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動物,自有其天才的一面。而動物的天才本領(lǐng),既是來自遺傳,又是由長期鍛煉與順應(yīng)環(huán)境所塑造。動物在特定的生存領(lǐng)域中,積累了很多聰明的本事,簡直就是“天下圣手”,它們化紛繁為獨創(chuàng),令復雜成絕妙,真實中現(xiàn)偉大。因種種神妙之舉,這樣那樣的動物,被譽為“專科天才”,實在一點兒也不過譽。
世界上,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螞蟻終日奔忙,雖辛勞,但很少做無用功,比如當螞蟻有了自己的行動目標時,從此地到達目標的行程總是最短。再比如,搬動體積成倍的大、中、小三塊食物時,分工搬運這三塊食物的螞蟻數(shù)必然成倍分配。因為螞蟻很小,常須發(fā)揮團隊效應(yīng),所以派兵遣將要有嚴密的數(shù)學頭腦。正是長期的生活磨煉,使得螞蟻計算本領(lǐng)首屈一指,享有昆蟲“數(shù)學家”美譽。英國科學家亨斯頓曾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只死蚱蜢按4∶2∶1的體積切成三塊,當螞蟻發(fā)現(xiàn)這三塊食物后,分別聚集在食物邊的數(shù)量恰好也是4∶2∶1。
蜜蜂的數(shù)學識記能力,比螞蟻差不了多少,難怪有句俗語叫做“蜜蜂小,能為王”。每天,蜜蜂中的“偵察員”,飛出去偵察蜜源,回來后用特有的“舞蹈語言”報告花蜜的方位、距離和數(shù)量,于是蜂王就分派不同數(shù)量的工蜂去采蜜。奇妙的是,它們的“數(shù)學定位技巧和蜜源報告”相當精確,派出去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都能吃飽,保證回巢釀蜜。兩名德國昆蟲學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蜜蜂不僅會計數(shù),而且還能根據(jù)地面變幻的標志物及順序判斷方向和位置。起先,他們訓練蜜蜂到距蜂巢很遠的一個盛有糖漿的飼料槽中,去吸食糖漿,一路上沒有設(shè)置明顯的定向標記物。隨后,實驗人員在蜂巢到盛糖漿飼料槽方向的線路上放置了一個高大帳篷,然后不斷增加帳篷數(shù)量,而且在相鄰的帳篷間再放上另一個盛有糖飼料的料槽。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蜜蜂仍飛向遠離蜂巢的那個飼料槽??梢姡蠖鄶?shù)蜜蜂在采蜜時,會記住已偵查到的蜜源周圍的樹木、灌木叢、花壇及其他天然固定標記的數(shù)量,數(shù)學記憶水平是一流的。
蜘蛛堪稱“幾何天才”,它能控制昆蟲的數(shù)量。蜘蛛結(jié)的八角形“八卦網(wǎng)”,既復雜又美麗,人們即使用直尺或圓規(guī),也難畫得像蜘蛛織出的網(wǎng)那樣勻稱、那般鬼斧天工。
在南非草原上,身高達5.8米的長頸鹿伸著長脖子,可以吃到駝刺合歡樹冠上的葉子。駝刺合歡也不是隨便欺負的。它的防御措施也不一般,在葉子間會慢慢長出5厘米長的像鋼針般的硬刺,這些刺實際上是變態(tài)防御葉。長頸鹿順“葉子”而動,也來個徹底武裝,它的舌頭、喉嚨、食道和胃壁都漸漸長了厚厚的皮制“鎧甲”,就算吃下去幾千克圖釘,也不會受傷。
長頸鹿在吃這些帶針的葉子時,從不垂直對著樹枝下嘴,而是活動下頜從側(cè)面捋著吃,這樣只接觸刺的側(cè)面而不會碰到刺尖。因長頸鹿的舌頭長而窄,舌尖可以靈巧地卷住薄薄的葉子,并把刺從葉子中挑出來。
駝刺合歡看“硬”的不行,就來“毒”的。一旦發(fā)現(xiàn)長頸鹿開始吃葉子,不出10分鐘,駝刺合歡就開始在葉子里生產(chǎn)出一種毒素,若長頸鹿吃的量大可以斃命。不少羚羊,就因為啃吃駝刺合歡的葉子,痛苦萬分地死去。長頸鹿是聰明絕頂?shù)膭游铮诹缪虿粩嗨廊ヒ院?,想出了對策。長頸鹿吃駝刺合歡樹葉從不貪婪,在一棵駝刺合歡上啃葉子的時間,絕不超過10 分鐘,一旦嘗出毒素的苦味,它馬上踱向下一棵樹。然而,駝刺合歡也不是無能之輩,鑒于長頸鹿吃樹葉的改進方案,它也和同類約定了報警氣味,并經(jīng)由風的傳遞向附近的駝刺合歡發(fā)出信號:“注意,敵人來了!開始放毒!”
若是順風,50米內(nèi)的其他樹收到警報便能行動,5分鐘內(nèi)就釋放毒素。當長頸鹿走去被報警樹那里吃樹葉時,甚至1分鐘不到就得草草收場。沒吃飽的長頸鹿,只好再往前走。長頸鹿一旦發(fā)覺嘴里的葉子變苦的速度加快,就會反其道而行之,逆風去找難以收到警報的樹。若恰好哪天沒有風,長頸鹿會快速跑到50米以外,逃離氣味警報區(qū)域去啃樹葉。長頸鹿與駝刺合歡“斗智”水平,令人嘖嘖稱奇。
在大興安嶺的高寒林海中,棲息著一種非常奇特的珍稀動物——貂熊。這種動物,人稱“身穿毛裙子的飛熊”,因繁殖力低下和多層次捕殺,時下的數(shù)量稀少。
貂熊,外形似熊又像貂,頭的前臉兒有點兒像狼,嘴岔較長;身長約一米有余,披著濃密的毛,其強壯的身軀絕非狼可比,介于黑熊和狗獾之間;而蓬松的大尾巴,又與紫貂別無二致……貂熊特貪吃,其拉丁學名的原意就是中文“貪吃”二字。它不但長相特別,而且智力非一般動物能比。在動物園,很少有它的身影,說它是“獨行俠”倒十分貼切。
貂熊本領(lǐng)高強,不僅會游泳,還會爬樹和縱跳。使用埋伏襲擊技巧,對它來說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腳寬體輕的貂熊,還善在深雪上奔跑;而身重的有蹄動物,在深雪區(qū)因蹄腿下陷,難于奔跑,貂熊便有意將獵物趕到深雪區(qū),以揚己所長。更為奇妙的是,貂熊還會辨認猞猁的腳印,沿跡尾隨,勇奪猞猁捕到的獵物。貂熊甚至還敢鉆進獵人的帳篷,偷走獵人的糧食、肉類和捕獲的動物。
貂熊還有一樣超級“化學武器”。貂熊的臭液里,有特殊臭味和麻醉液成分,可麻痹人和動物的神經(jīng)中樞。貂熊的“化學武器”,就生在肛門部位,平時儲存,若同尿液和屁一起噴出,絕對令所有生物難以忍受。貂熊常用臭液保存食物,吃不了的食物撒上點臭液,無須遮掩,絕對丟不了。貂熊餓到極點,會用臭液劃個圈,圈內(nèi)的小動物聞到這種氣味,就像中了魔法一樣站在圈中不敢亂動,乖乖受死。圈外兇猛的豹和狼等,竟不敢冒然跨入“禁圈”去爭奪。如果豹和狼不管那一“套”,貂熊干脆在臭液圈上打個滾,使臭味遍布全身,對方被熏得暈頭轉(zhuǎn)向,不得不打著噴嚏退避三舍,更別說下口爭搶或吃了。
蜜獾和響蜜鳥,絕對是一對好搭檔,它們共同組成了“搗毀專家組”。蜜獾平時最喜吃蜂蜜,是野生蜜蜂的頭號敵人。它牙齒鋒利,前爪粗硬有力,適于挖土、爬樹,專搗碎蜂巢。它皮膚堅硬厚實,毛既密粗又深厚,不怕野蜂蟄。而響蜜鳥呢,身為偵查專家,平時總是忙于尋找野蜂巢,它所感興趣的不是蜂蜜,而是組成蜂房的蜂蠟。但要讓它把蜂巢弄破,它卻顯得無能為力,所以只好找蜜獾當幫手。
野蜂常把巢筑在高樹上。一旦目光敏銳的響蜜鳥,發(fā)現(xiàn)樹上有蜂巢,便馬上扇動翅膀,并發(fā)出“噠噠”聲;一聽到這種呼叫信號, 蜜獾就立即鉆出洞來, 在響蜜鳥的帶領(lǐng)下向蜂巢跑去,快速地爬上樹。而響蜜鳥,則在一旁靜靜等待蜜獾把蜂巢咬碎,趕走蜜蜂,再一點點把蜂蜜吃掉。當蜜獾美餐一頓離去后,就該輪到響蜜鳥享受蜂房里的蜂蠟了。在響蜜鳥的嗉囊里,有許多共生菌和酵母菌, 這些菌類能分解蜂蠟,把蜂蠟變成可消化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當?shù)睾谌税l(fā)現(xiàn)這個秘密后,也經(jīng)常把廢棄的蜂蠟送給響蜜鳥。響蜜鳥知恩圖報,它也會把人引到有蜂巢的地方。于是,響蜜鳥和黑人也建立起了“甜蜜的友誼”。
動物的專科天才,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铺觳牛瑹o疑是動物智力和體能的特殊表現(xiàn),也是它們對逆境的獨特回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