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權
凌晨4點半的福州,你見過嗎?我見過。凌晨的福州是那么精致。在深夜天橋活動的人,可能是老鼠或英雄,但他們都雄心萬丈,帶著對生活的溫柔。
《肖申克的救贖》中說:“監(jiān)獄里的高墻實在是很有趣。剛?cè)氇z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是的,站在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回溯人生,我想說,畢業(yè)后的我真的就如同肖申克一般。那時的我,一直在一家國字號單位的圍墻內(nèi)實習著,朝九晚五,有節(jié)有假,按照慣性行事、生活,薪資足以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城市里活得舒服安逸。可待久了,就開始養(yǎng)成各種習慣來維護自己的安全區(qū)域,選擇依賴自己的習慣,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時常會變得松懈。有時候還會不禁升起“也許就這樣了吧”的念頭。
直到看到咪蒙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話:“要知道,其實改變就在一瞬間,一切都會好起來?!蔽也耪J真做了決定:折騰一次。所以蹦跶出圈外,選擇了一個與自己匹配度高的領域入手,進入人人喊殺的記者行業(yè),光榮做起了新聞民工的夢。這條路并非一帆風順。第一年所經(jīng)歷的困難和挑戰(zhàn),要遠遠大于之前大學的4年工作經(jīng)歷甚至更久。從找到合適的選題到撰稿成文再到宣發(fā),沒有一件事是容易的,經(jīng)常粗枝大葉,很不適應。雖然累,需要完成每個階段巨大的任務量,但靠自己雙手去開疆辟土是源自血脈的執(zhí)念,也是一種非凡的成就感。我就這樣硬著頭皮過五關斬六將,在錯誤中見識更多,在野蠻的“學習圈”中加速成長。我享受這種每天都是新奇的感覺。
同樣,這種“一個人也要成為一支隊伍”的事例也在身邊真實發(fā)生著。
26歲那年,一個朋友果斷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yè),準備出國留學,但事與愿違,之后又做了老本行,但總感覺哪里不對。30歲果斷選擇放棄高管職位轉(zhuǎn)行從0開始?,F(xiàn)在已開創(chuàng)電商王國,年收入過億。每天都很開心,未來依舊可期。一位24歲的畫家朋友,時常紐約街頭穿著嘻哈T恤、耍著滑板車,過著淡化性別的寫意派生活,順手得意地發(fā)個朋友圈,都引來他人一片羨慕。我還有個舅婆,50歲出國,英語一句不會,0起點國外創(chuàng)業(yè)。如今60歲,走在潮流的前沿,擁有話語權,財務自由,是當?shù)厝A人生意圈的KOL。
與始終保持著創(chuàng)業(yè)家般冒險精神的他們相比,有很多人卻害怕脫離舒適,把事業(yè)單位和公務員崗位當成人生的一道安全符,喜歡空喊口號給自己加油打氣,喜歡歌頌夢想的偉大,甚至習慣性地把人生中所有的不如意歸咎到是否穩(wěn)定上。
在這一點上,我是持鄙棄態(tài)度的。過去的一切都可推倒重來,內(nèi)在動力提升才是實現(xiàn)你我何時而立的權限。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也別拿現(xiàn)在豐衣足食當借口,就算是好,也是曾餓扁后襯托出來的美景。正如那句老話講,男人三十三,太陽剛出山。曾經(jīng)30的標尺,相當于今日的20。歲數(shù)只是外在價值左右衡量你的標尺,定義人生的從來都不是年齡。90后有做老板開好車的,也有70、80還是過著普通的工薪生活,人與人的際遇不一樣,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但如果沒有夢想整天迷糊,一直在20歲又能怎樣?
所以不妨踏出第一步,到陌生的荒野求生,離開安全區(qū),斷絕后路,重新選擇和相信自己。試著需要一份不安現(xiàn)狀進取的精神動力,試著一些舒適圈以外的新事情,一步一步明確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困難,把握好情緒,敢于挑戰(zhàn),給自己多一些歷練。
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生活很多的不可思議,都是在不起眼的嘗試中發(fā)生的,也遠不止這些;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努力和堅韌,已成了遠勝于外表的一種魅力。它們在延展著你生命無限的可能性,活成你自己想成為、能成為的樣子;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理想下的那個C位,能量是驚人的。真的可以賺起比臨時工多的工資,享受著比圈子里更高一層的眼界和思維。
相信我,沒什么好恐慌。跳出來的你,蹦著蹦著會更有趣更有愛更有時間。惟其如此,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