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仙
摘要:針對高中生作文模仿套用形式,缺少主觀情感的現(xiàn)實,筆者采取立足生活之源,抒字真實情感;挖掘文本資源,捕捉寫作素材;插上飛翔翅膀,提供想象空間等措施,以提高學生作文的真實情感。
關鍵詞:自由寫作;情動辭發(fā);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051
寫作是個人精神需要,是主觀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結果,是一種抒發(fā)內心真實感受的手段。然而,當前高中生的作文,或無病呻吟,或故作姿態(tài),或廢話連篇。學生按照一些現(xiàn)有模式,生拉硬扯、東拼西湊,寫不出情感真摯的文章。作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用“心”說話,說真話,訴真情,寫真言。那么,如何讓學生敞開心扉,抒發(fā)自己最深最真實的感受,提高作文的生命力呢?
一、立足生活之源,抒寫真實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笨梢娚钍菍懽鞯脑慈?,只有對生活有獨特的體驗,才能作出真情實感的文章。高中生的生活圈子可能就是和父母、同學、教師日常相處的點滴故事以及對自然和社會或美或丑現(xiàn)象的感知,而這些都可以有效地轉化為寫作內容,并藝術性地化為語言文字生動活潑地走進作文中,從而真切地再現(xiàn)當代高中生的生活特色,披露他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1. 我口說我心——讓學生“說真話”。語文的外延實際上與生活相等。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寫日記或課前即興演講等形式讓學生說出當天所觀察到的有趣的、新鮮的、奇怪的、令人難過的事物或事件,這些都是最真實的記錄,日積月累,素材也就越來積越多,直到情感飽和,就可訴諸筆端,那么生活中的真實發(fā)生的點滴就“說”到作文中了。
2. 我情寫我文——讓學生“訴真情”。作文是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情動于衷行于言”,若是撥動了“情”弦,情動進而辭發(fā),那么表達也就水到渠成了。關鍵是如何開啟學生的情感之“源”?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母親節(jié),教師布置話題:你最想和母親說什么,你心目中的好媽媽應該是怎樣?在進行一番心靈交流后,學生對母親的那份情已經(jīng)溢于言表了。因此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的文章就會文思如泉涌了。
二、挖掘文本資源,捕捉寫作素材
高中語文教材以容量大、視角新的特點涵蓋了眾多專家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為學生提供了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選入教材的典范之作,無不源于生活,并融入作家審美感受,折射出生活的色彩。這些教學資源正好為高中生提供了廣闊的體驗空間,讓他們從課文的感知中提升審美感受和人生感悟,比如《祝?!芬徽n,講到“祥林嫂”這一人物時,就要串連講到魯迅先生筆下“華老栓”“阿Q”、孔乙己等人物的悲劇命運,更要講魯迅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學生懂得做人與作文之間的關系,也使學生懂得,當個人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直面慘淡的人生時,藝術才具有生命力,作品才會不朽。有了良好的藝術熏陶和審美感受后,可以采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以讀促寫的形式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比如學了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學生內心的一種對冬天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此時,“走進冬天”“感受故鄉(xiāng)的冬”“尋找冬天里的生命”等題材便成為學生的寫作內容,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冬天的真實而獨特的感受。由于課文給了學生形象的啟示,學生就聯(lián)想到了自己實際的生活,寫起來就不困難了。
三、插上飛翔翅膀,提供想象空間
學生是寫作主體。在強調語文教學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今天,作文教學無疑也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絕不能削弱甚至取代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而必須充分尊重和啟發(fā)、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大膽表達心靈深處的情感。那么,如何發(fā)揮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呢?首先是為學生提供自由空間,讓學生自主寫作。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你給他一個比較寬廣的自由展示空間,他就把潛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寫作就會逐步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并在那里生根發(fā)芽開花,就有真性情的文章出現(xiàn)。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既要減少對學生思想和精神的束縛,也要減少對寫作內容和技巧的束縛;既要還學生寫作空間和時間的自由,也要還學生選材和立意的自由。
當學生能夠自由寫作了,教師還需喚醒學生的想象意識,激發(fā)其想象的潛能。作文教學的本質應是人文精神的自由和升華、靈魂的張揚,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鮮明的個性、美好的心靈。用錢理群先生的話說,就是要夯實學生“精神的底子”。真正達到這樣的境界,唯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寫作,真實寫作。生活難免有很多牽絆和束縛,唯有寫作時,個體是獨立的,能把握自己的,任想象馳騁于文字里,如野草野花般“瘋”長,讓思想的小鳥到思維的空間里無憂無慮地翱翔。生命的自然使命便是這種自由、充實和快樂,拒絕任何虛偽和做作,作文就應當展示生命的這種原生態(tài),真正成為生命的獨白和心靈的對話。
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知識,而是為學生設置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自由選擇、自行決定,他就會學到他所需要的一切?!蔽覀儜撟鲆粋€有心的教師,還給學生自主寫作的自由,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寫作條件,讓學生的文字展現(xiàn)真誠豐富的情感和睿智深刻的思想,流淌鮮活的血液,煥發(fā)靈魂的張力和生命的活力。當自由的翅膀附著學生的心靈,文字也就演繹著真實的精彩。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回歸本性,突出自我。教師引導學生借一雙“慧眼”看生活的真實面,釋放出真感情;善于挖掘語文教材資源,以讀促寫是“情動而辭發(fā)”的結果;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自由寫作。只有這樣,學生在進行主體精神創(chuàng)作時,才不會迷失自我。
參考文獻:
[1] 林衛(wèi)紅.讓學生張開心靈的眼睛 釋放真實的情感[J].作文教學研究,2013(4).
[2] 林 靜.高中作文教學的審美回歸[J].文章的教與學,2015(12).
(作者單位:浙江省平陽縣鰲江中學 3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