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453000)趙春玲 韓文良 原紅艷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項新的治療手段,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它主要是針對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變的一種治療方式,在內鏡下輔以高頻電刀技術,于黏膜下注射將病變組織剝離并切除,以達到控制疾病的目標[1]。ESD在臨床上用于治療早期癌前病變的療效顯著,可以一次性達到切除的目標,且術后腫瘤殘余少,復發(fā)率低[2]。ESD已經(jīng)作為臨床的首選方法。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手術療效,給予患者積極的手術護理配合十分必要。本文就ESD治療食管早癌的護理方法進行分析,以2011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就診的食管早癌患者共260例為例,總結具體護理過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2011年2月~2017年2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食管早癌患者共26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訣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30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病理確診,超聲內鏡提示病變局限于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無淋巴轉移。對照組中男70例,女60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2.30±2.10)歲;觀察組中男73例,女57例,年齡54~76歲,平均年齡(61.30±1.90)歲。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患者術前進行相關的輔助檢查,并告知院內情況和手術相關知識,提醒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與飲食護理。對于早癌手術患者,本身得知患有疾病患者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負面心理情緒,在術前護士一定要傾聽患者的心聲,耐心解答疑問,消除患者心中顧慮。并且護士要積極主動地關心患者,用溫柔的語言,或握手等肢體語言,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病魔。在內鏡治療前,護士應該注意控制患者飲食,不能吃含粗纖維的食物,在內鏡治療當天不能進食。②內鏡配合護理。做好各設備和儀器的調試,為開展手術準備相關的器械,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③術中配合。消化道疾病患者手術開展前,取下患者的活動性義齒,監(jiān)測患者心電圖、血壓、脈搏以及血氧飽和度等,隨時告知緊急情況給醫(yī)生。并且在術中做好相關儀器設備的傳遞和調試工作,例如需要使用的針狀刀、注射針、透明帽、三角刀等。尤其是剛插入時,應該觀察患者的不適應,防止出現(xiàn)意外。護士應該給予安撫,讓患者身體能平靜下來,更好地接受內鏡治療。④體征觀察與并發(fā)癥預防護理。術后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確?;颊甙踩笏突夭》?,加強巡視和監(jiān)護,并且積極與家屬溝通,加強家屬的陪床,防止墜床,注意給患者保暖,控制溫度和濕度。指導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術后5~7d避免過度用力,禁食禁水2~3d。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腹痛、便血等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應該立即給予抗生素、抑酸、黏膜保護等處理,并在醫(yī)囑下給患者補充血容量,預防并發(fā)癥等。且術后進食應該清淡,不能太過于濃烈,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并告知家屬和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并嚴格遵循。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與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量表,由患者或家屬自愿填寫,對護士心理護理、巡視、健康護理、術后預防和觀察護理等工作是否滿意,給予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選項,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于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認為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僅2例患者腹痛,發(fā)生率1.54%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1。
2.2 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8.46%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2。
附表1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附表2 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ESD是近幾年發(fā)展而來的一種內鏡微創(chuàng)手術,借助這樣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消化道早期癌癥,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且療效顯著,癌前病變組織切除徹底,相較于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安全性更高。隨著其在臨床上的不斷推廣,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它的優(yōu)點,創(chuàng)傷小、費用低、耐受性好、住院時間短等[3][4]。可顯著改善早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術后復發(fā)率。在治療同時,給予患者積極的護理干預是進一步提高手術療效的重要工作,值得護士重視。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觀察組患者積極的手術護理干預,在術前給予心理護理、心理疏導,消除了患者心中的負面情緒和心理負擔,提高了患者的積極性,并且通過積極的健康教育提升了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手術的認知水平,極大地提高了患者術前的配合度和依從性。并且術中為確保患者手術順利進行,并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護士積極配合臨床做好相關護理工作[5][6]。在術后,護士人員積極的護理干預,加強了患者的巡視和監(jiān)護,給予患者正確和積極的運動和飲食等方面的護理,最終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顯著降低[7][8][9],且患者對護士整體工作的滿意度顯著較對照組的88.46%提升至98.46%。可見,針對ESD患者給予積極的圍術期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進一步提升了患者臨床預后質量,具有積極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