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虹 虞哲中
【教學內容】
統(tǒng)編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單”,分享觀察的新發(fā)現(xiàn),說出自己的觀察感受。
2.通過聯(lián)系課文、借鑒習作例文中的寫法,梳理觀察記錄,回憶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形成習作思路,解決習作中的困難。
【教學難點】
分享觀察感受,學習例文寫法,梳理已有素材,形成習作思路。
【教學過程】
一、運用插圖導入,交流觀察所得
(一)觀察插圖,感受繽紛世界
1.呈現(xiàn)課本三幅插圖:你看到了、想到了哪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場景?
2.交流后小結:一棵高高的大樹、早起上班上學的人們、教室里輕松的課間……這些都是我們這個繽紛世界的一部分。
(點評:統(tǒng)編教材中的“習作”板塊,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作前引導、習作要求和作后展評。課伊始,教師運用教材“作前引導”中的三幅插圖,指導學生說說圖中的事物與場景,并勾連起學生對自身生活體驗的回憶,充分發(fā)揮了教材的提示作用,從而有效導入本次習作。)
(二)交流觀察、積累的新發(fā)現(xiàn)和新感受
1.師: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用心觀察,你的眼中有一個怎樣的繽紛世界呢?
板書課題: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2. 師:說說你觀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在交流中評價反饋學生的觀察:長時間耐心觀察,運用摸、聽、嘗、聞、看等多種方式,邊觀察邊查找資料,等等。
4.對學生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單”進行統(tǒng)計反饋。
(1)呈現(xiàn)“觀察的事物與場景”統(tǒng)計結果。
(2)統(tǒng)計反饋記錄的方法:分別呈現(xiàn)關鍵詞、圖畫、照片、視頻記錄若干。
(三)明確學習任務
師:我們眼中的世界真是繽紛多彩!我們觀察美麗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作文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怎么把觀察到的內容寫成一篇作文。
(點評:本課是“觀察”主題單元中的習作教學部分。在閱讀課文學習觀察、“交流平臺”歸納梳理、“初試身手”嘗試運用的基礎上,教師安排了交流環(huán)節(jié),進一步了解學生留心觀察、細致觀察的情況,繼續(xù)喚起學生的快樂體驗,激發(fā)學生用文字記錄“繽紛世界”的欲望。)
二、借助例文指導,習得表達方法
(一)交流統(tǒng)計,反饋習作困難
1.師:要是請大家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寫成一篇作文,你覺得最困難的是什么?
2.根據(jù)“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單”,梳理統(tǒng)計學生的習作困難及人數(shù)。
預設困難:
(1)怎么把事物或場景寫清楚?
(2)怎么才能寫得讓人讀著就能想到畫面?
3.呈現(xiàn)學生之前在“初試身手”環(huán)節(jié)所寫的片段。請學生說說寫作時遇到的具體困難是什么。
預設具體困難:
(1)怎么把動物的活動寫清楚?
(2)怎么把靜的事物寫活?
(3)怎么把食物寫得讓人口水直流?
(點評:觀察是習作的基礎。要把觀察所得清楚、有序地寫下來,對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本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交流“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單”,說說“要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寫成一篇作文最困難的是什么”,并梳理和歸納統(tǒng)計習作困難及人數(shù)情況,聯(lián)系“初試身手”時寫的片段,了解學生寫作時的困難,尊重學生的習作體驗,摸清習作起點,為按需指導打下基礎。)
(二)學習例文一,解決習作困難
1.默讀《我家的小狗》,思考:從哪兒感受到小狗“王子”的淘氣可愛?作者是怎么寫出來的?
2.交流。
(1)情節(jié)1:學“狗”字。
問:“叫得最歡”是什么樣?學一學。你仿佛聽見小狗在說什么?
(2)情節(jié)2:追火車。
問:這回你聽懂“王子”叫聲中的意思了嗎?把自己的想法加入描寫中,就更能體現(xiàn)“王子”的調皮可愛了。
(3)在交流中隨機板畫思維導圖。
3.領悟寫法:小狗“王子”給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的叫聲。作者把它放到場景中去寫,就把“王子”的特點寫清楚了。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方法,抓印象最深的特點寫事物,如果能寫出不同場景中的不同表現(xiàn),那就更棒了!
4.回顧困難,勾連《搭船的鳥》。
(1)回問出現(xiàn)典型習作困難的學生:現(xiàn)在你知道怎么寫了嗎?
(2)結合交流,回顧:老師也想起了這個單元學過的另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搭船的鳥》。同樣是寫動物,它在寫法上和《我家的小狗》一樣嗎?
交流、總結:我們也可以像《搭船的鳥》一樣抓住事物的樣子和動作特點來寫。
(三)學習例文二,繼續(xù)解決困難
1.讀課后表格,了解課文從三個方面寫楊梅。板畫思維導圖。
2.讀《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完成課后表格。
3.交流。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在寫楊梅的外形、顏色、味道時都寫到了變化。勾連《金色的草地》中寫變化的部分。
(2)引讀描寫顏色變化的句子。發(fā)現(xiàn)作者用上“先、隨后、最后”等詞有順序地寫出了楊梅顏色的變化。
(3)指名讀描寫味道的段落。說說聽后的感受。了解結合一件趣事進行描寫,可以把味道寫得更加具體可感。
4.領悟寫法:從不同方面多角度寫事物,有順序地進行表達,寫出變化。
(點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改變傳統(tǒng)習作教學“先學例文,習得方法—運用方法,進行寫作”、以“教為中心”的思路,基于學生的學習困難開展例文教學,總結例文寫法,進行習作指導,并統(tǒng)觀單元編排特點,將習作例文與習作指導融會貫通,即時勾連本單元相應課文,使例文真正發(fā)揮解決學生習作困難的作用。)
三、試畫思維導圖,梳理習作素材
1.教師示范:以“護苗隊”為場景素材,為學生提供范例。
2.視頻呈現(xiàn)“護苗隊”家長“護苗”的場景。
(1)問:你看到了什么?
(2)根據(jù)交流,板畫思維導圖:開門—攔車—護送。
(3)提供四個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嘗試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積累的習作素材。
3.交流、評價、修改。
4.小結:觀察,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繽紛。就像這個單元的導語中說的——(出示導語)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接下來,就讓我們用筆把自己觀察到的美寫下來,與更多的人分享。
(點評: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本次習作的表達要求,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觀察所得、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進行顯性呈現(xiàn),厘清學生的表達思路,為進行初步有序地表達打好基礎。)
板書設計:
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點評:本課的板書以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了兩篇例文及“護苗隊”示例場景的內容。板書中間是“多角度、有順序、有變化”的寫作提示,內容與方法有機統(tǒng)一,既呈現(xiàn)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啟發(fā)與引導。)
【教學準備】
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單
留心周圍的事物,我們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細致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觀察了什么
(可以是事物,
可以是場景) 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可以用文字,
可以用圖畫,
也可以用照片,
還可以用視頻) 最難的是什么 如果要把觀察到的內容寫成作文,最難的是
]
【教學評析】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統(tǒng)編教材中第一個習作單元,單元主題為“觀察”。教材在“習作”板塊之前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一個“交流平臺”、一次“初試身手”和兩篇“習作例文”。這些內容的教學都指向習作,旨在為最后的單元寫作打好基礎。
在浙江省統(tǒng)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教材培訓活動上,周老師展示了這個單元的習作課《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第一課時的教學:整體觀照,統(tǒng)籌設計——在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的學習中進行持續(xù)觀察,在此基礎上展開學習;基于學情,以學定“導”——先充分了解學生習作中會產(chǎn)生哪些困難,再借助例文的學習和精讀課文的勾連,有重點地解決困難;借助圖示,厘清思路——通過思維導圖,幫學生打開思路,為習作做好鋪墊。綜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很好地把握了統(tǒng)編教材的特點,教學效果明顯。
一、以觀察記錄為落腳點,真實是基礎
一張“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單”貫穿于整個單元教學。學完精讀課文后,教師就著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記錄下自己留心觀察的感受和結果。在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用看、聽、聞、摸、嘗等多種方式去觀察,學會了長時間反復觀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他們體會到這樣細致的觀察讓自己有話可寫,為本次習作積累了素材,消除了面對習作不知道寫什么的畏難情緒。同時,教師也從對“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單”的梳理統(tǒng)計中了解了學生的觀察情況、存在的問題及習作困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前后銜接的整體性設計,有效地展開本單元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
二、以習作困難為出發(fā)點,學情是根本
有了素材,如何表達?對于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而言,這又是一個挑戰(zhàn)。本單元特意安排了習作例文,引導學生模仿借鑒其某一方面的寫法。在學生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單”上,周老師特意安排了一個問題“如果要把觀察到的內容寫成作文,最難的是 ”,并在課前統(tǒng)計并梳理學生的習作困難,根據(jù)學生需求,有針對性地確定習作例文的教學目標。這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為中心,依學而導的教學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困難聚焦在“怎么把動物的活動寫得有趣”“怎么把事物或場景寫清楚”“怎么把食物寫得讓人口水直流”等問題上。根據(jù)這些問題,周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我家的小狗》中“抓住對事物印象最深的一個特點,寫出不同場景中的不同表現(xiàn)”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學會“從不同方面寫事物,有順序地表達,寫出事物的變化”,并重點體會描寫味道的一段話。這樣教學有的放矢,讓學生明白寫作的重點是要把自己觀察到的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個場景的某個特點寫清楚,從而解決學生的習作困難。
三、以思維導圖為生長點,運用是關鍵
在教學例文時,周老師將例文的表達方法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于黑板上,教完例文后,又結合自己的觀察,展示了針對某個場景的習作思路。學生在這樣反復的示范下,深刻體會到習作要有整體意識,要有順序地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清楚地表達出來,為此必須先形成清晰的習作思路。從學生呈現(xiàn)的思維導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將課堂中學到的“多角度、有順序地表達”運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有些學生還能結合自己的觀察,考慮事物的變化。很多學生還融合了自己的感受,或者結合一件趣事寫清楚事物的某一特點。可見,匠心的設計、簡單的導圖,使習作指導變得真實而高效。
(浙江省海寧市斜橋鎮(zhèn)祝場中心小學 314400
浙江省海寧市教師進修學校 3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