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
夏爍說,“我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讓自己費心勞神地開始寫作是因為一個我?guī)缀醪徽J識的人的死?!比耸篱g,可以說得清清楚楚的源頭往往未必就是真正的源頭,但是,極其可能有著特別的文學況味。起初,她的幾篇作品,確乎與死亡相關,如《水上漂》,如《夜夜夜夜》。不過,有時當我們慣于借助或通過死亡才能將一個故事講下去或收束住,也可能是一種文思的疏懶或匱乏。漸漸地,可以發(fā)現(xiàn),她在變,在化轉(zhuǎn),譬如新近的短篇《讓這夜晚繼續(xù)》便是在思考人要如何活著,如何在一個個縫隙中保持自我小小的整全和尊嚴。
小說將太多事情都塞進一天之中。文學史上,不乏作品以一天來書寫人的一段經(jīng)歷甚至整整一生,遙遠而漫長的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切近而簡短的如陳村和田耳各自寫下的《一天》。夏爍一開篇便明確了時間:“來看畫的太太約了周一,上午九點?!倍适掳l(fā)生得比這要早,女主人公因坐了摩的才免于遲到。接下來作者用不小的篇幅寫高官夫人,寫畫家,寫她的同學,但是熱熱鬧鬧的這一切悄悄變得不那么重要,或者說兀自失了重。一個人可以在高格調(diào)的地方接待高官夫人,可以和文化記者傾談,可以觀察并評斷實習生或同事,可以品鑒藝術(shù)家閃閃發(fā)光的履歷,但還是要面對回家之路。
回家之路和來時之路是同一條。作者在這條路上變晝?yōu)橐?,撒豆成兵,整體完成度還不是那么自然、有力,一些細節(jié)尚較為刻意或缺乏彈性,但是敘事意圖與脈絡是清晰的,尤其是總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橫生出來,令故事波轉(zhuǎn)。女主人公再次乘坐那輛摩的,便見有警察指稱摩的司機非法營運,她以女友的姿態(tài)助他逃過此小劫。再后來,摩的司機又出現(xiàn)了。這時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摩的司機提出跟她交朋友,她一點點萌生恐懼和厭煩,甚至“想到過報警”。
接下來的轉(zhuǎn)換是小說中的一個鮮亮之處。摩的司機開始跟她商量“借你們畫室的畫用一下”,說到底就是盜版以獲利。她拒絕了,但作者依舊不肯罷手,最后又讓女房東幾乎是將她趕向另一個住所,尷尬與屈辱之際,摩的司機再度出現(xiàn)。夜色之下,她面臨抉擇,如果告訴勢利的女房東來者不是自己的(男)朋友,眼前的困局如何擺渡?但真的說是,困境或可暫時渡過,卻又將陷入新的困境——接下去的長夜以及新的一天如何面對?
這已不是簡單的情感或利益故事,而是因了人的身份、差距與欲念而生出的困局。于是,開頭那些對經(jīng)濟和身份差異的熱鬧描寫,又慢慢恢復了些氣血和分量。不少人恐怕會為這個略有歐·亨利意味的結(jié)局而一凜。
人和人之間生出了越來越森嚴而無形的階層分化乃至等級區(qū)隔,這種生態(tài)引人深思。畫家名人對于來實習的她處于一種優(yōu)越的位置;高官夫人對于她處于優(yōu)越位置;她即便因摩的而享受到便利,但她一直保持優(yōu)越感;一天將要結(jié)束,望著車窗外周而復始的奔波者,她感到自己正走在改變世界的路上,于是“從容了起來”;摩的司機想掙快錢掙大錢,想和體面的姑娘交朋友,但一切談何容易,這尤其和他著迷于開摩托的理由——“風馳電掣的感覺”——形成諷刺性的對比。
因為身份、知識、地位等,準備讀研的女大學生不可能真的理解或接納摩的司機,摩的司機也難以完成傳說中的逆襲或上升。夏爍曾講過一句話,“我和‘我待在一起”,可以說,第二個“我”是作者虛構(gòu)或建構(gòu)的“我”,不斷分身的“我”,期待成為而又懼怕成為的“我”,作為展示的我,甚至偽裝的“我”,相反的“我”,終究,那是作為他者的“我”。道德、品味、虛榮、資本和權(quán)力等不斷在塑造另一個“我”。
太多因素相互疊加、捆綁,將一個個人置于局促的時空之中,獲得暫時靜好的人又可能輕慢或忽視那些尚未獲得靜好的人。
她說,“盜版是侵權(quán),違法的”,摩的司機說,“那個警察攔著我的時候,不是也說非法營運嗎?是你幫我啊。今早你如果不坐我的車,肯定就遲到了。那個時候你怎么不說什么非法不非法?”這是小說中最為動人也最具悖論性的對話,它揭示了小說的一個內(nèi)核:無論多么盛大的時代依然可能是貧乏的,是過渡性的,各種人除了自身的困境,也和社會一起處于法律、經(jīng)濟、文化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局限之中。自由、信任與愛是最為寶貴的,卻也往往最不易抵達。
就此篇作品而言,作者有些忙于推進情節(jié),重點和銳度不夠凸顯,故事還可更自在、渾然并富于紋理,語言上也還能更精煉而柔韌,不過和她以往作品一樣頗可珍視之處在于,作者一直在努力去實現(xiàn)文學對現(xiàn)實的“一瞥”和“一擊”。
就是這樣,不斷變奏的故事在一天之內(nèi)發(fā)生,而且主要就集中于白晝(也可視為夜色一直在向白日滲透),總是有一些物事強行插入,將虛構(gòu)人物的生活和心情分為兩半,然后又是一次切分,而被分開的部分又不斷轉(zhuǎn)化、碰撞、蕩曳,主人公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接下去的故事發(fā)展。這也可以說就是微觀化了的真實人生。人的一生充滿了這樣那樣的插入語、插入的段落,它們不斷變換樣貌,有時甚至會直接僭越為主要劇情,成為常態(tài),改寫我們的人生。即便那些似乎很不重要的插入語句,依舊可能埋下種種幽微的伏筆,構(gòu)成命運的暗流與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