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成
(棲霞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南京 210000)
備課是教師課程生活的重要話題。備課.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行為之前.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進行充分預設的思維過程.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必要且重要環(huán)節(jié)(王薔.程曉堂.2006)。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想使學生通過一節(jié)課的深度學習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就必須建立在教師進行深度備課的基礎上(任曄.2017)。英語學科的深度備課就是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深度學習為目標.通過備課程目標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核心觀念、備課程內容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核心知識、備影響學生核心素養(yǎng)建構的核心問題、備以優(yōu)化課程資源配置的核心線索、備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設計思路、備以有效評價為落腳點的評價方式與評價方案等環(huán)節(jié).行之有效地幫助學生建構英語語言知識.提升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相關的英語和學習素養(yǎng).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無論是個人備課還是集體備課.都倡導教師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開展團體研究。因集體備課能拓展思路、博采眾長而被廣泛應用。但經過調研.我們發(fā)現時下仍有部分教師對備課或集體備課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1.重上課輕備課。調研中.我們發(fā)現部分教師一日工作中.除了緊張的課堂教學外.還要批改大量的作業(yè).備課過程則相對顯得倉促而流于形式。同時.由于學校備課管理漏洞.教師備課成了應付上級檢查而例行的公事.而集體備課則更成了一種負擔和儀式。諸如備課組長將教材的各章節(jié)分給了同年級的各位任課教師.由各任課教師分頭撰寫教案.完工后交給集體備課組長.或者將各大教育網頁中與教材相匹配的教案進行下載.裝訂成冊后謂之‘集體備課’的現象還大量存在。
2.重備課輕理論。在調研中.我們還發(fā)現.相對于重上課輕備課.部分教師不從知識的整體性入手.而導致備課的任務最終演變成教師準備如何去教而非考慮學生應如何去學.把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變成了單純的知識點“填鴨”的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集體備課是一門應用性學問.是依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定位教學重點、難點.構思教學方法和設計教學流程的學問.是如何將教育理論、學習理論、心理學理論等基礎學科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設計的學問。因此.集體備課在具體設計上不僅要集中反映現代教育教學理論.還要深刻反映學習理論的研究成果。
3.重理論輕操作。在調研中.我們還發(fā)現有一部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只注重備課而不注重備課過后的操作。深度備課應從教學現實出發(fā).分析現有教學系統(tǒng)的現狀.發(fā)現問題和問題的根源并著手改善教學路徑.使之能夠解決實際的教學問題。而不能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或者完全照搬理論進行的教學設計在課堂生成環(huán)節(jié)亦不一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注重備教學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而不是單純的教學技巧和流程的選擇。
針對我們在備課調研中的問題.從構建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出發(fā).我們認為初中英語深度備課應遵循初中英語深度備課操作系統(tǒng)(如下圖所示)。具體來說.該操作系統(tǒng)包括如下幾個任務:
圖1 初中英語深度備課操作系統(tǒng)示意圖
1.備課程目標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核心觀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由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方面構成的.既體現了英語學習的工具性.也體現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新課標.2011)。英語教學相關的核心理念應通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語言運用和人際交往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及有效的學習策略.同時亦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體驗英語豐富的文化內涵.提高初步的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
2.備課程內容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核心知識。核心知識是構成英語核心能力及素養(yǎng)的基礎.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核心知識、提升語言能力的重要資源。在一節(jié)課上.核心知識是指與教學目標實施直接關聯的重要教學內容和項目.是教材文本中最基本的課程知識.是在課內必須讓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根本素質(張立昌.2014)。教材文本包含了圍繞單元主題的核心詞匯.這些詞匯又構成了話題語篇的內容.是單元寫作的重點詞匯.因而是課文語言知識教學的核心(冒曉飛.2013)。備課是連接核心知識與課堂教學的重要橋梁.備課中可以通過信息轉換、情境體驗、角色表演及討論辯論等形式的搭配組合.設計并提供給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運用知識的機會.以實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核心知識才能達到應有的寬度和深度.實現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
3.備影響學生核心素養(yǎng)建構的核心問題。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方面構成。學生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fā)展.通過獲取、感知、分析、概括、比較、預測、評價、創(chuàng)新等思維活動.構建知識體系.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王薔.2015)。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yǎng).更要密切關注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思維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使學生從情感上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影響學生核心素養(yǎng)建構的核心問題。
4.備以優(yōu)化課程資源配置的核心線索。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例如錄音資料、報紙雜志、網絡資源和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新課標.2011)。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地整合各種課程資源.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學生的課程學習服務。因此.優(yōu)化課程資源配置的核心是需要教師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和合理批判地使用教材.而備課則是實現優(yōu)化課程資源配置有機統(tǒng)一的途徑。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一方面要求教師須在備課時確立理解教材的視角.如知識視角、能力視角、情感視角及文化視角等;另一方面也需要落實理解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師需要通過備課吃透教材的編寫順序、理解教材的知識內容、理解教材的技能要求及理解教材的訓練設計。
5.備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設計思路。面向所有學生.為每個學生學習英語奠定基礎(新課標.2011)。教師們所教的班級里的學生是有差異的.囿于語言環(huán)境和成長背景.僅靠課堂英語學習.學生語言運用及表達能力提升相對緩慢.而限于語言表達能力.很多時候又無法實現相對深層次的討論.往往淺嘗輒止.虎頭蛇尾.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日常教學設計時需要充分考量.以滲透情感價值觀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6.備以有效評價為落腳點的評價方式與方案。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及時監(jiān)控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評價應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依據課程目標要求確定評價內容與標準.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新課標.2011)。
因深度備課操作系統(tǒng)在建立之初經過了大量的調研.其在實踐中具有一定的現實可行性。為了說明清楚這個問題.筆者謹以牛津譯林版8B Unit 3 Reading I課時為例來談之。
1.深度備課環(huán)節(jié)一:核心觀念分析。初中英語新課標的課程目標強調.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升綜合人文素養(yǎng)。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的英語課程總目標.既體現了英語學習的工具性.也體現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課標.2011)。
根據課程標準的分級目標.學生在八年級英語學習中應達到四級目標.即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應達到的綜合行為表現為:有明確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經歷.能發(fā)表簡單的意見;能讀懂不同文體的小短文和簡單的英文報刊文章;能在合作中起草和修改簡短的文段.說明、指令、規(guī)則等;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并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課標.2011)。
基于以上課程總目標和分級目標的要求.牛津譯林版8B Unit 3 Reading I這一課時中.與課程目標相關的核心觀念總體而言為:使學生通過使用合適的閱讀技能對英語文本進行解讀.從而進一步借助互聯網這一媒介.在實際生活中學會并真正實現在線的國內外旅行.幫助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學會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探索世界不同文化.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同時.更培養(yǎng)其實際操作能力、學習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文化意識、世界情懷.并在此學習過程中增強英語學習自信心。具體描述如下:
①語言技能:能聽懂接近自然語速、熟悉話題的簡單語段.識別主題.獲取主要信息;能引出話題并進行幾個話輪的交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角色表演;能在口語活動中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能連貫、流暢地朗讀課文;能從簡單的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理清并解釋圖標提供的信息。
②語言知識:包括話題項目表中有關旅游、游戲與休閑、使用互聯網等相關的話題;功能意念項目表中有關態(tài)度和情感的語言功能。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樂于參加各種英語實踐活動;能在小組活動中積極與他人合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體會英語學習中的興趣.樂于接觸網絡、讀物等。
④學習策略:在交際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達上;能初步利用網絡上的學習資源。
⑤文化意識:能了解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等.注意到世界各地文化的異同并培養(yǎng)世界情懷。
2.深度備課環(huán)節(jié)二:核心知識分析。本單元是8B教材第一個模塊“時空旅行”的第三個話題。根據話題項目表的要求.教材以在線旅行為線索.自然引出單元話題online tour.介紹了一個名為“八小時環(huán)游世界”的網站并指導學生在線游覽美國紐約.通過閱讀.學生了解、感知國際化大都市紐約的人文知識和繁華景象。此話題既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緊密相關.又能喚起學生對網絡和計算機的濃厚興趣.并易于促使學生相互間運用語言進行交流。《課標》(2011)的單詞表中有18個“四會”單詞.6個只要求會讀、聽得懂.不要求會寫。
基于以上核心觀念分析以及課程內容分析.本課時的核心知識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①語言技能
A.能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B.能借助關鍵詞、圖片等簡述八小時環(huán)游世界網站的信息及去紐約的在線旅行的基本內容;揣測文中段落、句子間的邏輯聯系.尋找主題.運用工具書和不同的閱讀策略。
②語言知識
A.認知并運用“四會”單詞:guide.Asia.Africa.Europe.America.world-famous.trade.southern.inter?national.huge.island.several.relax.hard.bottom.pick.play.website;
B.認識“三會”單詞:icon.click.gather.darkness.lawn.musical。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英語學習中的樂趣.樂于登錄英文網站獲取網絡資源.提升英語學習能力并開拓眼界。
④學習策略
A.學會根據關鍵詞、圖片、上下文和現有知識猜測文章大意;
B.學會初步使用網絡上的學習資源服務于自己的英語學習。
⑤文化意識
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信息.初步形成世界文化意識。
3.深度備課環(huán)節(jié)三:影響學生核心素養(yǎng)建構的核心問題分析?;谝陨虾诵挠^念和核心知識的分析.牛津譯林版8B Unit 3 Reading I課時的核心問題則聚焦在以下三個問題:
①如何通過一定的閱讀技能理解文本。閱讀技能是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必備要素之一。在本課時中.要求學生掌握略讀、尋讀、細讀、猜測意義等技能.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對閱讀技能要求不理解或不得方法的困惑。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示范和具體閱讀練習等活動.從概念理解到實際運用層面不斷地鞏固閱讀技能.以期學生能將本課所學的閱讀技能遷移到其他類似文章的閱讀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和終身學習能力。
②如何運用所學在生活中使用電腦和互聯網實際操作.瀏覽在線旅行網站并獲取信息。英語學習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這就要求英語學習的目標是幫助學生使用英語語言更好地進行生活實踐。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學習了關于旅游方面的知識.但是通過電腦和網絡進行在線旅行還未曾接觸過.因此.學生在如何瀏覽理解英語網頁內容方面存在詞匯與表達的理解問題.以及對如何用英語進行在線旅行的操作沒有實戰(zhàn)經驗。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考慮掃除生詞障礙并提供真切的電腦和網絡操作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生的感知、理解和體驗.真正做到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③如何以本課時文本閱讀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和世界文化的熱情和情懷。英語學科教學亦有其育人價值。學生對英語學習常常只關注知識.不深思其內在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就本課時文本而言.學生會停留在了解美國紐約城市介紹的網站信息層面.而不能進一步體會旅游話題中所倡導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和世界文化意識。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內在意義和育人價值.可通過讀后遷移或深入拓展活動.引導學生從走進課本轉向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4.深度備課環(huán)節(jié)四:優(yōu)化課程資源配置的核心線索分析?;谝陨虾诵膯栴}的分析和思考.為優(yōu)化課程資源.本課時可充分利用電腦和互聯網這一媒介.將教材文本的理解和電腦網絡的實際操作充分結合。筆者整合出兩條核心線索:
①基于教材體系的核心線索。緊密圍繞教材開發(fā)和理解的認知順序.并將教材話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設了“帶祖母環(huán)游世界”的總體情境.并以此為核心主線設計了四個板塊.即“談論我的小夢想”——讀前必要詞匯的鋪墊并導入在線旅行的話題;“教祖母在線游紐約”——讀中學習、描述并體驗如何使用電腦和網絡進行在線旅行.理解、感受并簡述國際化大都市紐約的人文知識和繁華景象;“帶祖母在線游中國”——讀后的遷移知識、靈活運用語言和提升能力的讀后活動;“在線閱讀美麗世界”——課后利用電腦和網絡收集世界各地的旅游信息.制作旅游城市的海報。以期在這樣貼近生活、真實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設下.學生能感受課程的完整性、連貫性、趣味性.以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②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的核心線索。研究性學習既可以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也可以是一種學科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在研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探索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朱廣新.2015)。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筆者設計了“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提出問題——確認問題.讀法指導——擬定研究方案——讀法遷移.探究學習——研究成果展示——反饋與評價”的具體研學和活動模式.以期通過圍繞解決問題的互動活動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能力。
5.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設計思路。
①教學設計思路一:基于教材體系的教學設計
Step 1.導入
教師通過播放自己制作的談論“我的小夢想——帶祖母環(huán)游世界”微視頻.導入教學內容.教師說:You know being a teacher is one of my dream.But do you know I have another dream?Do you want to know it?Watch a short video and then tell me what it is about.(視頻大意:我的另一個夢想是能帶我的祖母環(huán)游世界.能帶她去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地方.去感受不同的自然美景、風土人情、文化差異.并在視頻中適當地呈現對閱讀理解存在障礙的單詞。)
Step 2.讀前——talk about my dream
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對視頻的內容和生詞進行反饋.教師提問:What is my another dream?并引導學生回答:You want to be a tour guide to take your grandma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教師追問:Where do I want to take her?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呈現、解釋并帶讀生詞:Asia.Europe.Africa.America.
教師進一步追問:But we don’t have enough time.Now we only have eight hours being together.How can we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并引導學生回答:Travel online.教師順勢導入閱讀文本的話題:Here is a tour guide of a travelling online website.Robin.Let’s learn how to travel online.
【設計意圖】通過微視頻導入本節(jié)課的話題.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追問的形式.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掃除閱讀過程中的生詞障礙.激發(fā)學生對話題的興趣以及用英語在線旅行的積極性。
Step 3.讀中——takegrandma to visit New York on?line
略讀:教師指導學生略讀網站信息并回答: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What does the website talk about?教師可給出相關線索或提示幫助學生歸納總結文本段落大意。
尋讀:教師指定學生快速閱讀網站信息的開頭和結尾.并用尋讀的閱讀策略找出指定信息:What is at the top of the page?What is at the bottom of the page?在回答前.教師給予尋讀策略指導:When scann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key words may help.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將相關重點詞匯在黑板上呈現并解釋。
實際操作練習:當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了如何利用電腦和網絡進行在線旅行后.教師通過情境的延續(xù)使用.創(chuàng)設教祖母用電腦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和描述在線旅行的操作過程。教師引導兩人一組活動.用英語描述如何上網操作實現在線旅行的具體步驟.教師說:After reading these paragraphs.you know how to travel online.But my grandma knows nothing about the comput?er.Can you teach and show her how to use it?Work in pairs and talk to your partner.然后請一位學生上臺實際操作電腦.邊用英文講解邊使用電腦演示.教師說:Ok.It’s your turn to teach my grandma how to travel on?line.You can come to the computer and use the mouse to show her.
【設計意圖】閱讀課的重點在于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并進行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教師在閱讀過程中給予適當的閱讀技能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有效使用閱讀策略進行真正的閱讀?;谖谋镜睦斫庵?通過對如何操作電腦進行在線旅行的口頭描述.讓學生從識記到理解層面進行口頭語言操練.再上臺實際演示操作電腦的過程.不再僅是停留在英語語言知識理解的層面.而是進一步地運用語言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尋讀:教師指導學生快速閱讀第二至六段并回答問題:What do people call New York?What kind of city is it?What places of interest are mentioned in New York?在回答前.教師給予尋讀策略指導:Usually.the topic is 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the Big Apple的由來等相關美國文化知識。
【設計意圖】《課標》(2011)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在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使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外國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這里出現的the Big Apple的相關信息.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滲透文化意識.幫助拓展視野.培養(yǎng)世界情懷。
細讀:教師指導學生仔細閱讀介紹紐約城市旅行的相關段落.并完成填空練習、正誤判斷、選擇題等相應的反饋理解練習。并在閱讀過程中給予閱讀猜詞技能的指導:能根據上下文、前后綴等合理猜測生詞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仔細閱讀的活動和相關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在線旅行網站上有關紐約的城市信息.對美國紐約的著名景點、風土人情等有一定的了解.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培養(yǎng)文化意識.并激發(fā)其對世界不同文化的熱情。
Step 4.讀后——takegrandma to visit China online
個人活動:總體感知和理解文本后.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最愛紐約城的哪個景點.教師問:Among the four places.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and why?Can you introduce it to us?
同伴活動:教師進一步呈現幾組不同類別的人到紐約旅行.引導學生同伴討論為這些人提供旅游建議.教師說:Here are some people from different places to travel in New York.Which is the best place in New York for them?
小組活動:通過讀后的一系列復習和鞏固文本的課堂活動.學生初步感知、深入理解了紐約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人文景觀等相關信息。緊接著.教師圍繞課前創(chuàng)設的大情境.進一步延伸話題.引導并要求學生使用所學和已有的知識.帶祖母在線游中國.更深層次地復習鞏固所學.靈活運用語言.提升綜合語言能力.教師說:After all these activities my grandma knows more about New York.But she says our country is really good to visit.Can you take her to travel in China in two hours?You can take her to Nanjing.Beijing or other cities.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對于部分著名景點的詞匯和表達進行指導。之后.教師請幾組學生上臺展示。
【設計意圖】本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產出和升華.鼓勵學生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將所學進行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和實際應用.通過結合所學.鼓勵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清晰、有條理地表達如何上網實現在線旅行并介紹中國.從認識別國文化到熱愛我國文化.表達對中國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從而進一步解決了本課時的核心問題.體現了英語語言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育人價值。
Step5.課后作業(yè)——read our beautiful world online
讀后遷移:教師提供一些英文的在線旅游網站.要求學生使用今天所學成果去在線閱讀我們精彩的世界.通過電腦和網絡收集更多關于紐約或世界其他城市的信息.領略世界之美。
成果展示:在電腦和網絡的幫助下.制作旅游城市的海報.準備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和課外的活動補充.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在英語語言知識、閱讀技能等方面進行讀后和課后遷移.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走向世界.學會借助網絡的學習資源.培養(yǎng)其英語學習的興趣.以及世界文化意識和情懷。
但是.該教學設計思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注重如下問題:大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根據學情做適當的調整.可以是沒有出過遠門的家人.或者是想要環(huán)游世界的親朋。微視頻的制作要注意圖片并茂.要包含本課時影響閱讀理解的“四會”和“三會”單詞.特別是地方和區(qū)域的生詞通過直觀的呈現有助于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必要時可在視頻中加入適當的中文注釋以降低難度。
②教學設計思路二: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的教學設計
Step 1.準備工作.創(chuàng)設研究情境
教師創(chuàng)設研究情境:上網查找有關在線旅行介紹的英文網站.根據具體學情及語言能力篩選適合學生瀏覽的網站.設計問題情境、相關鏈接和檢測題.并把有關信息和具體要求的研究性學習任務上傳至班級英語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內外的研究性學習參考。研究主題為“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任務包含階段任務計劃表、閱讀指導板塊、自我檢測板塊、專題討論板塊、成果展示板塊、評價表。
指導學生分組.選定組長.指導組長組織研究小組自行分工。
以小組為單位建立網絡電子檔案袋.有助于記錄過程性材料和成果展示。
教師設計并制作閱讀技巧指導、必要生詞學習的微視頻.并推薦適合學生水平的在線詞典.為學生閱讀掃清生詞障礙。
Step 2.提出問題(課堂)
課上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呈現世界各地風景和人文風俗的照片.并提出問題:想要環(huán)游世界.但苦于沒有時間.現在只有八小時的空閑時間.請同學們幫助老師實現夢想。教師說: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I c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to see the amazing views and learn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How?ever.I don’t have enough time.I can have only eight hours this weekend for traveling.Can you help me to achieve my dream?引導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來實現在線旅行.并引出研究主題“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結合單元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其進入學習情境.思考問題.并確定主題——八小時環(huán)游世界.并引導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學習.更是世界文化和生活態(tài)度的學習和了解。
Step 3.確認問題.讀法指導(課堂)
教師組織學生就“八小時環(huán)游世界”的研究主題展開討論.歸納出為實現該夢想應該采取或解決的問題.如:如何使用電腦和網絡的操作步驟.介紹世界的一兩處景點等。并引導學生根據小組的興趣選擇相應的話題。
教師以課文的范文為語言知識講解材料.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相關策略指導.包括閱讀技巧指導、詞匯學習指導等。
【設計意圖】組織研討并確認研究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指導學生找出小組感興趣的話題.并在自主學習前做好知識和技術層面的指導.引導學生從課文出發(fā).走出課本.走向生活。
Step 4.擬定研究方案(課堂)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和分工。做好協調、幫助學生解決方案制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屏幕上顯示本研究性學習的任務計劃表、評價表、推薦在線詞典和在線旅游網站等.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設計意圖】小組成員討論.確定研究角色.明確分工。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協商、交際交流的能力。
Step 5.讀法遷移.探究學習(課外)
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堂上的閱讀方法進行讀法遷移.用于小組的問題探究上.對學生進行線上、線下的研究性學習指導.并提供適當和必要的幫助和引導.對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個別和小組指導.提醒學生在網上檔案袋里及時提交過程性材料。
【設計意圖】進行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谡n堂的讀法指導.此環(huán)節(jié)主要實現讀法遷移、研究學習和綜合實踐的過程.教師需扮演指導者、幫助者和監(jiān)督者的角色.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Step 6.研究成果展示(課堂&網絡)
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現場展示情境以及網上展示的渠道.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方式.如報告、幻燈片報告、展板、海報等.并做口頭的匯報。
在交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所提到的專題.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知識體系。
【設計意圖】有學習過程就有成果展示.通過各小組的展示.既是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呈現.更是思想、內容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
Step 7.反饋與評價
根據在線練習的完成情況.對其中有共性的問題做適當講評。
【設計意圖】通過反饋和評價幫助學生自評、小組間互評以及教師評定學習成果和理解效果.有助于之后研究性學習的提升。
該教學設計思路在實踐過程中應注重過程性材料.包括文本、圖片、音樂、視頻影像等.并對以上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提醒其他小組成員認真做好筆記.填寫評價表.思考其他小組成果展示的思想和內容.積極交流。
6.以有效評價為落腳點的評價方式與評價方案設計。筆者在備課時基于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別預設了不同思路的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所對應的評價方式和方案。
①基于教材體系的教學評價
核心問題如何通過一定的閱讀技能理解文本如何運用所學在生活中使用電腦和互聯網實際操作.瀏覽在線旅行網站并獲取信息如何從本課時文本閱讀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對英語的興趣.和對生活及中國和世界文化的熱情評價方式與方案通過一系列略讀、尋讀、細讀的閱讀過程.完成包括段落大意配對、回答問題、填空、判斷句子正誤、選擇合適的答案等相應的反饋練習.來檢測是否理解了文本的內容口頭練習:讓學生兩人一組.用英語描述如何上網操作打開網頁并瀏覽網站的具體步驟實際操練:請一位學生上臺實際操作電腦.邊用英文講解邊使用電腦演示個人口語表達:談談自己最愛紐約城的哪個景點同伴討論:為不同類別的人提供旅游建議小組合作:使用所學和已有的知識.談談可以帶祖母在線游覽中國的哪些城市.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和文化課后拓展:利用電腦和網絡收集更多的世界各地的旅游信息.并制作海報
②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的教學評價
主要通過“成果展示”中小組不同形式的展示.如海報、幻燈片報告、研究報告、展板和口頭呈現.以及“反饋與評價”中的在線練習.來反饋和檢測學生對研究主題的理解和小組合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