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霞
《四季》系列是我在4年的時間里以散漫的狀態(tài)完成的。在拍攝之初,并沒有完整的創(chuàng)作思路。對于拿著照相機的我來說,總想用特殊的語言描繪那些綻放的花朵。
一榮一枯,歲歲年年,花兒帶給我的感動似乎早已從光鮮艷麗的表像轉向深沉淡雅的心境?;▋翰粌H是美麗、嬌艷、清新的,還是勇敢、痛苦、疲憊、殘破的……改變附加在花朵身上的傳統(tǒng)觀念和意識,刷新這一題材的拍攝才有可能。拍攝時間長了、琢磨的辦法多了,就有了整理的想法,也就有了《四季》。
對于攝影人來說,選擇拍攝花朵以表達自己的認知與熱愛,并不是聰明之舉,因為攝影史上以此為題的知名著作枚不勝舉,在數(shù)碼相機、智能手機泛濫的當下,經(jīng)??梢娕臄z花朵曬心情的人群。所以,想要拍攝獨特花朵的圖像難上加難。
因此,拍攝過程中,懊惱之情時常伴隨著我。有時,剛覺得自己拍到了不可言說的好畫面,好像花兒對我說著只有我們倆聽得懂的話語,朋友們看看卻說畫面太普通,似乎在報刊雜志上見過類似拍攝方法。
在拍攝器材上,當初只有一支24-70mm鏡頭,想很好地表現(xiàn)一朵5厘米左右的花朵時效果一般,于是我在這一時期主要用手電筒打光,采用逆光拍攝的方法,這樣能比日光拍攝展現(xiàn)更多的細節(jié),也經(jīng)得住畫面的裁剪。
后來又添置了100mm鏡頭,拍攝特寫的畫面增加了。但是如何用光仍然是最大的難點。手電筒打光很多時候不柔和,當時我的相機也沒有多次曝光功能,想要夢幻迷離的畫面可以說是用盡了辦法。比如,在打光的中間遮擋鏡頭、用沙巾或半透明紙張在鏡頭前晃動。整個拍攝過程我被折騰得手忙腳亂,回想起來就覺得可笑。
不同的花卉、不同的色調,在選擇紙張和用光上也略有不同,綠色、白色、褐色的紙張最能協(xié)調畫面。打光時的晃動既可以前后晃動也可以上下晃動,晃動的快慢決定了紙張的肌理在畫面上的痕跡清晰程度。
后期處理時不再對畫面添加元素,要著重審視畫面的視覺中心。《四季》系列中幾乎每一幅畫面都有一處最亮甚至曝光過度的地方,但我認為這恰恰是最能觸動心靈深處的一抹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