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古代,若想評斷官吏,還需從廉之“六性”談起:一是廉潔而又能做好工作,二是廉潔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是廉潔而又勤勉努力,四是廉潔而又處事公正,五是廉潔而又執(zhí)法無誤,六是廉潔而又明辨是非。六者缺一,便不足以稱為廉吏。如今,全黨全社會都在防腐倡廉,在這種大好形勢之下,我們深入探討歷史上廉之“六性”,定當(dāng)有益于心、有益于行、有益于黨風(fēng)廉政建設(shè)、有益于新時代社會和諧。
關(guān)鍵詞: 廉之“六性” 防腐倡廉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biāo)識碼】 A【文章編號】 2236-1879(2018)14-0060-02
“廉”是什么意思呢?《現(xiàn)代漢語詞典》注為“廉潔,清廉?!比绻麊尉妥置嬲f,這是對的。但要說清楚其中的真正含義,還是要翻一翻典籍,從古代的“廉吏”說起。
“什么叫廉吏?”有人說,廉吏就是清官;也有人說,廉吏就是好官,廉潔奉公;還有人說,廉吏就是不貪污不腐敗的官。這些說法,大致也不錯,但都不夠準(zhǔn)確。那么,在古代,到底怎樣的官吏才能稱得起是“廉吏”呢?
據(jù)《周禮·小宰之職》記載,所謂廉吏,要符合下面六條標(biāo)準(zhǔn):“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庇纱丝芍糯?,小宰用公平治理官府的六項評斷標(biāo)準(zhǔn)來評判官吏,來輔佐大宰評斷官吏的作風(fēng)和治績。這六條標(biāo)準(zhǔn),都先說廉,后說善、能、敬、正、法、辨等,由此可知,廉之“六性”中,“廉”為廉吏之根本。這六條標(biāo)準(zhǔn)中,各個字的字面意思分別是:
廉,即清潔不濫濁。善,即善其事,有辭譽。能,即政令行,也就是所行政令得以施行。敬,即不解于位,也就是敬其職位,恪居官次。正,即行無傾邪,也就是其行為要正直、公正無私。法,即守法不失,依法而行,且無錯失。辨,即辨然不疑惑,也就是其人需辨事分明且無疑惑之事。
可見,不貪污,不腐敗,只能說是個沒有犯法的官,還不能稱其為“廉吏”。必須作到善、能、敬、正、法、辨六個方面,才能稱其為廉吏。若想評斷官吏,評斷吏治,還需從廉之“六性”談起:一是廉潔而又能做好工作,二是廉潔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是廉潔而又勤勉努力,四是廉潔而又處事公正,五是廉潔而又執(zhí)法無誤,六是廉潔而又明辨是非。六者缺一,便不足以稱為廉吏。用今天的話說,必須作到下面六條,“廉吏”才名副其實:
其一,“廉善”,指的是既廉潔而又能做好工作。所謂“善”,就是為百姓作了大量的好事,得到百姓的認可和稱贊。如果不做好事,即便沒做壞事,也不能算是廉吏。那只能算是個平常官吏,或者說可以被評價為“這人還不錯”。
我們從歷史上,也能夠找到“廉善”的官吏。西門豹,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魏文侯時任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初到鄴城時,看到這里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百業(yè)待興,于是立志改善現(xiàn)狀。后來趁河伯娶妻的機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隨后頒布律令,禁止巫風(fēng)。這些作為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fā)動百姓開挖了十二條渠道,把漳水引來灌溉農(nóng)田,田地得到灌溉,大片土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在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同時,還實行“寓兵于農(nóng)、藏糧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鄴城民富兵強,成為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zhèn)。
其二,“廉能”,指的是廉潔而又能推行政令。所謂“能”,就是能夠令行禁止,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而不是被動性的應(yīng)付工作。有的官吏,津津樂道于上指下派,用文件傳達文件,用會議貫徹會議,沒有創(chuàng)造性,工作之中缺乏創(chuàng)新性,永遠依葫蘆畫瓢,甚至刻舟求劍,這也算不得廉吏。為政之要,在于敢創(chuàng)新。
推行一條鞭法的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堪稱“廉能”。海瑞一生,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嚴(yán)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關(guān)于海瑞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其三,“廉敬”,指的是廉潔而又勤勉努力。所謂“敬”,就是敬業(yè)樂群,恪盡職守,作好本職工作。如果一個官吏,整天不務(wù)正業(yè),不敬業(yè),不善待自己的單位與工作,怎么能算一個廉吏呢?即便沒有劣跡,整天吸煙喝茶,閑聊閑逛,不是玩樂就是打瞌睡,還是不能算作廉吏。
史書記載“夙夜勤強”的唐初名相房玄齡,可稱“廉敬”。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為秦王參謀劃策,典管書記,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武德九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二月為尚書左仆射;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綜理朝政。因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缎绿茣繁緜鲗Ψ康脑u價是“玄齡當(dāng)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jié),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wù)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其四,“廉正”, 指的是廉潔而又處事公正。所謂“正”,就是行得端,走得正。公正無私,決不魚肉百姓,絕不走歪門邪道,絕不信異端邪說,絕不做損人誤國之事,絕不當(dāng)?shù)渿昝裰?。俗話說,當(dāng)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講正氣。
包拯,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于世。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quán)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后世民間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zhuǎn)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炭”,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的象征。
其五,“廉法” ,指的是廉潔而又執(zhí)法無誤。所謂“法”,就是依法辦事,違法必糾,執(zhí)法必嚴(yá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絕不能知法犯法,更不能因人廢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皇親國戚也不例外。心中有法度,使用之時,要公平,自始至終,要使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裁奪事情,不可因人而異。這才叫廉吏。
唐朝的徐有功,可以說是“廉法”典范。他青年時期舉明經(jīng)及第,長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zhí)正的法官、清官?!缎绿茣穼λ小半m千載未見其比”之贊譽。他死后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顯登位后加贈他為越州都督頭銜,并特下制書表彰:“節(jié)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yè),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其六,“廉辨”, 指的是廉潔而又明辨是非。所謂“辨”,就是思維敏銳,是非分明,有高超的政策水平、知識儲備、實踐經(jīng)驗、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和表達能力,能夠果斷地處理職責(zé)范圍內(nèi)的緊急事態(tài),排除干擾,辨明是非,讓人信服,實現(xiàn)大治。如果有亂不能平,有案不能斷,有理不能講,那只能算一個昏官,與廉吏毫不相干。
明朝政績斐然的官員中,況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況鐘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他整肅吏治、端正風(fēng)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fù)始,從不間斷。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經(jīng)他審理過的案子,無論大小,他都明辨是非,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現(xiàn)在,只要一提起況鐘,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里那位甘冒風(fēng)險、敢于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況鐘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蘇州人民稱他“況青天”,和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并稱中國民間的三大青天。
可見,“廉吏”,決不僅僅是個“清官”。只有當(dāng)?shù)滦行摒B(yǎng)達到了“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大境界,才可以稱得上“廉吏”,決不僅僅是平常所說的“廉潔自守”而已。
孟子有言:廉,人之高行也。的確如此,施政之本在于潔自身。如今,全黨全社會都在防腐倡廉,在這種大好形勢之下,我們深入研究探討歷史上的廉之“六性”,定當(dāng)有所收獲,有益于心、有益于行、有益于黨風(fēng)廉政建設(shè)、有益于新時代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 杜沛彤 試論“廉吏”的內(nèi)涵----評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的美中不足[J],寧夏社會科學(xué),2003-4
[2] 杜沛彤 讀史話廉 [J],科學(xué)導(dǎo)報,2018-12
[3] [漢] 許慎 撰 [宋] 徐鉉楊 校定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4] 王筠《說文釋例》 中華書局
[5] 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上下)》中華書局
[6] 《周禮》中華書局
[7] 張廷玉著《明史》中華書局
[8] [宋]歐陽修,宋祁<撰>著《新唐書》中華書局
[9] [元]脫脫(撰) 著《宋史》中華書局
[10] [漢]司馬遷著《史記》中華書局
[11] 趙爾巽.清史稿[M],中華書局,197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