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文,劉孟瀟,牛莉霞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葫蘆島 125105)
近年來,我國的重特大煤礦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死亡人數1~2人的小傷亡事故比例仍處于較高水平。事故分析表明[1],小傷亡事故的致因,大多是個人不安全行為導致的操作失誤。礦工的不安全行為常在高水平的心智游移狀態(tài)下出現,伴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因此,探討工作壓力、心智游移與不安全行為3者之間的作用關系,對于有效減少礦工的不安全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學者們對工作壓力、心智游移與不安全行為的研究中,田水承等[2]研究工作壓力個體因素與不安全行為的關系,發(fā)現個體因素、工作壓力對不安全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李乃文等[3]研究指出礦工工作壓力顯著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孫悅[4]、Yanko等[5]提出在駕駛機動車等安全作業(yè)負荷較高的工作中,個體在駕駛中發(fā)生心智游移容易導致跟車距離變短,對周圍的環(huán)境信息視而不見,不會根據前方車輛狀況及時調整駕駛模式等不安全行為;Galera等[6]研究發(fā)現心智游移的發(fā)生嚴重干擾了駕駛任務,導致不安全行為;Vinski等[7]研究發(fā)現個體在強壓情境下,更容易發(fā)生心智游移,實驗中產生了更多的錯誤??梢钥闯觯延械难芯恐环治隽?者之間的關系,缺乏對礦工工作壓力、心智游移與不安全行為3者作用關系的研究。
綜上所述,通過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以礦工為研究對象,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構建礦工工作壓力、心智游移與不安全行為的關系結構模型,探討3者之間的作用關系,為減少礦工不安全行為提供有效地解決措施。
礦工工作壓力來源于礦工安全生產活動中的憂慮、痛苦和緊張感,礦工長期處于高工作負荷的壓力情境中,煤礦管理者不當的管理方式、專制的領導風格、較小的工作自主權和參與權等因素使礦工無法有效應對工作要求,便會形成一種身心俱疲、壓抑挫敗、緊張茫然的工作壓力狀態(tài)。資源控制理論指出個體使用的注意資源是固定不變的[8],而心智游移會占用部分注意資源,當礦工在較高的工作壓力狀態(tài)下,會降低個體對有效工作安全信息的接收率,進而提高心智游移的發(fā)生率,減少礦工對與工作任務相關的注意資源配置。此外,王曉等[9]提出個體在強壓情境下,心智游移的發(fā)生率增加。據此假設H1:礦工工作壓力顯著正向影響心智游移。
礦工不安全行為是指曾經引起過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礦工的行為。礦工在較高的工作壓力狀態(tài)下,產生一系列不良生理和心理反應,降低了大腦的安全意識水平,提高了操作的失誤率,引發(fā)不安全行為。劉雙躍等[10]研究發(fā)現60%~80%的事故與礦工壓力有關;Britt等[11]指出礦工工作壓力過大時,會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行為選擇,導致事故;Kolta等[12]研究發(fā)現工作壓力可以通過焦慮心態(tài)和工作不滿意度的中介作用影響不安全行為。據此假設H2:礦工工作壓力顯著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
礦工工作壓力越大,識別安全信號的能力越差,導致注意資源的分配不足,增加心智游移的發(fā)生率,生產操作行為失誤,進而引發(fā)不安全行為。據此假設H3:礦工工作壓力通過心智游移間接顯著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
礦工心智游移是指礦工的注意突然遠離此時此刻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任務,轉向不請自來的與當前外部情景無關的內部想法和感覺的現象。當礦工的注意集中于內部想法產生的任務無關信息后,個體對任務無關想法進行精準加工,消耗個體集中于工作任務中的注意力資源,無法再專注于工作中的安全信息,導致錯誤操作率上升,從而引發(fā)不安全行為。此外,He等[13]提出心智游移會降低駕駛速度,影響駕駛員水平方向的視野范圍,引發(fā)不安全行為;Lemercier等[14]提出駕駛心智游移會導致視野變窄,增加認知負荷。據此假設H4:礦工心智游移顯著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
采用多階段抽樣法,從遼寧、山西、內蒙古、河南4省的礦業(yè)集團中隨機抽取10個煤礦企業(yè),根據簡單隨機抽樣原則,從選定的礦工名單列表中隨機抽取30個以上匿名回答問卷。首次調查48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52份,有效率達到94.2% ;正式調查58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52份,有效率達到95.2%。
2.2.1 礦工工作壓力量表
采用國內學者[15]編制的量表,量表共包括工作特征、組織管理和工作無奈感3個維度,40個項目,采用1~5點計分方式,分數越高,表明工作壓力越大。對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個因子,量表信度系數為0.645,效度檢驗系數為0.872,通過信效度檢驗,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表1為AMOS驗證性分析結果,結果顯示模型擬合效果良好。
表1 AMOS驗證性分析結果Table 1 Results of AMOS analysis
注:χ2/df為卡方值與自由度之比;CFI為比較擬合指數;GFI為擬合優(yōu)度指數;IFI為增值擬合指數;NFI為規(guī)范擬合指數;RMSEA為近似誤差均方根,下同。
2.2.2 礦工心智游移調查問卷
在前人對大學生[16]、運動員[17]等群體進行心智游移問卷編制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調研和開放式訪談,從礦工心智游移的誘因(身心狀態(tài)、個人特質、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內容(作業(yè)任務無關、作業(yè)任務過程和作業(yè)任務結果)和結果(積極建構性、消極毀滅性)3方面加以解釋,自行編制礦工心智游移調查問卷,問卷共包含9個維度,71個項目,采用1~5點計分方式,分數越高,表明礦工心智游移水平越高。對問卷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9個因子,問卷信度系數為0.712,效度檢驗系數為0.835,通過信效度檢驗,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χ2/df=2.092,NFI=0.946,CFI=0.954,GFI=0.945,IFI=0.935,RMSEA=0.058,模型擬合效果良好。
2.2.3 礦工不安全行為量表
采用國內學者[18]編制的量表,量表共包括個人安全素質、作業(yè)特性和安全管理3個維度,69個項目,采用1~5點計分方式,分數越高,表明礦工的不安全行為水平越高。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個因子,量表信度系數為0.689,效度檢驗系數為0.804,通過信效度檢驗,驗證性分析結果顯示,χ2/df=4.25,NFI=0.936,CFI=0.924,GFI=0.943,IFI=0.957,RMSEA=0.064,模型擬合效果良好。
通過同一方法偏差檢驗,驗證數據的有效性,采用Harman單因素法,構建單因素、三因素和四因素3個競爭模型,如表2所示。不存在同一方法偏差問題,三因素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
表2 單因素模型、三因素模型和四因素模型擬合指數Table 2 The fitting index of single factor model, three factors model and four factors model
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礦工工作壓力與心智游移(相關系數r=0.184,概率顯著值P<0.01,下同)顯著正相關,與不安全行為(r=0.112,P<0.01)顯著正相關;礦工心智游移與不安全行為(r=0.145,P<0.01)顯著正相關。
首先檢驗測量模型,提出3個可能的競爭模型,分別是:M1,工作壓力對不安全行為有直接影響;M2,工作壓力既能通過影響心智游移進而影響不安全行為,又能直接影響不安全行為;M3,工作壓力完全通過心智游移對不安全行為有影響。采用中介效應分析法[19],分析潛變量之間的路徑關系,如表3所示,模型M2較佳,心智游移是工作壓力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的部分中介變量。
表3 各模型的擬合結果Table 3 Fitting results of models
繼續(xù)探討變量間各維度的相互作用關系,構造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1)礦工工作壓力顯著正向影響心智游移。其中工作特征(路徑系數β=0.31,0.32;概率顯著值P<0.01,下同)、組織管理(β=0.33,0.34;P<0.01)和工作無奈感(β=0.36,0.35;P<0.01)均顯著正向影響身心狀態(tài)和消極毀滅性,且工作無奈感的影響較大;工作特征(β=0.39,0.35,0.29,0.24;P<0.01)和工作無奈感(β=0.31,0.28,0.23,0.21;P<0.01)均顯著正向影響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作業(yè)任務過程和作業(yè)任務結果,且工作特征的影響均較大;組織管理和工作無奈感均顯著正向影響作業(yè)任務無關(β=0.29,0.27;P<0.01),且組織管理的影響較大。
2)礦工工作壓力顯著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其中組織管理顯著正向影響安全管理(β=0.34;P<0.01);工作無奈感和工作特征顯著正向影響作業(yè)特性(β=0.28,0.25;P<0.01),且工作無奈感的影響較大;工作無奈感顯著正向影響個人安全素質(β=0.21;P<0.01)。
3)礦工工作壓力通過心智游移間接顯著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其中工作特征(β=0.31,0.32;P<0.01)、組織管理(β=0.33,0.34;P<0.01)、工作無奈感(β=0.36,0.35;P<0.01)先顯著正向影響身心狀態(tài)和消極毀滅性,身心狀態(tài)(β=0.39,0.24;P<0.01)和消極毀滅性(β=0.22,0.35;P<0.01)再顯著正向影響個人安全素質和安全管理,身心狀態(tài)和消極毀滅性是工作特征/組織管理/工作無奈感—個人安全素質/安全管理的部分中介變量;工作特征(β=0.39,0.35;P<0.01)和工作無奈感(β=0.31,0.28;P<0.01)先顯著正向影響自發(fā)思維和注意失控,自發(fā)思維(β=0.23,0.22,0.25;P<0.01)和注意失控(β=0.21,0.27,0.24;P<0.01)再顯著正向影響個人安全素質、作業(yè)特性和安全管理,自發(fā)思維和注意失控是工作特征/工作無奈感—個人安全素質、作業(yè)特性和安全管理的部分中介變量;組織管理和工作無奈感先顯著正向影響作業(yè)任務無關(β=0.29,0.27;P<0.01),作業(yè)任務無關(β=0.24;P<0.01)再顯著正向影響作業(yè)特性,作業(yè)任務無關是組織管理/工作無奈感—作業(yè)特性的部分中介變量。上述結果表明,礦工工作壓力主要通過身心狀態(tài)、消極毀滅性、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和作業(yè)任務無關對礦工不安全行為產生影響。
4)礦工心智游移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其中身心狀態(tài)(β=0.39,0.24;P<0.01)、個人特質(β=0.36,0.31;P<0.01)和消極毀滅性(β=0.22,0.35;P<0.01)均顯著正向影響個人安全素質和安全管理;自發(fā)思維(β=0.23,0.22,0.25;P<0.01)和注意失控(β=0.21,0.27,0.24;P<0.01)均顯著正向影響個人安全素質、作業(yè)特性和安全管理;作業(yè)任務無關(β=0.24;P<0.01)顯著正向影響作業(yè)特性,表明礦工心智游移的發(fā)生率越高,越容易引發(fā)不安全行為。
圖1 礦工工作壓力、心智游移和不安全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型Fig.1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miners’ work stress, mind wandering and unsafe behavior
1)礦工工作壓力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礦工工作壓力的工作特征、組織管理和工作無奈感導致不安全行為,其中組織管理和工作無奈感影響程度較大。在組織管理方面,管理者應經常和礦工交流,及時發(fā)現礦工的不良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疏導心理障礙,避免專制的領導風格,同時管理者應在組織內部營造一種和諧的工作氛圍,讓礦工感受到組織的支持感;合理制定井下作業(yè)制度并分配好礦工的工作任務,采用規(guī)范的管理方式防范不安全行為。在工作無奈感方面,管理者應提高礦工的參與感與能動自主權,調動礦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生產管理者與安全管理者應加強溝通與交流,保證工作目標的和諧性,防止礦工因過高的角色沖突而產生對工作的緊張感,進而導致不安全行為的發(fā)生。
2)礦工心智游移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主要是通過身心狀態(tài)、個人特質、消極毀滅性、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和作業(yè)任務無關對個人安全素質、作業(yè)特性和安全管理的影響,引起不安全行為。工作中的心智游移容易使礦工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出現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操作不當,增加失誤的頻次,同時心智游移容易使礦工的注意資源分配不足,出現注意的疏忽,從而引發(fā)不安全行為。因此在安全生產的現場,管理者應及時發(fā)現長期處于心智游移的礦工,并通過加強安全信號刺激的強度、對礦工定期進行正念訓練、任務參與訓練以及警覺訓練等方式有效降低心智游移水平,管控礦工的不安全行為。
3)礦工工作壓力正向影響心智游移。礦工工作壓力各維度均顯著正向影響心智游移的身心狀態(tài)和消極毀滅性。工作特征和工作無奈感均顯著正向影響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作業(yè)任務過程和作業(yè)任務結果;組織管理和工作無奈感均顯著正向影響作業(yè)任務無關。因此,管理者應切實幫助礦工解決實際問題,減少礦工的工作壓力水平,有效降低心智游移的發(fā)生率。
4)心智游移是礦工工作壓力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的部分中介變量。礦工工作壓力各維度主要通過影響心智游移的身心狀態(tài)、消極毀滅性、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和作業(yè)任務無關等維度來影響不安全行為,因此從本質上講,降低工作壓力和心智游移水平,可以有效減少礦工的不安全行為。
綜上可知,當礦工處于巨大的工作壓力下,有限的注意將不能完全集中于工作任務中,導致心智游移的發(fā)生,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引發(fā)不安全行為。這符合前人的研究結果[2-3,7-8,10]。
1)構建了礦工工作壓力、心智游移與不安全行為的關系模型。其中,礦工工作壓力各維度顯著正向影響礦工不安全行為;礦工心智游移的身心狀態(tài)、個人特質、消極毀滅性、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和作業(yè)任務無關顯著正向影響不安全行為;礦工工作壓力各維度均顯著正向影響心智游移的身心狀態(tài)和消極毀滅性,工作特征和工作無奈感均顯著正向影響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作業(yè)任務過程和作業(yè)任務結果;組織管理和工作無奈感均顯著正向影響作業(yè)任務無關。心智游移的身心狀態(tài)、消極毀滅性、自發(fā)思維、注意失控和作業(yè)任務無關維度是工作壓力到不安全行為作用的部分中介變量。
2)在礦工不安全行為的管理中,通過干預礦工的工作壓力和心智游移,減少不安全行為。管理者應密切關注礦工的工作壓力水平,不斷改進組織管理方式,避免專制的領導風格,切實幫助礦工解決實際問題,及時發(fā)現并疏導工作壓力很大的礦工,同時對礦工定期進行正念訓練、任務參與訓練以及警覺訓練有效降低心智游移水平,減少礦工的不安全行為。
3)文中僅采用橫斷面數據探討了礦工工作壓力、心智游移與不安全行為3者的靜態(tài)關系,未來的研究可擴大取樣范圍,探索不同作業(yè)階段礦工工作壓力、心智游移與不安全行為的變化規(guī)律,以期獲得更具價值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