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zhì)疑、糾錯,再質(zhì)疑、再糾錯,精益求精,這不過是他漫長科學求索路上的一個剪影。
他在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后堅持用中文致辭;他為中國培養(yǎng)了數(shù)以百計的高能物理科學家;他在故鄉(xiāng)山東日照的海邊捧起一抔黃沙由衷贊美……他就是丁肇中,世界著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根在哪里,心就在哪里!7月12日,82歲的丁肇中教授第七次回到家鄉(xiāng)日照。
正在興建的日照市科技館(計劃2019年6月份完成建設),要把丁肇中科學生涯中對現(xiàn)代物理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6個著名實驗模型做出來展示。其中由丁肇中主持的AMS項目,是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科學計劃之一。作為第一個安置于太空,最強大、最靈敏的精密粒子探測裝置,AMS是目前唯一被永久安放在國際空間站的粒子物理試驗設備,主要用于探測宇宙中的奇異物質(zhì),包括暗物質(zhì)和反物質(zhì)。丁肇中認為,預計到2024年,人類將對反物質(zhì)最終結果和暗物質(zhì)來源得出決定性結果。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AMS的實驗場景,日照市科技館特地按照1:15的比例設計了國際空間站模型。AMS磁譜儀模型的制作難度系數(shù)最大。為此,科技館不惜重金邀請全球頂級展陳設計師打造模型。
7月12日晚8時30分,當設計師匯報時,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離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皺起眉頭,盯緊PPT中的每一處細節(jié)。
電子無體積,有半徑,丁肇中獨辟蹊徑證明了“量子電動力學”的正確性,但當PPT上多次出現(xiàn)“電子半徑小于10的負14次方厘米”的表述時,他又一次打斷設計師的話,“這個尺寸是在1965年的實驗中測定的,而隨著探測設備靈敏度準確度的提高,到了2003年L3實驗后,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是小于10的負17次方厘米了,不能一概而論?!?/p>
屏幕上出現(xiàn)一組實驗效果圖,丁肇中馬上表示有幾張“看不明白”,“這些圖是在哪里找到的?誰提供的?”
設計師頓時“露了怯”:“網(wǎng)上查到的?!?/p>
丁肇中嚴肅起來,“這個不是實驗效果該有的樣子,這些圖連我都看不懂,讓別人怎么理解?”
普通人難以理解眼前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固執(zhí)和“不通人情”。他卻堅持,“我做實驗為什么這么多年都沒出問題?因為我自己能力有限,不懂的事情一定不會說懂。你要給我解釋,尤其是航天的,我從來沒有做過航天的實驗,一切等我聽懂了之后再做決定。”
AMS在太空中每天都發(fā)回海量數(shù)據(jù),其分析過程繁瑣,但“去偽存真”是科學精神的重要一環(huán)。丁肇中表示,他通常組織2—6支國際合作隊分析同樣的數(shù)據(jù),“最后將數(shù)據(jù)寫成一篇文章,這6組先討論,討論后所有人都到我辦公室來,我做投影,然后一句一句地念,每一個標點符號、每一個字、每一張圖都要討論,所以通常一篇文章要討論3個小時。之后又有很多的改變,再討論,通常要討論到第20遍,最后再發(fā)表?!倍≌刂袕娬{(diào),假設有任何的懷疑,絕對不發(fā)表。
在審查國際空間站的設計模型時,丁肇中發(fā)現(xiàn)里面有錯誤,要求糾正,這難住了設計師:“設計制作國際空間站模型存在一定難度……”
丁肇中問:“你們跟國際空間站那邊有聯(lián)系嗎?”設計師回答:“沒有?!薄爸x女士(丁肇中行政助理),請把我的手機拿過來?!倍≌刂袌?zhí)意撥通了國際長途,與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溝通,馬上解決模型中的錯誤……
匯報會一直持續(xù)到晚上10時。3個小時里,這位82歲的老人累了就變換一下坐姿,沒有休息,也沒有喝水。質(zhì)疑、糾錯、再質(zhì)疑、再糾錯……兩次匯報會,丁肇中共為AMS阿爾法磁譜儀模型的設計方案糾錯42處。
“重要的物理觀念不能錯,即使是在模型上?!薄安灰寣W過物理的人看到這個,當成笑話!”丁肇中教授環(huán)視一下會場,反復強調(diào)。
媒體評點:發(fā)生在科技館里的這一幕,將科學家精益求精的科學態(tài)度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茖W,容不得半點虛假和浮夸。做事情一絲不茍,和“很多都不懂”,這其實才是丁肇中教授能成為物理學大家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昂芏喽疾欢钡亩≌刂泻秃芏唷笆裁炊级钡目茖W家,這就是差距。丁肇中才是大師、大家風范。(澎湃新聞)
話題拓展:嚴謹、求實;質(zhì)疑、糾錯;精益求精;科學精神;大師風范;根與心……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光明日報》《日照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