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秀
【摘 要】目的:分析觀察陰道鏡下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間,選擇到我院就診的疑似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共7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接受陰道鏡下活檢,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比較診斷結果。結果:病理檢查,29例宮頸炎,25例CINⅠ級,11例CINⅡ級,4例CINⅢ級,3例宮頸癌,陰道鏡下活檢,28例宮頸炎,26例CINⅠ級,10例CINⅡ級,5例CINⅢ級,3例宮頸癌。結論:陰道鏡下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檢出率高,誤診率、漏診率低。
【關鍵詞】陰道鏡;活檢;宮頸癌;癌前病變;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711.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218-01
宮頸癌(cervical cancer)是常見婦科惡性腫瘤,是位于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高,且死亡率高,嚴重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目前,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HPV病毒檢查與陰道鏡下活檢是診斷宮頸癌疾病常用的“三階梯診斷方法”。其中,陰道鏡下活檢,不僅無創(chuàng),而且安全性高,是宮頸癌診斷的重要輔助[1]。本研究將72例疑似宮頸癌前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接受陰道鏡下活檢,以病理檢查為標準,探討評價陰道鏡下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研究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間,選擇到我院就診的疑似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共72例作為研究對象,最小23歲,最大45歲,平均(34.1±5.83)歲。納入標準:(1)均有性生活史。(2)臨床上,以白帶增多、接觸性陰道出血等為主要表現。(3)宮頸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糜爛或炎癥。(4)自愿參與研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5)年齡20-50歲,女性。(6)本次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1)嚴重心臟疾病患者。(2)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3)精神意識障礙的患者。(4)陰道感染患者。(5)宮頸切除患者。(6)不愿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7)年齡<20歲,或者年齡>50歲的患者。
1.2 方法
1.2.1 陰道鏡下活檢 本組72例患者均接受陰道鏡下活檢,具體操作如下:選用SLC-2000陰道鏡數字成像系統(tǒng),完成檢查。檢查前,均接受常規(guī)婦科檢查,未見異常情況后,指導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于陰道穹窿處置入窺陰器,窺陰器表面需涂抹潤滑劑,避免損傷宮頸表面,完全清潔宮頸分泌物,根據檢查需要,適當調整物鏡角度,獲取最佳成像。應用低倍鏡,觀察宮頸顏色、外形及血管等,并記錄看到的成像內容。使用棉簽,輕輕涂抹3%冰醋酸于宮頸上,留意宮頸血管與上皮顏色變化情況,病情嚴重者,間隔3min,擦拭1次醋酸。最后,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宮頸上涂抹碘酊,進行碘試驗。在可見異型血管、點狀血管、白色上皮及鑲嵌等異常區(qū)域,取活組織,用于檢查。
1.2.2 陰道鏡成像特征 (1)正常轉化區(qū):檢查時,未見移行區(qū)異常上皮,沒有發(fā)現異常血管,上皮顏色正常,且血管形態(tài)也正常。(2)異型血管:也叫血管形態(tài)不規(guī)則,以中間斷裂為顯著表現,呈螺旋狀或發(fā)卡狀。(3)點狀血管:常見于病灶處血管,血管呈點狀,其中,點狀越細小,提示低度病變的可能性較高,點狀越粗大,提示高度病變的可能性較大。(4)白色上皮:如果給醋酸后,白色上皮改變面積越來越大,且改變速度越來越迅速,改變后,持續(xù)時間長,改變更加明顯,提示宮頸病變呈加重趨勢。 (5)鑲嵌:病灶區(qū)域血管呈矩形形狀排列,類似于“鑲嵌”,如果鑲嵌越小,提示低度病變的可能性較高,若是鑲嵌越大,表示高度病變的可能性較高[2]。
1.2.3 CIN(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標準 參考宮頸組織學,根據子宮頸鱗狀上皮增生異型細胞范圍占整上皮層的范圍,將CIN分為3個級別,即CINⅠ級(宮頸低度病變)、CINⅡ級(宮頸中度病變)、CINⅢ級(宮頸高度病變)[3]。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用到的數據均錄入至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0.0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x2)檢查,“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以病理檢查為標準,分析陰道鏡活檢檢出情況,詳見表1。
3 討論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原位癌多發(fā)生于30-35歲年齡段,浸潤癌多發(fā)生于45-55歲,近些年,大量研究顯示,宮頸癌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輕化趨勢,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有學者認為,宮頸癌發(fā)病可能與病毒感染、性行為、分娩次數、生物學因素(如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II型、滴蟲)及其他行為因素(如吸煙、營養(yǎng)不良)等有關。早期,宮頸癌并無明顯體征與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演變,可出現對應癥狀,如陰道出血、陰道排液,晚期,患者可能出現便秘、尿急、尿頻、貧血等癥狀,甚至是惡病質、尿毒癥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上,一般將宮頸癌分為鱗癌、腺癌和腺鱗癌三種類型,其中,直接蔓延、淋巴轉移、血行轉移是其常見的轉移途徑。
宮頸癌前病變(Cervicalprecancerouslesions)指癌癥發(fā)生前該部位發(fā)生的病變,一般情況下,宮頸癌發(fā)生及發(fā)展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輕度、中度和重度上皮內瘤樣病變——早期浸潤癌——浸潤癌[6]。如今,宮頸癌已經成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但是,宮頸癌的發(fā)生并非無法預知,作為唯一一種可采取人為醫(yī)學技術干預,降低發(fā)病率及死亡率的惡性腫瘤,宮頸癌在形成惡性腫瘤前,會以宮頸病變的形式警示患者,提示預防。宮頸癌前病變,癥狀不明顯,不易察覺,且病變進展緩慢,持續(xù)時間長。一般情況下,由細胞分化失調,發(fā)展至不同程度上的不典型增生,再進展為原位癌,最終演變?yōu)閷m頸癌,少則7年,多則20年。但是,并不是所有原位癌均可演變成早期宮頸癌,30%左右的高度病變,在未接受治療的前提下,10年時間內,可演變?yōu)閷m頸癌,70%左右的低度病變不會惡化,維持不變,或者自動逆轉。及時發(fā)現宮頸癌前病變,為防治宮頸癌爭取時間。由此可見,積極診治宮頸癌前病變,對預防宮頸癌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陰道鏡下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檢出率高,誤診率、漏診率低。當然,本次研究樣本例數相對較少,代表性不強,因此,關于陰道鏡下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中的應用價值,還需臨床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龔洪春,畢紅. 陰道鏡下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6):3394-3396.
[2] 阿曼古麗,王英紅,彭心宇. HR-HPV、TCT檢測結合陰道鏡下定位活檢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研究[J]. 兵團醫(yī)學,2013,35(01):11-14.
[3] 李云. 陰道鏡下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0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