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玥 孫國瀚
摘 要: 文章列舉了簽訂工程建設項目合同時,常見的風險隱患和應注意的事項,并提出了相應的化解風險措施。合同當事人應該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執(zhí)行,認真審核所有條款,做到充分溝通協(xié)商,關鍵條款要權衡利弊,具體細節(jié)要描述清楚,最后嚴把簽字蓋章關,這才是真正減少或消除合同中風險隱患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工程建設項目;防范;合同;條款;風險隱患
1 引言
工程建設項目在完成招投標程序后,便進入當事人簽訂合同環(huán)節(jié)。
簽訂合同原本是一件十分嚴謹?shù)氖虑?,可是現(xiàn)實中卻有的不盡如人意。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重視合同的法律效應,不認真閱讀合同全文,有些關鍵內容表述含糊不清或缺失,有的甚至在一些條款細節(jié)尚存爭議或有瑕疵的情況下,就草率簽字蓋章等情形也時有發(fā)生。這些不規(guī)范行為,極易釀成今后合同執(zhí)行中的風險隱患。簽訂工程建設項目合同時,需要防范的風險隱患和應重視常見事項及條款。
2 合同的主體資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二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是具有相應民事權利和民事能力的平等主體,應當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進行,只有他們之間依法訂立的合同才能稱之為有效合同。
工程建設項目合同又有所不同,鑒于工程項目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有關部門對簽訂這類合同的當事人主體資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發(fā)包人可以為法人或其他組織,而承包人必須是具有法人性質的建筑施工企業(yè),同時還要審核他的工程資質和資質等級,是否與工程項目內容和規(guī)模相適應,合同中簽字蓋章的發(fā)包人必須與招標書描述相一致,承包人也必須與中標人相一致。
不要與不符合主體條件的當事人簽訂合同,否則所簽合同缺乏有效依據,一旦出現(xiàn)紛爭或造成較大利益侵犯訴諸法律時,符合主體條件一方將有可能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3 合同內容
合同內容也稱合同條款,他是當事人之間就某件事達成一致意見,表述各自權利和義務的一種契約。工程建設項目合同中的內容主要有: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項目名稱和內容、起止工期、材料和設備供應、質量和安全要求、工程造價、付款方式、驗收與工程資料交接、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的方式等,其中工期、工程質量標準和價格是合同中的最重要內容。
簽訂工程建設項目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優(yōu)先選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他由協(xié)議書、通用條款、專用條款三部分組成。標準的合同文件還包括招標書、投標書、中標通知書、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圖紙、工程量清單、工程報價或預算等,這些資料應作為合同的附件一起留存。
究竟合同中需要寫哪些內容,應視工程項目的復雜程度由當事人協(xié)商確定。實踐證明:事先將合同內容簽訂的越詳細、越具體,日后運作就越輕松、越順利。
4 合同的生效、終止與無效
通常情況下,當事人達成一致并簽字蓋章后合同即生效,但是有些合同卻不是這樣,當事人簽字蓋章只能稱之為合同成立,真正生效還需某些附帶條件滿足才行。
《合同法》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由于工程建設項目復雜多變,不確定性和干擾都較多,所簽合同就比較適宜采用附帶條件的模式,簽訂后當所需條件滿足時合同即生效,執(zhí)行完畢當所需條件滿足時合同即自行終止。具體應附帶哪些條件,需由當事人協(xié)商確定,其中在合同中附帶生效與終止的時間期限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這對當事人既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約束。
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還需注意防范出現(xiàn)無效合同的內容和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合同內容損害國家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損害集體或第三人利益;違反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以惡意串通或以欺詐、脅迫手段簽訂合同;利用合同非法行事等。
5 合同內容的變更與撤銷
合同在履行期間,有時不可避免的需要改變原來的約定,做某些項目內容的增減或修改,這也是工程項目實施中經常要面對的現(xiàn)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就是變更合同內容。
《合同法》第七十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常見的變更主要有履行地點、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的改變;標的物的數(shù)量增減或品質改變;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結算方式的改變或價款的增減;違約金的改變;所附條件的增添或去除等。變更合同內容并未改變原合同的法律關系和主體地位,所變更的內容只允許在原招標文件大框架內做適量修改,新變更的內容應在當事人確認后生效,同樣以書面形式作為合同附件一起保存?zhèn)洳椤?/p>
若合同在簽訂后或執(zhí)行中,有證據證明對合同有重大誤解,合同內容有明顯失去公平原則,合同是在受到欺詐、脅迫或危難狀態(tài)下違背了自己真實意愿訂立的,受害一方首先應主動與對方溝通要求變更或撤銷,協(xié)商無果后有權請求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對此撤銷。
6 格式條款
格式條款也稱格式合同或定式合同,它是伴隨著頻繁性和重復性交易過程中,為了簡化簽訂合同手續(xù)并節(jié)約時間成本而形成的。格式條款是合同中的一種形式,大多數(shù)還是守法守規(guī)、善意友好的,為當事人快速簽訂合同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由于格式條款是某一方拿出的,大都未經當事人充分協(xié)商溝通,其局限和風險隱患也在所難免。主要表現(xiàn)在提供方往往會借機利用其主動或強勢地位,在條款的設定上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利益,有意加大對方的責任和風險,使其處在一種被動接受和不平等的狀態(tài)。
化解格式條款風險的最有效辦法,應該使用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若遇有格式條款時,簽訂前提供方應主動告知對方條款的內容和利弊,接受方應認真閱讀全文,仔細斟酌是否能接受,對某些使自己風險過大條款應與提供方協(xié)商修改或拒簽。
7 付款事項
付款事項是合同中的一項極為重要內容,它對日后工程項目能否順利完成有重大影響?,F(xiàn)實中時常能見到,由于工程款項支付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波及到項目無法按時完工,究其原因往往與合同中有關付款的事項約定不清有直接關系。
改變付款難局面首先需從簽訂合同開始,工程建設項目合同中與付款相關的事項,主要有采用的合同價格模式、付款條件、付款方式和付款時限等內容,對此當事人應該做出明確選擇和具體約定。
采用的合同價格模式分固定價格、可調價格和成本加酬金三種,簽訂合同時需正確選擇。付款條件類似于合同生效附加條件,他是專為付款而設置的必備門檻,只有達到要求跨過門檻才可放款,付款條件細節(jié)如若簽訂得當,對保障資金安全和推動工程項目順利實施都具有積極作用。付款方式有一次性或分期兩種,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應明確約定好如何支付和結算。
8 違約責任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構成違約的基本要件是有違約行為,當事人只要有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事實存在,就得承擔違約責任。對于已經出現(xiàn)的違約,守約方可要求違約方立即糾正,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帶給對方的傷害,若造成了損失,可按合同約定要求違約方做出賠償。
抑制違約需要綜合治理,首先合同當事人應誠實守信,其次在簽訂合同時應事先明確違約細節(jié)和認定標準,以便于日后據此監(jiān)督執(zhí)行。最有效的辦法應該制定相應配套的違約追責條款,尤其要有對故意拖延拒不付款和不按時保質完工的懲罰措施,以告誡當事人違約必然受到追責并要付出代價的。
9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在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災害、社會異常事件和政府行為三方面。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如果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義務全部無法履行,當事人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免除全部責任,若不可抗力只導致合同義務部分無法履行,可以免除部分責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應及時通知對方,以盡量減輕由此可能給對方帶來的損失,并在合理時限內向對方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面對不可抗力事實,有些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情形,違約方照樣需要承擔無過錯責任。
簽訂工程建設項目合同時,應對不可抗力條款引起足夠重視,這些條款應當清楚明確地寫在合同里,以備一旦真的出現(xiàn)不可抗力時,能力求在法律上和經濟上得到保護。
10 驗收和后期服務
驗收和后期服務是工程項目后期的事情,它與項目的整體密不可分。在合同中事先約定好項目的驗收和后期服務事宜,有利于消除或減少當事人將來在這些問題上的推諉扯皮。
驗收主要是約定好驗收前提條件、驗收時間、驗收地點、驗收方式、驗收標準和應移交的工程資料,后期服務主要是約定好后期服務開始時間、保修期限、響應速度、免費范圍,以及應有的技術培訓等。當事人在簽訂這些條款時考慮的越詳細,條款擬定的越具體,就越有利于后期工程項目平穩(wěn)過渡。
承包方在簽訂驗收和后期服務條款時需要格外謹慎,切莫做夸大或不符合實際的承諾,已經簽訂在合同中的有關事項,應當不打折扣的按時、保質完成。
11 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
合同在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和執(zhí)行力各不相同,難免產生不同見解而引發(fā)爭議,嚴重時會影響工程項目順利實施,此時盡快化解合同爭議是當務之急。
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guī)定,目前解決合同爭議有四種方式:即當事人自行協(xié)商和解、第三方幫助調解、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中和解與調解都屬于民間自行解決渠道,兩種方式可同時采用。而走仲裁或訴訟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途徑,受理范圍、執(zhí)行機構和審理程序等都各不相同,根據相關規(guī)定簽訂這項條款時,只能在仲裁或訴訟兩種解決方式中選擇其中一種。
化解合同爭議,首先應立足于和解或調解,因為這是解決問題最經濟、最快捷、最友好的方式。對于當事人不愿意和解與調解,或者通過和解與調解無法解決的,可以依據合同中約定的方式或法律規(guī)定去仲裁或訴訟。走仲裁或訴訟必然要增加各自的工作量和費用,當事人在決定前應慎重考慮,他只能是和解或調解無望情況下的一種最后選擇。
簽訂工程建設項目合同是一件十分專業(yè)的大事,實際需要防范的風險隱患也遠比上述要多。有效消除合同中風險隱患的根本辦法,就是嚴格按照《合同法》規(guī)定執(zhí)行。當事人在簽訂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合同全文,要重視合同的法律效應,規(guī)范好合同內容,要仔細斟酌關鍵條款,謹慎落筆簽字蓋章。最好能夠聘請專業(yè)律師或專門人員來事先把關,將防范合同中的風險隱患管控到簽字蓋章之前。
作者簡介:
孫玥﹙1983-﹚,男,項目管理工程碩士 工商管理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項目前期、工程造價和風險管理;
孫國瀚(1988-),男 ,工程造價本科 ,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