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泰從南寧過來,一到防城港,還未辦好住宿登記,就猛地打我的手機,非要我去陪他喝兩杯。
阿泰是我童年的好伙伴,跟我是鄰居,從小學到初中,我們都在同一個班,相處一直很好,我們兩人的學習成績都不錯。后來,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又雙雙跳出了農門,由農家子弟搖身一變成為吃“皇糧”的國家干部。而家泰的運氣似乎比我強些,他中專畢業(yè)后留在了南寧,我大學畢業(yè)后卻分配到一個小縣城,后來又挪身到新崛起的這座濱海小城。阿泰早已經是正處級干部,而我在官場上毫無建樹。阿泰坐著公家配備的小轎車周游各地的時候,我只能騎一輛破單車上班。真是命不同命呀!
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從小建立起來的友誼。我上南寧,必找阿泰,阿泰來防城港,也一定會找我。兩人見面,總要喝兩杯,喝著喝著,又總少不了關于故鄉(xiāng)的話題。
不管酒桌旁的酒友聽還是不聽,我和阿泰還是像小學生寫作文一樣,用最公式化的語言,很陶醉地細數(shù)我們的家鄉(xiāng),細數(shù)我們的童年——
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個美麗的壯族小山村,村子后面青山環(huán)抱,前面有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河,家鄉(xiāng)人稱之為“武宣河”,而地圖上則標明“黔江”——處于柳江的下游,西江的上游,當然也是珠江的上游。村子很小,只有幾十戶人家,兩百多人口。有的在一堵崖畔上、有的在山坳里,有的在山腰間,而大部分人家都是毗鄰而居,一戶緊挨著一戶。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像瓜藤一樣,把散戶人家和聚集的人家串在一起。
村上大多是土磚平房,小小的煙囪,冒出的煙也是纖細的,像童話書中的插圖一樣。
這里的山,看起來與別處的山沒什么兩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只不過每一座都郁郁蔥蔥,深綠的是茶樹,碧青的是竹子。
村子的前面的河床有一塊很大的草坪,那綠絨絨的小毛草,軟軟的,柔柔的,絕對比人工種植的草坪漂亮。不帶丁點兒俗氣的草坪常年有江水的滋潤,也有山溝溝里流出來的小溪的滋潤。一到春天,草坪就變得青青翠翠的,那風景,是無法用語言來描繪的。
記得小時候,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有養(yǎng)鵝的習慣。我們那里養(yǎng)鵝一般在春季里養(yǎng)得最多,是為農歷四月初八這個節(jié)日預備的美食。一放學,我們就把鵝子趕到草坪上,讓鵝子吃著如絲的綠草。而我們則盡情地在草坪上摔跤玩耍。
每到春夏之交時節(jié),汛期到了,草坪被江水全部淹沒。我們就在那兒撈蝦捕魚,游泳嬉戲。說到游泳,我們可是高手呢,我們可以不帶任何漂浮物,游到江中一個叫瓦窯洲的河灘去。有時我們從上游沿江而下,像一群歡快的鵝子,一直漂流到學校……
到了初秋,江水退去,草坪又重現(xiàn)往日生機。夜幕降臨的時候,地毯一樣的草坪上,不時傳來男孩子的叫聲,女孩子的笑聲,大人們的喊聲。最后,只剩下我們幾個要好又頑皮的同齡小伙伴在靜靜的夜幕里數(shù)星星。我們從東數(shù)到西,又從南數(shù)到北。從大數(shù)到小,從明數(shù)到暗,把眼睛都數(shù)花了,把腦子也給數(shù)亂了,才不情愿地回到黑黑的屋里,帶著興奮進入夢鄉(xiāng)。
后來,草坪就成為村子里一代又一代孩子們放牧歡樂的好地方。
家鄉(xiāng)的竹子很多,我們用竹子制作竹笛,清脆的笛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我們用竹子制作噴射器,大家在水塘邊打水仗,你噴我射,弄得大家都是濕淋淋的一身。
家鄉(xiāng)的茶籽樹也很多,我們用茶籽樹制作彈弓,制作陀螺,這些都是我們童年時代最經典的玩具。
家鄉(xiāng)還有很多鴨腳木,我們玩一種叫“打尺子”的游戲時,所使用的尺子就是用鴨腳木做的。
如今,我們都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人了,回鄉(xiāng)時與當年的同伴們聚在一起,帶著各自的兒女,指著眼前的草坪,甜蜜地回憶過去,總會情不自禁地激動起來。只是,孩子們無論如何也是不理解我們曾經擁有的幸福的。
我和阿泰越說越起勁,其他的酒友也為我們有趣的童年生活打動,不停地給我們敬酒,我們喝了一壺又一壺,喝得醉醺醺的。此時,故鄉(xiāng)雖然相隔千山萬水,可我卻感覺近在咫尺:故鄉(xiāng)就在酒壺里。盛著故鄉(xiāng)的酒壺,里面斟出來的鄉(xiāng)情很醇很烈,一喝即醉。
【作者簡介】龍歌,原名覃展龍,男,壯族,廣西武宣縣三里鎮(zhèn)人。
1985年7月從廣西民族學院中文系(今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畢業(yè)后,分配到武宣縣文化館工作。先后擔任文學創(chuàng)作輔導員、《武宣文藝》編輯、主編;文化館副館長等職務。1994年4月調到防城港日報社工作,歷任副刊部副主任、特刊部負責人、政文部主任等職務。
大二時即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以詩歌,散文見長,兼寫劇本,雜文,歌詞等。
主要著作有:詩集《相思湖》(與同學莫俊榮、黃神彪、梁肇佐合作,1985年)、詩集《山問》(1991年)、散文集《家住防城港》(2003年)、《行走在海風中》(2007年)、《大海的另一種風情》(2011年)、格律詩集《北部灣拾韻》(2015年)等。
現(xiàn)系廣西作家協(xié)會理事,廣西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山歌學會會員,壯族作家創(chuàng)作促進會理事,防城港市作家協(xié)會第三、第四屆主席,龍歌名家工作室領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