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菊珍,浙江余姚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業(yè)余愛好文學,多有散文、隨筆和小小說發(fā)表于《文學港》《百花園》等報刊雜志。《車位》《確證》,收入《寧波世紀十年小小說選》。近年撰寫的江南古鎮(zhèn)系列《蔡元房人家》,正準備集結(jié)出版。
立 軍是我小時的玩伴,住在我家后面的太 傅世家。太傅世家,據(jù)說是明朝謝閣老的出生之地,如今只剩若干小院落。立軍的家,就是這樣的老房子。朝東,人叫朝東屋。
門口一個高而窄的墻門,人字頂,上面立有稀稀疏疏的十來棵瓦松。墻門關(guān)不嚴緊,用一根扁圓的木棍拄著。門內(nèi)泥院,晴天貼著一層龜裂的地表皮。下過一場大雨,浮泥化開,沾在腳后跟,怎么也甩不掉。但是,院墻腳下種著美人蕉,明黃,大紅,鮮艷艷的,煞是好看。
正房五間,低矮的樓房。以中間的堂前為界,分作大房和二房。大房靠右,老人早就作古,年輕的也搬出去了。二房的老祖母——立軍奶奶還在,枯瘦,大眼珠,高顴骨。她的手受過傷,不能梳發(fā)髻,就剪掉長發(fā),披散了短短的一截。有時用一個黑色發(fā)殼罩住,發(fā)尾豎著露出來,走動時一顫一顫的。
立軍奶奶喜歡坐在門口曬太陽——腳下一個火熜,手上一個手爐,佝僂著腰?;馃泻褪譅t,都很考究,繪有精細的圖案。她也喜歡喝茶。茶杯有兩個,一個五彩蓋盅,一個景泰藍大直杯。蓋盅泡茶娘,再把茶娘兌在大杯的白開水里。她喜歡仰著頭喝茶,咽下去時發(fā)出咕咚咕咚的聲音。
老人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大兒子吃銀行飯,一直任小鎮(zhèn)銀行行長。大媳婦文靜秀雅,婦女干部。他們生了幾個女兒,大的叫立軍,和我同年。本該一起上學,但她跟了經(jīng)常調(diào)動工作的母親,在那附近讀書。當然,寒暑假還是回老家,我所記得的玩伴,大約就是假期里的事情。
一個冬日早上,我去找她。她剛剛起床,正端著一個飯碗,站在墻門口吃早飯。水泡飯,夠平常的。但是,隔了幾步,我看到她的飯碗里有一塊紅燒肉。這肉煮透了,裹著深紫色的肉凍。肉凍彌漫開來,水泡飯漸變成粉紅——直到今天,我還是忘不了那碗熱氣騰騰的、浸泡著一塊紅燒肉的水泡飯。
還有一次,該是暑假。我?guī)チ艘粭l紅絲線,想和她一起玩線繃。她轉(zhuǎn)身進了里屋,拿出一個碗口大的托盤。盤里放著大紅花生、綠皮甘蔗。我們分吃了這些鄰家送的催生果,再玩花線繃。記得托盤朱紅顏色,銅箍閃閃發(fā)亮——以后,我再沒見過這樣小巧可愛的托盤。
也是這個夏天,我走進了她的家。她家的地板,全是寬闊的長條子,但走起路來,會發(fā)出“的格,的格”的聲音。一不小心,踩到塌陷的一塊,身體會往下一沉。所以,我在她家走路,顯得小心翼翼,怕地板踩壞了。也怕踩出太響的聲音,讓立軍奶奶心煩。
我也跟立軍上過她的“繡樓”。樓梯窄而陡,緊靠著后墻。幽暗,讓怕樓梯的我,差點打了退堂鼓。但是,到了樓上,倒是明亮。一張洋床,掛著當時少見的尼龍蚊帳。一張帶銅把手的兩屜書桌,靠在窗前。從窗口望,她家樓下的院墻、美人蕉變得小了。四周的平房,盡收眼底,連我家屋頂也看到了。
有時,來了立軍的父親,高瘦,戴著亮閃閃的手表??吹轿液土④娡嬷偸切σ恍?,非常和藹。立軍的母親,她來給婆婆剪頭發(fā)。立軍的小妹妹,一個披散著黃頭發(fā)的小姑娘。她不喜歡我,拿了那根拄墻門的木棍,站在門口擋著。從此,我就少去和立軍玩了。
假期之后,我又去了她家。那是立軍奶奶知道我會通眼管,特意讓我去的——我奶奶病痛很多,我從小就給她做這做那。通眼管,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拉起眼皮,找到眼管,拿一根棕櫚絲扎進去,轉(zhuǎn)幾下就是。然而,給立軍的奶奶通眼管,卻碰到了意想不到的難處。
她人太瘦,眼眶深陷,怎么也拎不起薄薄的眼皮。而且,一兩次提不起來,她的眼淚就流出來,難度更大。我一次次拿了她的大方格手帕,擦干她的眼淚,好不容易翻開了她的眼皮,看到的眼管口子,卻比針尖還細。怎么扎進去呢,我又犯難了。
立軍奶奶見我猶豫,問我怎么啦。我說不敢,你要疼痛的呀。她再三保證,一定不怕痛,我才硬著頭皮,拿著那根新的棕櫚絲——當時,非常后悔家里的那根沒有帶去——扎了進去?!鞍ィグァ?,立軍奶奶本能地叫起來,但是,我的手指轉(zhuǎn)動幾下,她就笑著說,好了,好了,這下舒服了。
其實,當時的我,更害怕她的臉。平時只是感到瘦一點罷了,抵近了看,她的兩頰凹陷蠟黃,鼻毛密密匝匝,舌苔厚實深黃。還有一股難聞的氣息,筆直地沖向我的臉面。好在那時還小,并不懂得衛(wèi)生知識。當然也沒有問問她,生了什么病——那時的老人大多如此,并不把此當作了不得的事情。
有時,她丟了那根之前的棕櫚絲,我就自己拿出門背后的棕櫚笤帚,倒著翻轉(zhuǎn),尋找中意的。挑到了一根,從緊固笤帚的麻線里拉出來,吱的一聲。用手指捋幾下,就成了我的眼科器械。臨走,要求立軍奶奶保管好,但是,下次去又找不到了。
這樣的去過多少次呢?不記得了。只記得讀中學,立軍成了我同班同學。她的母親調(diào)到了小鎮(zhèn)做文書,她的家也安在鎮(zhèn)政府進門第二間(當年的成之莊,如今已經(jīng)修復,成了小鎮(zhèn)一景)。我自然成了那里的常客——后來,為了讀她母親保管的那套不能外傳的《紅樓夢》,簡直晝夜不分地坐到了她家的后窗口。
就在這個時候,悲劇發(fā)生,立軍的父親過世。而且,從查出大病到過世,前后不到半年。后事自然回到朝東屋辦理,哀樂在太傅世家里面低回了三日三夜。前來吊唁的,除了親朋,都是小鎮(zhèn)的頭面人物。我?guī)状稳ミ^小院,都看見那兩扇平時松垮的墻門,緊緊關(guān)閉著。
直到這年年底,我才去看望立軍奶奶。她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見到我就說,為什么不能調(diào)換了她去呀!見我手里捏著的棕櫚絲,她又說,這整日整夜的眼淚,已經(jīng)把眼管沖刷干凈,再不用通了。是呀,我怎么沒想到這個呢??赡埽菚r的我,太年輕了。
第二年春上,立軍奶奶也過世,朝東屋幾乎成了空巢。然而,院墻腳下的美人蕉,還是按著季節(jié)開放。金黃,深紅,似乎越開越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