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華悅
2001年 東吳塔上拍攝吳中區(qū)新貌
四十年吳中,在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張獨特的景。對已經(jīng)88歲的《蘇州日報》老攝影記者周純炎來說,他鏡頭下的吳中,保留著他內(nèi)心最深的回憶。
吳中四十年,走過的是一個攝影人的光影時光,走過的是一幢幢隨時光拔地而起的高樓,走過的是無數(shù)吳中人心底的最美記憶。
在周純炎的相冊片中,留影最多的便是吳中人幸福的笑臉。
水鄉(xiāng)的農(nóng)人正在采摘雞頭米,而東山的山村里,一切都那么質(zhì)樸天然。淡淡的陽光透過窗格,灑在老奶奶銀白色的頭發(fā)上,鐵銹色的老虎灶,讓人感到無比溫馨懷念。
西山的果樹下,豐收的農(nóng)人正在幸福地忙碌。而在他們門口的太湖邊,銀魚正在開捕。
甪直水鄉(xiāng)享受著幸福的時光,好看的手搖船在鏡頭下,成了一抹抹令人難以忘懷的倩影。
2002年 東吳塔夜景
木瀆的廊橋下,女子正在脈脈流水邊浣衣,寶帶橋邊迎春花開得正好。吳中人對藝術(shù)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從臉上有著節(jié)日微笑的水鄉(xiāng)大媽,到躲在嚴家花園玩捉迷藏的小女孩兒,無一不展現(xiàn)著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
一張張相片里淳樸百姓憨厚的笑容,讓人隔著時光也能感受到那時簡單的快樂。周純炎甚愛吳中的風光,從夕陽下靜謐的太湖漁港,到甪直神韻悠悠飄蕩的樣子,都是他最留戀的小鎮(zhèn)時光。
周純炎也愛記錄當年吳中的新貌,他愛從東吳電視塔上看到的吳中大地,他也愛從遠處拍攝的太湖大橋全貌,不打擾橋上的行人,只是輕輕按動快門,拍下那最美的一瞬。
其中,有一張圖片尤其讓人過目難忘。兩位農(nóng)家少女陪著自己的阿婆,在細細端詳著水鄉(xiāng)新民居,她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她們的眼睛里閃爍著時代給予她們的光芒。照片拍得真好。
1.1985年 生豬政策放開以后 甪直農(nóng)民選花豬
2.1989年西山秋色
3.西山石公
4.1989年6月22日 插秧
5.1986年5月22日 太湖銀魚開捕
6.上世紀80年代的吳縣收糧場景
7.淳樸百姓憨厚的笑容
8.1986年 東山 老虎灶
9.太湖大橋
10.1999年 寶帶橋
每每看到這些記錄吳中生活的作品,仿佛也就回到了那時從前慢的歲月。
周純炎說:“攝影藝術(shù)是要使人們感到它似一首無聲的詩歌、一篇華麗的樂章。而攝影的目的,就是要把當下時代的視覺影像服務(wù)于社會?!?/p>
對于吳中,周純炎老先生也懷抱著一顆熱愛的心,想要將這里的美景展現(xiàn)在世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