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婷,韓 彬
(1.山西省心血管病醫(yī)院神經內科,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功能科,山西太原030024)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腦梗死的發(fā)病率、患病率、致殘率、致死率明顯升高,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隨之而來的是給家庭、社會帶來的生活、經濟負擔顯著加重。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血、缺氧而發(fā)生的軟化壞死,進而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1-2]。急性腦梗死起病急,進展快,致殘率、致死率高,由于普通大眾對腦梗死疾病的認識有限,所以能在溶栓或者介入治療時間窗內接受治療的患者比例非常低,因此積極有效的內科治療顯得尤為重要?,F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發(fā)病48 h內的急性腦梗死住院患者,觀察依達拉奉聯合丁苯肽治療早期急性腦梗死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發(fā)病48 h內的急性腦梗死住院患者,其中男61 例,女 43 例,年齡 36~77 歲,平均(60.2±5.3)歲,隨機分為聯合組和單藥組,每組52例。兩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NIH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②經頭顱MRI或者頭顱CT證實為急性腦梗死,排除腦出血;③發(fā)病48 h內未溶栓患者。
根據中國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常規(guī)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公司)、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舒血寧(神威藥業(yè))70 mg/d,靜脈滴注,注射用奧拉西坦(石藥集團)4 g/d,靜脈滴注,余根據患者血壓血糖等情況給予對癥治療。單藥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先聲藥業(yè))30 mg,加入到1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2次/d。聯合組:在單藥組基礎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100 mL,靜脈滴注,2次/d。
對比治療第1天、第14天、3個月后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定)。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第14天、3個月后聯合組和單藥組NIHSS評分與本組治療第1天比較明顯降低(P<0.05),且3個月后聯合組比單藥組NIHSS評分下降更明顯。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第 1 天比較,1)P<0.05;與單藥組相同時間段比較,2)P<0.05
?
治療第14天聯合組與單藥組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3個月后聯合組與單藥組AD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評定比較 (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評定比較 (分,±s)
注:與單藥組相同時間段比較,1)P<0.05
?
住院第2天和3個月后隨訪,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急性腦梗死發(fā)生后,受累部位腦組織因缺血而發(fā)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缺血早期腦細胞內外酸中毒,抑制線粒體電子呼吸鏈,導致ATP合成障礙,誘導形成自由基和脂質過氧化物,自由基可損害線粒體膜,導致能量合成障礙;由于細胞離子失衡,大量Na+、Cl-內流,導致細胞酸中毒加劇,細胞水腫;大量Ca2+內流導致興奮性氨基酸釋放,并激活NO合成酶產生大量NO,產生神經毒性;蛋白質合成對腦血流量降低特別敏感,炎癥反應可造成微循環(huán)障礙等,最終導致神經細胞凋亡,腦組織壞死[3]。
丁苯酞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與自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結構相同。丁苯酞可通過阻斷腦缺血所致腦損傷的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主要機制為通過維護線粒體結構和功能,促進微循環(huán)形成保護腦組織[4-6],還可能通過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腦血管內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釋放,降低細胞內鈣濃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改善中樞神經功能的缺損,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并具有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明顯縮小腦缺血的梗死面積,減輕腦水腫,改善腦能量代謝和缺血腦區(qū)的微循環(huán)和血流量,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并可改善線粒體代謝,促進新生血管形成。大量臨床研究也證實了丁苯酞能明顯改善中樞神經功能缺損,證實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4-5]。
依達拉奉是腦保護劑(自由基清除劑)。動物實驗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靜脈給予依達拉奉,可阻止腦水腫和腦梗死的進展,并緩解所伴隨的神經癥狀,抑制遲發(fā)性神經元死亡。臨床研究顯示N-乙酰門冬氨酸(NAA)是特異性的存活神經細胞的標志,腦梗死發(fā)病初期含量急劇減少。依達拉奉可抑制梗死周圍局部腦血流量的減少,使發(fā)病后第28天腦中NAA含量明顯升高。總之,依達拉奉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可減輕腦缺血引起的腦水腫及組織損傷,達到保護腦組織的作用,已在臨床廣泛應用[7]。
本資料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用藥基礎上,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與單用依達拉奉治療比較,可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提高生活質量,且未發(fā)生明顯肝腎損害及其他不良反應,故認為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有很好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