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人
毛澤東不但是偉大的政治家、理論家和軍事家,而且也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毛澤東喜歡文學(xué),尤其是中國文學(xué),終生保持著對文學(xué)的濃厚興趣。毛澤東不但文學(xué)素養(yǎng)極高,而且在講話、講演和寫詩文時經(jīng)?!肮艦榻裼谩?,且又恰到好處。毛澤東是把中國古典詩文當(dāng)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dāng)做塑造中國人文精神的基本材料,當(dāng)做現(xiàn)代中國人不可缺少的文化營養(yǎng)來看待的?,F(xiàn)簡述幾則毛澤東“古句新用”的事例,來再現(xiàn)偉人風(fēng)采。
改用一句詩:1935年10月,毛澤東寫了一首《念奴嬌·昆侖》的詞。詞曰:“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yàn)轸~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痹~前作者的原注是:“前人所謂‘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冰雪。這里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遠(yuǎn)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說,當(dāng)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庇颀垼杭儼咨凝?,比喻經(jīng)夏積雪不消的雪山;飛起玉龍:形容雪山像白色的龍在高空飛舞;三百萬:(不是實(shí)數(shù))形容其多,說明昆侖山積雪面積之廣大、雪峰之多。飛起玉龍三百萬:這里是說夏日登岷山(昆侖山的分支)遠(yuǎn)望,終年積雪的昆侖山脈蜿蜒不絕,好像無數(shù)的白色的龍正在高空中滿天飛舞。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張元。張元句,始見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一,原作“戰(zhàn)死玉龍三十萬,敗鱗風(fēng)卷滿天飛”。以后有關(guān)記載漸有出入。南宋魏慶之輯《詩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條作“戰(zhàn)退(舊時通行本作“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似為作者原注所據(jù)?!爱?dāng)年孫行者過此”,是當(dāng)?shù)鼐用駛髡f《西游記》里的故事。
借用一句詩:1949年4月,毛澤東寫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鐘山風(fēng)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是借用唐代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詩句。傳說三國時期魏主曹睿想求長生不老之方,聽說漢武帝建柏梁臺,上立銅人,手捧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之水,名叫天漿,用美玉為屑,調(diào)和服用,可以返老還童。曹睿就派人到長安去拆銅人,移往洛陽。拆時只見銅人潸然淚下。唐代李賀根據(jù)這個故事寫出了《金銅仙人辭漢歌》。其中有“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本來是說“天如果有感情,見著因辭別漢宮而哭泣的銅人,也要因感傷而衰老”。毛澤東在《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這首詩中借用了李賀的詩句,意思是說,中國已經(jīng)被蔣介石統(tǒng)治了22年,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天要是有感情的話,也不能忍受這樣的痛苦,而要感到衰老。全國人民盼望人民解放軍從速進(jìn)攻,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改造一句詩:1950年10月,毛澤東寫了一首《浣溪紗·和柳亞子先生》的詞。詞曰:“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tuán)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痹~中的“一唱雄雞天下白”一句,源于唐代詩人李賀《致酒行》中的“雄雞一聲天下白”。李賀是用“雄雞一聲天下白”來比喻自己的政治抱負(fù)總有一天會實(shí)現(xiàn)的。毛澤東在《浣溪紗·和柳亞子先生》中把“雄雞一聲天下白”改造為“一唱雄雞天下白”,很形象地描繪出新中國的誕生,就好像一輪朝陽在東方升起照耀了全世界,告訴全世界的人們中國的黑暗過去了,光明終于到來。人們從上闋所感受到的壓抑情緒,至此豁然開朗。一輪朝陽沖破黑夜噴薄而出,冉冉上升,象征著新中國誕生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對中國革命勝利的藝術(shù)概括,是人民獲得解放的熱情歡呼。
引用半句話:1956年6月,毛澤東寫了一首《水調(diào)歌頭·游泳》的詞。詞中借用了《論語·子罕》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半句,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墩撜Z·子罕》里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在河邊發(fā)出感嘆:流逝去了的就像這河里的水一樣啊,日夜不停!毛澤東在詞中寫自己在長江里游泳時,深切地感到時光的消逝就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回,所以必須珍惜光陰,搞好革命建設(shè),因而想起了孔子的這句話,并在詞中引用了半句。
化用一句詩:1961年,毛澤東寫了一首《七律·答友人》的詩。詩曰:“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fēng)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痹姷囊馑际牵壕裴谏缴峡瞻自骑h飄,兩名妃子乘著微風(fēng)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閃爍著淚光,片片紅霞若天風(fēng)織成絢麗的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蕩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當(dāng)歌一曲感天動地。我將為此而夢回祖國遼闊的河山,在我芙蓉盛開的家鄉(xiāng)(湖南)朗照著清晨的光輝。此詩中的“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一句,是化用了唐代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中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一句。我:毛澤東自稱;欲:想要;因之:憑借這些景象;夢:想象;寥廓:空間,包括時間和空間,這里指遼遠(yuǎn)的地方;芙蓉國:古時候湖南的異稱。李白詩中的“吳越”,是指一個具體的地方。那句詩的意思是:我想根據(jù)這(傳說),夢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夢中,一個夜晚飛渡過月光映照下的鏡湖。毛澤東以“寥廓”代“吳越”,境界更為擴(kuò)大,隨著這寥廓蒼茫的晨景,詩人似乎真的夢回到他芙蓉盛開、朝霞滿天的家鄉(xiāng)。這是把想象推廣到廣闊的范圍。
改了一個字:1964年,毛澤東所寫的《七絕·賈誼》中,首句就借用了唐代李商隱《七絕·賈生》的次句。毛澤東的首句“賈生才調(diào)世無倫”,僅將李商隱的次句變動一字,即把“更”改為“世”。毛澤東的《七絕·賈誼》是:“賈生才調(diào)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崩钌屉[的《七絕·賈生》是:“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辟Z誼(公元前200年至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時稱“賈生”,西漢政治家、政論家。少有博學(xué)能文之譽(yù),初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遷為太中大夫。好議論國家大事。曾多次上疏,批評時政,建議用“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辦法削弱諸侯王勢力,鞏固中央集權(quán);主張重農(nóng)抑商,“驅(qū)民而歸之農(nóng)”,并力主抗擊匈奴的政策。漢文帝想任命他為公卿,因遭大臣周勃、灌嬰等排擠,貶為長沙太傅。賈誼被貶后,渡湘江時有感于屈原忠而見疏,作《吊屈原賦》,因以自喻。后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身為梁懷王太傅的賈誼深為哀傷和自責(zé),說自己“為博無狀”,以致憂郁自傷,不久去世。詩中的“才調(diào)”指才氣、才能;世:世上;“無倫”:無比,沒有人可以比得上。
責(zé)任編輯 / 陳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