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賓
(樂山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四川樂山 614000)
近十年來,蘇格蘭政府更加關注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例如在2000年出臺的《蘇格蘭學校教育法》規(guī)定了學前教育的免費性質,還在《兒童與青少年法案》中引入了“早期學習和兒童護理” (即early learning and childcare,簡稱ELC)這一特定詞語,來指代0歲到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即我們常說的學前教育。這一變化突出了蘇格蘭對兒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即兒童早期不僅僅包括保育,還應該將學習放在關鍵位置,以期為兒童進入小學中學后的成功準備必要的知識與能力。而在這些政策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體系化的學前教育課程政策。課程政策或指南本身是衡量學前教育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蘇格蘭在這一方面無疑走出了堅實一步。
在蘇格蘭,一個普遍共識是認為可獲得性的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可以縮小社會不公平。蘇格蘭政府的目標是使蘇格蘭成為“世界上兒童成長最好的地方”,并讓所有的兒童都能在生活中獲得最好的人生開始。因此蘇格蘭政府在逐步建立一個靈活性、可獲得和可負擔的高質量ELC整體體系。擴大ELC的權利范圍也被視為提高蘇格蘭經(jīng)濟長期增長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蘇格蘭學前教育的機構設立多樣化,有幼兒園、幼兒班、托兒所、兒童中心和家庭中心等。幼兒園和幼兒班通常在學期期間開放(每年38周)。兒童中心和家庭中心通常全年開放。免費的早期學習和托兒安置由地方當局分配,會考慮家長的需求,但分配取決于當?shù)氐目捎眯院偷胤疆斁值恼猩?。免費政策有時長限制,通常每個孩子每年600小時,超過需要家長購買相關服務。政府近年來正在逐步加大免費力度。蘇格蘭的學前教育一日生活或者一周安排都在國家頒布的學前課程政策指導下進行,形式比較靈活,主要是為了保障兒童自由發(fā)展的權利。其師生比由《國家護理標準》(2017年12月審定)決定(見表1)。[1]
表1 蘇格蘭學前教育師生比
蘇格蘭的學前教育課程政策體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卓越課程》(Curriculum for Excellence,簡稱CFE)。第二個部分是《早期課程建設2(2007):主動學習》(Building the Curriculum 2: Active learning in the early years)。第三個是《0-3歲:蘇格蘭兒童和家庭的積極成果》 (Pre-Birth to Three: Positive Outcomes for Scotland’s Children and Families)。該體系結構比較完整,各有側重,后兩部分是對第一個部分的補充和指導細化。
《卓越課程》(CFE)被稱為蘇格蘭教育史上最雄心勃勃的教育變革項目之一。CFE致力于為3至18歲的所有兒童和青少年創(chuàng)建一個統(tǒng)一的課程指南。它旨在確保知識獲取、理解能力和技能發(fā)展之間的更好平衡,以使年輕人具備學習、生活和現(xiàn)代世界所需的工作技能。該課程指南包括從3歲到15歲的一般通識性教育,以及高中階段(16-18歲)更專業(yè)化的學習。
該課程指南將識字、算術、健康和幸福置于所有學習的中心。它強調了學習作為學校精神和生活、學習組織方式和跨學科工作的重要組成。它還鼓勵在學校內外的年輕人的個人成就,除了學校為基礎的學習外還應通過伙伴關系來支持學習,如加入商業(yè)、藝術和社區(qū)組織。
1.課程目標
《卓越課程》目標在于讓每個兒童成為成功的學習者、自信的個人、負責的公民和有效的貢獻者并為此向青少年的學習提供支持和指導,以幫助發(fā)展他們這四種能力。同時,課程還應該可以起到補充家庭和社區(qū)的作用。四個核心能力(見表2)。
表2 《卓越課程》四個核心能力
2.實施策略和課程設計原則
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主要策略依賴于三個方面,分別是學習環(huán)境、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組織學習的方式。
學習環(huán)境強調尊重和建設性,學校和其他教育環(huán)境可以通過尊重學習者的生活來培養(yǎng)他們的尊重、責任和寬容,并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在自己社區(qū)里實踐。學校也要注意幫助孩子培養(yǎng)信心和抱負。
教學方法強調靈活性和綜合性,方法的選擇要基于每種特定的學習,關注兒童主動建構。組織學習的方式要考慮不同領域經(jīng)驗的融合,并通過學校生活的日常經(jīng)驗積累、社會交往以及校外活動、大型活動和慶祝活動等實現(xiàn)。
課程的設計原則有以下方面:挑戰(zhàn)性與投入性;內容有廣度;延續(xù)性;內容有深度;個性化和可選擇性;一致性;關聯(lián)性。這些原則適用于所有階段,但會根據(jù)年齡段又有所側重。例如在3-6歲階段,更強調內容有廣度,這樣可以給幼兒帶來更豐富的早期經(jīng)驗。同時,個性化和可選擇性也是這一年齡段的重點,關注的是兒童個性以及自我意識的發(fā)展。[2]
《早期課程建設2(2007):主動學習》是為學前兒童以及小學低年級兒童的主動學習提供的指導性文件。主動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實行《卓越課程》里面的四個核心目標。
文件中把學前教育和小學早期均作為“早期教育”,并認為主動學習是這兩個階段里一種相似的學習方式,對兒童今后的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的建立至關重要。主動學習方式主要有:自發(fā)游戲;有計劃性和有目的性的游戲;調查與探索;活動與生活體驗;聚焦學習與教學。
主動學習的含義主要就是主動建構,是兒童意識、思維和行動參與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改變,教師主要是提供一個有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為學習者提供幫助,并通過鼓勵、經(jīng)驗的拓展來進行診斷困難和提供支持,最終是學習者掌握學習過程并參與創(chuàng)造經(jīng)驗。[3]
旅游,不是旅游業(yè),作為一個源遠流長的人類行為,在這種行為背后必有其深厚的人性基礎,但目前關于旅游起源和本質的研究中,還極少有從進化論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的文章。而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其自然選擇學說可以說是科學界公認的一個劃時代的正確理論。“今天,科學家們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信心來確信達爾文學說,正如他們確信原子的存在或微生物引發(fā)了傳染病一樣?!盵]13對于進化論的正確性,哈佛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史蒂文·平客(Steven Pinker)也曾說道:“達爾文學說是‘正確’的,不是因為專家這樣認為,也不是因為有什么世界觀如此宣稱,而是因為有不可辯駁的證據(jù)證明著這一點?!盵]封底
《0-3歲:蘇格蘭兒童和家庭的積極成果》主要是為0-3歲兒童的保育教育提供家庭指導,反映了蘇格蘭政府在對0-3歲兒童發(fā)展的重視,也順應了當前世界對早期教育的逐漸關注。文件除了闡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之外,主要的內容就是提出了四大關鍵保教原則和九個實現(xiàn)原則的要素。
四大關鍵保教原則分別是:1)兒童權利。兒童權利主要是指1989年的《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兒童權利,同時還有在此基礎上蘇格蘭國內各項法律中涉及的兒童權利。2)良好關系。嬰兒與成年人的良好關系對其發(fā)展極其重要。每個成年人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在為兒童建立良好關系的責任。3)積極保育。了解、尊重呵護兒童,積極喂養(yǎng)、充滿愛心,提供時間和陪伴。4)尊重兒童??粗貎和挠^點、興趣,鼓勵自尊,相互尊重,主動協(xié)商,建立溫暖互惠的關系。
九個實現(xiàn)原則的要素分別是:科學正確的教師角色;積極回應兒童;重視銜接與轉換;觀察、評估和規(guī)劃;伙伴關系;健康與幸福;識字和算術;環(huán)境;游戲與玩耍。每個要素都有對應的解釋和實施指導,能夠為成年人在0-3歲兒童的照料教育上提供幫助。[4]
縱觀蘇格蘭的學前教育課程政策的內容,里面有很多值得國內借鑒的地方。尤其是國內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當前學前教育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已經(jīng)產生了很多變化,《綱要》也需要進一步更新和修訂。
蘇格蘭的學前教育課程政策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幼兒教育的課程指南納入到全國統(tǒng)一的《卓越課程》之中,通過統(tǒng)一的課程指南來奠定兒童持續(xù)性的學習和發(fā)展,掌握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知識與技能。這種統(tǒng)一性除了表現(xiàn)在統(tǒng)一的課程目標,統(tǒng)一的課程實施策略和設計原則外,還表現(xiàn)在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學習方式的統(tǒng)一。在《早期課程建設2(2007):主動學習》中特別強調的“主動學習”就是幼兒和小學早期兒童統(tǒng)一的學習方式,對國內的學前課程建設有借鑒意義。幼兒教育階段和小學教育雖然是不同的階段,但在教育層面,一些理念、教育方式方法其實是相統(tǒng)一的。過于著重劃分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界限,必然會忽視教育的延續(xù)統(tǒng)一性。因此,可以考慮提升課程政策內容的統(tǒng)一性,并補充相關內容例如進一步擴展0-3歲課程內容指導,探索幼兒教育和其他教育階段的共同特征,保證兒童學習的延續(xù)性和整體性。同時,加強小學階段對于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銜接意識,不能只靠幼兒園在做幼小銜接課程。
兒童的學習究竟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這在蘇格蘭《早期課程建設2(2007):主動學習》這個簡短但有意義的文件中有明確說明,即是主動學習。兒童在自我主動的建構中形成必要的學習品質。對兒童學習過程中學習品質的重視,已成為近些年來國際上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共識。例如國內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也提到了“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這一點國內和國外都是一致的。但目前國內在這一方面的關注度還是不夠,學習品質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實踐的教育教學中,首先要更新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堅持對兒童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認真努力、樂于探究等各種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而不是只關注知識技能的掌握。其次,要提升家長的育兒理念。明確兒童自身的學習方式,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培養(yǎng)品格和良好個性。再次,可以如蘇格蘭政府一樣出臺專門的關于“主動學習”的政策文件,讓全社會深度理解兒童這一群體,尊重兒童的學習方式和主動性。
政策的頒布和執(zhí)行必須要有實踐意義,這就需要加強政策的實施指導。這一點在蘇格蘭學前教育課程政策中有明確的體現(xiàn)。例如《早期課程建設2(2007):主動學習》中提出了一些反思性建議和反思性的自我評估要求。在《0-3歲:蘇格蘭兒童和家庭的積極成果》中,四大關鍵保教原則和九個實現(xiàn)原則的要素均有詳細的指導建議。例如其中的“環(huán)境”這一要素,文件中將環(huán)境的標準進行了說明,通過舉例來說明如何創(chuàng)設積極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和資源的建設、戶外資源的利用也都有說明,同時還有反思和行動指導建議、供成年人討論的案例、相關科學研究成果等。這些操作性較強的內容有利于政策的落實,也考慮了政策的學習者的需要,反映了政策本身的“服務”屬性,而不是過于命令式的行政指示。對于國內來說,政策應為實踐服務的意識有必要加強,政策文件理應更加關注一線實踐者以及幼兒教師的實際需要,關注其困難,以提供必要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