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我的父親給了我巨大的動力。我生來沒有右手,但是我從沒覺得不如別人。我從小具有良好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我逐漸愛上了運動。像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我在自家院里與父親玩投球接球,就這樣學會了打棒球。唯一的不同是我投球和接球只能用同一只手。為此,父親幫我摸索出一個辦法,投球時手套掛在右臂上,投完球左手迅速戴上手套,準備接球。父親說:“就這樣,不管腳下的路將你帶往何方,都不要放棄!”
對,不要放棄!在長達10年的練習中,我總想象自己是我最喜愛的投手,把球投向自家房子的磚墻,然后戴上手套接住彈回的球。我向著墻越走越近,迫使自己不斷加快戴手套的速度。
長大后,運動成為我贏得別人尊重的途徑。也許我在內(nèi)心深處覺得,如果我在賽場上表現(xiàn)出色,別的孩子就不會覺得我與他們不同。我希望通過這引起別人的注意,卻不喜歡人們關注我的殘疾。
在我19歲時,年老的父親去世前對我說:“其實,你被賦予了許多才能,但是必須記住:你用它們做了什么?!蔽野参恐卮穑骸拔抑?,爸爸,你沒容許我將殘疾作為借口?!蔽抑孕牡叵矚g投球。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是找到你衷心熱愛的事業(yè)。如果你對自己的事業(yè)充滿激情,那么行走在通往成功的艱苦道路上也會變成享受。
后來的故事你們都已經(jīng)知道。我加入密歇根大學棒球隊,兩次入選國家隊,還參加了1988年的奧運會。
我多么感謝自己的父母。他們鼓勵我參與,但是并不對我的每一次投球指手畫腳。他們從不因為我少了一只手而放松要求,甚至期望我比別人做得更好。我將永遠感謝父親給我的動力:他沒有容許我將手有殘疾作為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