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元湘 祁 琳 陳 穎 曹曦東 伍 越 郭龍梅 曹幫華
(1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黃河下游森林培育國家林業(yè)局重點實驗室山東泰安271018;2卡迪夫大學(xué)地理與城市規(guī)劃學(xué)院英國卡迪夫CF10 3XQ)
地被竹主要指一些枝繁葉茂、適宜修剪、遮擋性強,且具有較強延展能力的竹種[1],是能迅速覆蓋地面的低矮灌木型竹類植物,具有觀稈、觀葉、觀叢等多種觀賞價值。地被觀賞竹的特點是易于繁殖,能夠很快形成覆蓋,適應(yīng)能力強,養(yǎng)護(hù)管理粗放,能保持連年不衰,種植后無須經(jīng)常更換。高度在1 m以下的觀賞竹類適宜作地被植物或在樹木下層配置,與自然散置的觀賞石相結(jié)合,極富自然雅致的情趣。觀賞地被竹種主要有鋪地竹、菲白竹、鵝毛竹、黃條金剛竹等。這些竹種竹葉四季常青、大小寬窄各不相同,具備很高的美學(xué)價值,特別是菲白竹變異后的葉子帶有黃色或者白色條紋,其觀賞價值更高,是優(yōu)良的地被類觀賞竹種[2]。對地被觀賞竹的光合特性[3-4]、發(fā)筍規(guī)律[5-6]、生長特性[7]、抗逆性[8]等均有相關(guān)研究報道,但對地被觀賞竹擴展競爭能力研究較少。本研究對山東省東平縣第二苗圃栽植的4種觀賞地被竹進(jìn)行調(diào)查,探討和比較其擴展競爭能力,以期為地被竹在園林觀賞中的應(yīng)用提供參考。
研究地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第二苗圃,位于東經(jīng) 116°20′—117°59′、 北緯 35°38′—36°28′, 屬暖溫帶季風(fēng)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降水量600~800 mm,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年均相對濕度65%。年均氣溫為12.8℃,極端最高氣溫為40℃,極端最低氣溫為-22℃,無霜期186.6 d。
竹種包括鵝毛竹 (Shibataea chinensis)、鋪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菲白竹 (P.fortunei)、黃條金剛竹 (P.kongosanensisf.aureostriaus)4種,年齡均為3年生;每個竹種內(nèi)及2種竹種交錯地帶中央各設(shè)置3個2 m×2 m的樣方,測量并記錄竹種株數(shù)、株高、地徑及擴展距離。
用Excel軟件作圖,用SPSS17.0軟件進(jìn)行統(tǒng)計分析。
從4種地被竹的株高上看 (圖1),整體上4個竹種間的差異極顯著 (P<0.01),菲白竹>黃條金剛竹>鋪地竹>鵝毛竹;竹種間兩兩比較,菲白竹與黃條金剛竹間差異不顯著 (P>0.05),鵝毛竹與鋪地竹間差異不顯著 (P>0.05),鵝毛竹與菲白竹、黃條金剛竹間差異顯著 (P<0.05),黃條金剛竹與鋪地竹差異顯著 (P<0.05),菲白竹與鋪地竹差異顯著 (P<0.05)。
圖1 地被竹間的株高差異
從4種地被竹的地徑上看 (圖2),整體上4個竹種間的差異極顯著 (P<0.01),鵝毛竹>鋪地竹>菲白竹>黃條金剛竹;竹種間兩兩比較,鵝毛竹與鋪地竹差異不顯著 (P>0.05),菲白竹與黃條金剛竹差異不顯著 (P>0.05),鋪地竹與菲白竹差異不顯著 (P>0.05),鵝毛竹與菲白竹差異顯著 (P<0.05),鵝毛竹與黃條金剛竹差異顯著 (P<0.05),黃條金剛竹與鋪地竹差異顯著 (P<0.05)。
圖2 地被竹間的地徑差異
從4種地被竹單位面積的株數(shù)上看 (圖3),整體上4個竹種間差異顯著 (P<0.05),菲白竹>鋪地竹>鵝毛竹>黃條金剛竹;竹種間兩兩比較,菲白竹的密度顯著高于鵝毛竹和黃條金剛竹 (P<0.05),菲白竹與鋪地竹間的差異不顯著 (P>0.05),鵝毛竹與黃條金剛竹、鋪地竹間的差異不顯著 (P>0.05),鋪地竹與黃條金剛竹差異不顯著 (P>0.05)。
圖3 地被竹間的密度差異
從4種地被竹的擴展距離看 (圖4),整體上4個竹種的擴展距離差異極顯著 (P<0.01),鵝毛竹>黃條金剛竹>鋪地竹>菲白竹,菲白竹的擴展距離顯著小于其他三者 (P<0.05),鵝毛竹、黃條金剛竹及鋪地竹三者之間兩兩差異并不顯著 (P>0.05)。
圖4 地被竹間的擴展距離差異
從交錯地帶不同地被竹種的株數(shù)比例 (圖5)可以看出,在黃條金剛竹和鋪地竹交錯區(qū),黃條金剛竹株數(shù)所占的比例顯著高于鋪地竹 (P<0.01),表明黃條金剛竹擴展時的競爭能力大于鋪地竹;在鵝毛竹與菲白竹的交錯區(qū),鵝毛竹株數(shù)所占的比例高于菲白竹,但差異并不顯著 (P>0.05),表明鵝毛竹擴展時的競爭能力大于菲白竹;在菲白竹與黃條金剛竹的交錯區(qū),菲白竹株數(shù)所占的比例高于黃條金剛竹,但差異并不顯著 (P>0.05),表明菲白竹擴展時的競爭能力大于黃條金剛竹。
圖5 交錯地帶不同地被竹的株數(shù)比例
4種觀賞地被竹高生長排序是菲白竹>黃條金剛竹>鋪地竹>鵝毛竹,地徑生長的排序是鵝毛竹>鋪地竹>菲白竹>黃條金剛竹,菲白竹與黃條金剛竹長的高徑比大,鵝毛竹與鋪地竹的小;單位面積株數(shù)的排序是菲白竹>鋪地竹>鵝毛竹>黃條金剛竹,菲白竹和鋪地竹生長比較密集,鵝毛竹和黃條金剛竹的分布相對來說比較稀疏。
4種地被觀賞竹擴展距離的比較是鵝毛竹>黃條金剛竹>鋪地竹>菲白竹,當(dāng)2種觀賞地被竹相遇擴展競爭的情況下,黃條金剛竹的競爭能力大于鋪地竹,鵝毛竹的競爭能力大于菲白竹,菲白竹擴展時的競爭能力大于黃條金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