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東
嘉慶年間,山西運城遭遇旱災(zāi),顆粒無收。所有糧號的存糧被搶購一空。為了能夠買到一點兒救命糧,大批災(zāi)民仍源源不斷地涌向糧號。
泰興糧號掌柜楊再昌心急如焚,帶上銀子,連夜趕赴河南賒店購糧。
一日早晨,賒店隆盛糧號掌柜趙長信剛摘下板搭門,便來了一位熟客,此人正是楊再昌。隆盛與泰興糧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貿(mào)易往來,趙長信和楊再昌也是老相識。二人寒暄后,楊再昌簡要說了運城的災(zāi)情,要趙長信組織五萬斤庫糧,馬上運住運城。
錢貨兩清。楊再昌似乎猶豫了片刻,說道:“趙掌柜,我有一事相求,不知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
“楊掌柜您客氣了,但說無妨?!?/p>
“此次我來得匆忙,只籌得五萬斤的銀兩。運城距賒店路遠,鞍馬勞頓往來一次不易,我想再賒一千銀子的貨,一個月后付款,如何?”
“這、這么大一筆賒欠,得東家同意??墒菛|家去了開封,要十天左右才能回來?!?/p>
“既然如此,就算了!”
場面一時有些尷尬。
趙長信忖思片刻,又道:“救災(zāi)是人命關(guān)天的大事。如果東家在,也會體諒災(zāi)民的困苦,況且還有貴糧號多年來的信譽擔(dān)當(dāng)。此事我就先斬后奏,待東家回來,再詳細稟報。”
見事情有了轉(zhuǎn)機,楊再昌大喜,忙抱拳施禮道:“趙掌柜,我代災(zāi)民謝您了!”
趙長信躬身還禮:“咱倆打交道多年,情同手足,誰都有遇到難處的時候,相互幫襯也是應(yīng)該的?!?/p>
立好字據(jù),楊再昌又把所欠糧款的明細謄寫到隨身攜帶的賬本上,仔細收藏。
救災(zāi)如救火。楊再昌顧不上休息,押運著災(zāi)糧返回運城。
四天后,運糧的車隊返回賒店。正常的腳程,賒店到運城,一個往返要半個月左右。趙長信預(yù)感大事不好。果然,車老板向趙長信稟報說,車隊行至伏牛山,遭遇了土匪,糧食被搶。楊掌柜舍命奪糧,被土匪砍成重傷,下落不明。
晴天一個霹靂,把趙長信驚得目瞪口呆。
趙長信寢食難安。數(shù)日后,東家回到賒店,趙長信趕緊把賒糧及車隊遭劫一事給東家做了匯報。一千兩銀子,不是個小數(shù)目。東家馬上派人去運城了解情況。
不久,打探消息的人回來說,楊再昌死了,泰興糧號也關(guān)了門。
俗話說,人死財滅。趙長信聞訊一聲長嘆。他既為楊再昌不幸遭難痛惜,也為自己越俎代庖給糧號造成的損失扼腕。
東家安慰趙長信:“你的本意也是為糧號著想,我不怪你,也不會讓你承擔(dān)責(zé)任?!?/p>
“東家的深情厚意,我心領(lǐng)了。只是按照店規(guī),凡未經(jīng)東家允許擅自行事,造成重大損失者,賠償損失并逐出店門,永不續(xù)用?!?/p>
“店規(guī)是店規(guī),你例外?!?/p>
“店規(guī)就是店規(guī),所有人概莫能外。承蒙東家錯愛,讓我總攬店里的大小事務(wù),倘若我不能自律,又如何律人?即使東家您能容我,我自己也容不得自己?!?/p>
趙長信又道: “這些年除去吃穿用度,我也存下幾百兩銀子,不足部分,拿我今后的工錢相抵,何時還清欠銀,我何時辭柜?!?/p>
見趙長信態(tài)度堅決,東家不再勸說。
日出日落,月缺月圓。三年后,趙長信終于還清欠款。他踐行諾言,辭柜在城東開了一個小茶館。東家感動于趙長信的忠厚耿直,常暗中照顧他的生意。因此,小茶館雖然掙不下多少銀子,趙長信一家的生活倒也無虞。
一天,趙長信正在店里打理生意,突然來了一個后生,形容憔悴、風(fēng)塵仆仆的樣子。后生進店既不點茶,也不落座,只打問店主姓名。趙長信疑惑,說我便是。后生未語淚先流,抱住趙長信失聲痛哭。
趙長信更加疑惑,忙訊問,方知來人是楊再昌的兒子楊成。
楊成說:“當(dāng)年為解災(zāi)民的燃眉之急,家父來賒店籌糧,未曾想歸途中路遇劫匪,身遭不測。泰興糧號也因此元氣大傷,無力經(jīng)營,只得關(guān)門歇業(yè)?!?/p>
楊成說:“家父感念您的仁義和信任,臨終遺言并再三囑咐,要我無論如何,都要把當(dāng)年的欠款償還,親自交于您?!?/p>
一邊說,楊成一邊從褡褳里拿出一個賬本,雙手奉上。
陳舊的賬本上血跡斑斑。睹物思人,楊再昌的音容在眼前浮現(xiàn)。趙長信強忍悲痛,下意識翻看賬本。賬本最后一頁,夾著五百兩的兩張銀票,賬面上詳細記載著當(dāng)年賒欠糧食的品種、單價及金額。
合起賬本,趙長信打量一番楊成,問道:“看你落魄的樣子,怕眼下家道艱難吧?”
“不瞞老伯,這些年為了籌還欠款,我陸續(xù)變賣了所有家產(chǎn),運城已無立足之地?!?/p>
“那,今后你如何生活呢?”
“老天爺餓不死瞎眼的雀兒。一雙手,四海為家吧!”
趙長信心中凄然,把賬本遞還楊成:“令尊的欠款,我已代為償還。你拿上這一千兩銀子,回運城重振泰興吧!待將來有了盈余,再還不遲?!?/p>
“萬萬不可。我若違父命,是為不孝,家父九泉之下也不會瞑目的?!?/p>
沒奈何,趙長信思忖良久,說道:“你不收銀子,我也不忍看你落魄。我權(quán)衡再三,做糧食生意咱們輕車熟路,不妨以這千兩銀子當(dāng)本金,合伙兒繼續(xù)干糧食的買賣,本金歸我,利錢五五分成,如何?”
楊成訇然跪下:“謝趙伯大恩,利錢斷不敢領(lǐng)受,只愿鞍前馬后,當(dāng)一個店伙計供您驅(qū)使?!?/p>
兩相商定。于是選下店址,擇了吉日,新店開張。東家等眾商賈皆來慶賀。也是為了紀(jì)念和楊再昌的情誼,趙長信取店名為“信昌糧行”。
楊成則感恩趙長信,把賬本當(dāng)作圣物供奉了起來。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