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是《世說新語》諸多藝術(shù)成就中的一個方面,它在《世說新語》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在:簡潔洗練、準確生動、清麗雋秀和廣譬博喻四個方面。
關(guān)鍵詞: 《世說新語》;語言藝術(shù)
【中圖分類號】 K20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236-1879(2018)14-0276-02
《世說新語》簡約玄淡、清微簡遠的語言風格歷來為人稱道。正如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币驗槲簳x名士超脫、玄遠的氣質(zhì)需要用凝練而有韻味的語言,或者說詩一般的語言,才能得到更貼近的表達。具體說來,有如下特點。
1 簡潔洗練
這是《世說新語》語言的突出特征之一。全書不足十萬言,卻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這與其語言簡潔雋永,筆調(diào)含蓄委婉是分不開的。它沒有鋪敘或過多的描寫,更絕少夸張之處,但作者采取遺貌取神的手法,刪落枝葉,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有意味的動作和語言,直接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如《任誕》第47則記載王子猷雪夜訪戴,“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睕]有多余的字眼,在主人公眠覺、開室、命酒、賞雪、詠詩、乘船、造門、突返一連串的動作中,透出微妙的情味。王子猷這種不講實務(wù)效果、但憑興之所至的驚俗行為,十分鮮明地體現(xiàn)出當時士人所崇尚的“魏晉風度”的任誕放浪、不拘形跡,雖言簡文約,卻形神畢現(xiàn),氣韻生動。
又如《雅量》第29則記載:謝安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磿?,默然無言,徐向局??蛦柣瓷侠?,答曰:“小兒輩大破賊?!币馍e止,不異于常。接到謝玄的報捷之信,謝安的表現(xiàn)是“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區(qū)區(qū)十個字,將謝安的喜怒哀樂不行于色、極具大家氣度的性格特點,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又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寫得如深淵之靜止,而未可測。
《世說新語》中所載故事,多以人物對話為主。在記載人物對話時,常常是對話完畢,該則故事亦到此完結(jié),對話雙方及在場聽眾的反應(yīng),不著一字描述,卻盡在讀者想象之中。如《文學》第61則: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鐘東應(yīng),便是易耶?”遠公笑而不答。這種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是《世說新語》中很具代表性的一種敘事形式,沒有前因,也沒有后果。人的精神風貌、感情活動,本是微妙而難以捉摸的,渲染、描敘、說明,往往似有所得,而失之已多。相反,僅僅以簡單的文字再現(xiàn)人物自身的活動,卻可能得其神韻。
2 準確生動
與《世說新語》總體的簡約文風相一致,《世說新語》編撰者善于應(yīng)用簡練的筆墨對事物作寫意式的點染勾勒,且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和本質(zhì),準確而生動,極富表現(xiàn)力。如《方正》第1則記載: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這則故事記述陳紀幼時與客人的對話,生動地刻畫了兩個鮮明的形象。不僅對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而且敘述語言簡潔生動,準確地表現(xiàn)了人物性格。客人由“問”而“怒”而“慚”而“引”,十分生動地表現(xiàn)了客人在一個七歲孩童面前的感情變化過程。而幼小的陳紀有禮有節(jié),對客人的指責毫不畏懼,義正辭嚴地駁斥對方“無信”“無禮”,使對方無言以對,尤其是最后用“入門不顧”四字描寫陳紀對客人的親熱舉動不予理睬,傳神至極。
又如《品藻》第86則載:桓玄為太傅,大會,朝臣畢集,坐裁竟,問王楨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于是賓客為之咽氣。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時之際,公是千載之英。”一座歡然。
桓玄為桓溫少子,性情雄豪,有其父之風;又酷愛書畫,常以獻之自比。其時自封太尉,聲勢顯赫,在朝臣畢集的大會之時,突然向王楨之發(fā)問,在場的賓客都為之感到擔驚受怕,一時都緊張得喘不過氣來。不料王楨之倒不慌不忙地巧妙應(yīng)答,使包括桓玄在內(nèi)的在座之人都頓時高興,一片歡聲。作者用“咽氣”和“歡然”描述當時的氣氛,十分準確而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同時,還從側(cè)面襯托出桓玄的驕縱和威嚴,以及王楨之的善于應(yīng)變。
3 清麗雋秀
《世說新語》筆墨極為簡練省凈,刻畫人物時,對環(huán)境一般不作過多渲染和鋪張,對景物的描寫,常常用數(shù)語輕輕點染,以烘托人物性格和氣氛。穿插于人物故事中的這種景色點染,為《世說新語》的語言平添了一股清麗雋秀之氣。如《言語》第88則中的“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句,這段描寫景物的句子出自當時的著名畫家顧愷之之口,十分生動形象,富于詩情畫意,頗能反映當時人們對自然山水的審美意識。
《世說新語》的語言當然以單行散句為主,不過,有時也運用駢偶形式,增添文辭之美。這種例子,在《世說新語》中很多,例如: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侖之山。大禹生于東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賢所出,何必常處。(《言語》第22則)
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牗中窺日。(《文學》第25則)
此類語言形式之美,是對清辭麗句的一種補充,同樣對人物的刻畫和氣氛的烘托有一定的幫助。
4 廣譬博喻
《系辭傳》所謂“立象以盡意”,王弼所謂“盡意莫若象”,在《世說新語》中的大量比喻中得到了具體表現(xiàn),同時,文辭工麗、妙趣橫生的比喻,也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文思才華和語言技巧。如《言語》第5則云: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這一生動比喻不僅可以看出孔融之子年幼而又見識,尤其形象地預(yù)示了他們一家面臨滅頂之災(zāi),家破人亡的悲慘結(jié)局。如直言道來,則索然無味。再如《文學》第25則云:
褚季野語孫安國云:“北人學問,淵綜廣博?!睂O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敝У懒致勚?,曰:“圣賢故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牗中窺日?!?/p>
此則評論南北學風之不同,支道林用“顯處視月”和“ 牗中窺日”兩個生動的比喻,把“淵綜廣博”和“ 清通簡要”化為可以感覺到的具體形象,使人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比喻的妙用,在于化抽象為具體,既具言辭之美,又耐人尋味,較合清談審美之口味,故《世說新語》之中隨處可見。
參考文獻
[1] 呂叔湘.筆記文選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王能憲.世說新語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3]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3
作者簡介:歐萍(1975——)女,漢族,四川資陽人,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