電影的人會不會因此學壞并不如我們關心,再者他們大概認為高智商是種能力想學也學不來。犯罪這件事情的難處在于如何全身而退,很多人為此殫精竭慮。受到好萊塢電影的不當示范,有些人還天真地以為這仍然是可能的。
然而,現在的技術能力在理論上已經把這種可能性堵死了。張學友演唱會場場都能抓到逃犯,想想看,那么大的人流量,找個走失的小孩都形同大海撈針,要怎樣才能把那些混跡其中的犯罪嫌疑人挑出來?怎么做到的?還有,現在時不時就能看到幾十年逃犯歸案的新聞,名字變了,證件變了,容貌變了,全不管用,照樣落網。怎么做到的?答案是:科技。
一個人前后20年的容貌變化,我們人類一般認起來會吃力,人臉識別技術背后的人工智能算法卻手到擒來。這部分的能力,中國很強。僅此一項,配合超高密度的監(jiān)視器,就基本上可以宣布街頭犯罪必定歸案,逃脫的機會跟中彩票一樣。想象一下,一座城市的公共場所被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以備回溯,像不像是一臺時間機器?再用人臉識別把身份鑒別出來,剩下的就是撲上去摁倒了。
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的信息隨時都可能被采集。除了出入機場車站的記錄,你的蹤跡你的消費你如何分配時間,也都被保存起來。再加上我們給互聯網企業(yè)們提供的信息,以及在各處留下的片言只語和圖片視頻,如果全部搜集起來,會豐富完整精確得令人驚訝。沒辦法,手機支付比用現金方便多了,而我們永遠都是貪圖方便的人,哪怕這方便需要用我們的信息去交換。大家把信息散在各處,就像是松鼠化整為零偷偷在各處埋了些松果,以為沒人能發(fā)現,或者就算發(fā)現了也就一點點有限損失。然而互聯網最擅長的能力之一就是把我們埋過的坑都刨出來。谷歌便是靠這“搜索”的本事,成了巨無霸。
美國有一些網站專做這種生意,幫你找人,其實就是幫你找資料。你想了解誰,網站幫你搜,幾美元就能拿到一份完整報告,住哪里,什么工作,電話多少,開什么車,最近有什么違章,Fackbook賬號是什么,信用卡有沒有欠款,等等,事無巨細。其實我們也一樣能。我還沒聽說過網上群眾想要人肉誰沒成功的。給出去的信息如同潑出去的水,只怕有心人。
當良民們都在擔心資料泄露造成損害時,偏偏卻有些作奸犯科之徒對公安系統的信息化成果熟視無睹。警察是拿著薪水的專職“有心人”,這個道理難道很難想明白嗎?
事關公共安全,我倒是建議公安系統的宣傳機器不要再停留在“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口號上,而是應該撒開來跟大眾解釋清楚現在的科技武器到底已經強大到什么地步了,免得有人還心存僥幸。這能挽救不少人的,包括潛在的受害人和加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