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莫泊桑非常尊重嚴師的教誨,每篇習作都要送給福樓拜審閱。福樓拜一絲不茍地為他修改習作,對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贊賞,但勸他不要急于發(fā)表,“才氣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不能老是滿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難,用類似的語句去敷衍了事”。因此,在19世紀70年代,莫泊桑寫了很多作品,但發(fā)表的很少。1880年,莫泊桑發(fā)表了成名作《羊脂球》,轟動了法國文壇。莫泊桑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要到堅持不懈、體察入微、精心提煉和準確使用語言。
精心提煉,從什么地方提煉呢?當然是從自己大量的積累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厚積薄發(fā),用蘇軾的話叫作“博觀而約取”。
蘇軾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宋代大畫家李公麟曾畫了一幅《賢己圖》,畫的是一群賭徒正在賭博的情況。《賢己圖》幾經轉手,最后為著名詩人黃庭堅收藏。一天,黃庭堅將自己收藏的《賢己圖》給蘇軾、秦觀觀賞。秦觀對畫中有些人物的神態(tài)感到不解,便問蘇軾:“仁兄是書畫鑒賞高手,我想請教畫中站立的那人在喊什么呢?”蘇軾看了一下,便不假思索地說:“這個問題不是很簡單嗎?站著的那人是福建人,他在喊‘六’。盆中已經有五個骰子,站立的那人再喊出一個‘六’,不就是‘滿堂紅’嗎?”“憑什么你說站著那個是福建人呢?”秦觀滿腹疑惑地問?!捌渌胤降娜撕啊际呛献斓?,只有福建人喊‘六’是張開嘴的,所以我判斷他是福建人。”蘇軾細心地解釋說。
李公麟的畫作被稱“天下絕藝”,是因為自己在繪畫技藝上下足了功夫;而東坡先生能參透其畫中玄機,則讓我們更加感佩其畫外的硬功夫。蘇軾自小便是少有的聰明人,文壇領袖歐陽修讀到他的文章,都不由驚嘆說:“吾當避此人一頭地。”但蘇軾能有后來的成就,絕非自恃聰穎,而是著實下了一番苦功的。
元豐三年(1080),蘇軾貶謫黃州為團練副使,他在黃州城東的一塊坡地上建起了一個小屋,取名“雪堂”,自號“東坡居士”,開始用讀書驅散人生的陰霾。司農朱載是蘇軾來黃州后結識的一個文友。有一天,朱載來拜訪蘇軾,通報進去之后,很長時間也不見蘇軾出來。朱載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尷尬。過了足足有一個時辰,蘇軾才走了出來,他向朱載道歉說,自己正在做功課,所以不能馬上出來,非常失敬。
朱載便問他做什么功課,蘇軾回答說:“抄《漢書》。”朱載大為奇怪,說:“以先生的才華,開卷一覽,就能夠終生難忘,怎么還親自抄書呢?”蘇軾回答說:“不是這樣的。我抄《漢書》已有三遍了,邊抄邊背。抄第一遍時,每段專抄三個字做題目,第二遍每段專抄兩個字做題目,現在只抄一個字做題目,只要提起這個字,我就能接著往下背誦下去。”朱載非常新奇,施禮說:“您能將所抄的東西讓我看看嗎?”
蘇軾拿出一冊抄寫的《漢書》,朱載隨口念了一個字,蘇軾應聲背誦題下文字,沒有一字差錯?;氐郊液?,朱載感慨地對他的兒子說:“像蘇軾這樣天分高的人,讀書還這樣勤奮,天資一般的人應更加努力才對??!”
那些吃過苦、受過累、經歷過苦難的人,沉寂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慢慢往前走的人,有朝一日他們得到什么都是應該的,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