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藏林周縣切瑪礦區(qū)鉛多金屬礦地質特征與找礦標志研究

      2018-11-05 03:49劉冬燕
      西部資源 2018年4期
      關鍵詞:矽卡巖黃鐵礦巖性

      劉冬燕

      摘要:切瑪礦區(qū)處于岡底斯多金屬成礦帶東段,具良好的成礦地質背景,屬拉薩—墨竹工卡鉛鋅成礦區(qū),林周一直孔成礦帶。礦區(qū)位于岡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南緣的岡底斯陸緣火山—巖漿弧的東段,南鄰雅魯藏布江結合帶,礦區(qū)出露基巖地層主要有:古近系帕那組(E2p);上三疊統(tǒng)至下侏羅統(tǒng)甲拉浦組(T3J1j);上三疊統(tǒng)麥隆崗組(T3m)。在礦區(qū)中南部發(fā)育三條斷裂構造,本礦床的形成是由有利的層位和巖性、巖漿巖、斷裂構造所共同決定的。成礦熱液侵入碳酸鹽地層并與其發(fā)生接觸交代作用成礦,因此本礦床為典型的矽卡巖型鉛多金屬礦床。

      關鍵詞:西藏;切瑪礦區(qū);鉛多金屬礦;地質特征;找礦標志

      1.地層

      礦區(qū)出露基巖地層主要有:古近系帕那組(E2p);上三疊統(tǒng)至下侏羅統(tǒng)甲拉浦組(T3J1j);上三疊統(tǒng)麥隆崗組(T3m)。現由老至新簡述如下:

      (1)上三疊系麥隆崗組(T3m)。分布于礦區(qū)的中南部,巖性為白——淺灰色厚層狀大理巖巖,厚層—塊狀構造,巖石層理不發(fā)育。地層整體走向近東西,傾向北,傾角60-70°,厚度大于1000米,往東西兩頭均延出礦區(qū)之外,與上覆古近系帕拉組第四段(E2p4)地層呈斷層接觸。

      (2)上三疊—下侏羅系甲拉浦組(T3J1j)。分布于礦區(qū)南部,大面積出露。主要巖性為黃褐色中厚層泥質細砂巖、黑色中厚層泥質粉砂巖、黑色泥巖夾黃灰色薄層細粒巖屑石英砂巖、黃褐色薄層粉砂巖、細粒石英砂巖。地層總體走向北西西,傾向北北東,傾角60°~70°,在礦區(qū)東、西、南三個方向均延出礦區(qū)之外,具體厚度不詳,與上覆地層上三疊系麥隆崗組(T3m)呈斷層接觸。

      (3)古近系帕那組(E2p)。區(qū)域上可分四個巖性段,礦區(qū)只出露第三、第四巖性段。古近系帕那組三段(E2p3),僅在礦區(qū)西北部有少量出露,巖性主要為流紋質含角礫凝灰?guī)r、流紋質玻屑凝灰?guī)r、流紋質、英安質角礫熔結凝灰?guī)r。古近系帕那組四段(E2p4),分布于礦區(qū)的中、北部,出露面積較大。巖性主要為安山巖、粗安巖、輝石粗安巖、綠簾綠泥石化輝石安山質凝灰?guī)r、粗安質集塊角礫凝灰?guī)r,厚度大于600m,與三疊系上統(tǒng)麥隆組地層呈斷層接觸。

      2.構造

      礦區(qū)構造形跡較為簡單,受區(qū)域性逆斷裂嘎貢杠斷裂帶的影響,礦區(qū)內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在礦區(qū)中南部發(fā)育三條斷裂構造,編號為F1、F2、F3。三條斷層挾持的三角地帶為麥隆崗組厚層狀、塊狀大理巖、矽卡巖,為礦區(qū)的主要含礦層位,礦區(qū)含礦矽卡巖帶、礦體均受此三條斷層挾持,麥隆崗組南與甲拉浦組、北與帕那組斷層接觸。

      (1)F1斷層:出露于礦區(qū)中部,該斷裂具多期活動性特點,主斷裂面上常具光滑的后期構造滑脫遺跡。根據構造面上的階步特征判斷,具逆斷層陛質,破碎帶內巖石擠壓片理、構造透鏡體、角礫巖發(fā)育,角礫磨圓度較好,大部分呈次棱角狀一渾圓狀,大小0.5m~5cm不等,膠結物為泥質、鈣質。帶內巖石普遍具硅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及褐鐵礦化,未見金屬礦化。該斷層為上三疊系麥隆崗組(T3m)與古近系帕那組四段(E2p4)的分界線,上盤為上三疊系麥隆崗組(T3m),下盤為古近系帕那組四段(E2p4)。

      (2)F2斷層:該斷層位于礦區(qū)西南部,從局部構造面上階步及角礫的磨圓度判斷,具逆斷層性質。斷裂帶內主要由構造角礫巖組成,角礫磨圓度較好,大部分呈次棱角狀-渾圓狀,大小0.5cm~5cm不等,膠結物為泥質、鈣質。局部可見硅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等礦化蝕變現象,該斷層為上三疊統(tǒng)—下侏羅統(tǒng)甲拉浦組(T3J1i)與上三疊統(tǒng)麥隆崗組(T3m)的分界線,下盤為上三疊統(tǒng)至下侏羅統(tǒng)甲拉浦組(T3J1j),上盤為上三疊統(tǒng)麥隆崗組(T3m)。此外,該斷層亦為礦區(qū)主含礦矽卡巖帶SK Ⅰ的南部界線。

      (3)F3斷層:該斷層位于礦區(qū)西南部,具正斷層性質。該構造的形成時間明顯晚于F2斷層,在礦區(qū)東南部切斷F2斷層及含礦矽卡巖帶SK Ⅰ,構成SK Ⅰ的西部界線。斷裂帶內主要由構造角礫巖組成,角礫磨圓度較差,大部分呈次棱角狀一棱角狀,大小0.2cm~3cm不等,膠結物為泥質、鈣質。地表局部可見褐鐵礦化、碳酸鹽化等蝕變現象,該斷層為上三疊統(tǒng)一下侏羅統(tǒng)甲拉浦組(T3J1j)與上三疊統(tǒng)麥隆崗組(T3m)的西部分界線,上盤為上三疊統(tǒng)至下侏羅統(tǒng)甲拉浦組(T3J1j),下盤為三疊上統(tǒng)麥隆崗組(T3m)。

      3.巖漿巖

      礦區(qū)內巖漿活動強烈,巖漿巖分布廣泛,既有大規(guī)模的侵入體,又有巨厚的火山巖層,是岡底斯火山巖漿弧的組成部分。

      (1)火山巖。礦區(qū)古近系地層中古近系帕那組(E2p)火山巖較發(fā)育。區(qū)域上可分四個巖性段,礦區(qū)只出露第三、第四巖性段。主要見有蝕變安山質巖屑凝灰熔巖、流紋質晶屑凝灰?guī)r、流紋巖、安山巖、粗安巖、輝石粗安巖、綠簾綠泥石化輝石安山質凝灰?guī)r、粗安質集塊角礫凝灰?guī)r。

      (2)侵入巖。研究區(qū)內侵入巖主要以隱伏巖體的形式出現,主礦帶部位地表僅見零星露頭,出露于礦區(qū)中西部。北東部巖體大面積出露,呈巖株產出,屬始新世旁多序列托龍單元(E2T),巖型為中細粒含輝石黑云角閃二長花崗巖,巖體與帕那組火山巖之間為侵入接觸。巖石風化程度中等,物理風化較強,沿山坡棱角狀大石塊較多,巖體剝蝕較淺,巖體內部組構不發(fā)育。成礦作用是巖漿作用直接導致的,巖體與三疊系上統(tǒng)麥隆崗組灰?guī)r、大理巖發(fā)生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在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形成多條矽卡巖帶,改造活化了地層中的成礦元素,同時巖體提供了大部分的成礦物質及熱源,在矽卡巖帶內富集成礦。

      4.圍巖蝕變

      礦體圍巖蝕變較強,主要發(fā)生在近礦圍巖中,遠離礦體蝕變明顯減弱。圍巖蝕變類型主要為矽卡巖化、硅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黃鐵礦化及磁黃鐵礦化等。

      矽卡巖化主要發(fā)育在三疊系上統(tǒng)麥隆崗組與巖體的接觸帶,蝕變巖石通常為透輝石矽卡巖、透閃石矽卡巖及石榴子石矽卡巖等。矽卡巖中常包裹有不規(guī)則的大理巖及灰?guī)r透鏡體,二者之間界限清楚。

      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與矽卡巖化緊密相伴;硅化、黃鐵礦化、磁黃鐵礦化與礦區(qū)鉛鋅礦化關系密切,緊密相伴,硅化、黃鐵礦化、磁黃鐵礦化強烈地段,往往就是礦體的產出部位,二者呈正相關關系。礦區(qū)內各類蝕變相互交叉重疊,其中以硅化和磁黃鐵礦化最強烈,且與成礦的關系最為密切。

      5.礦床成因分析

      (1)地層條件。礦區(qū)礦體全部賦存于三疊系上統(tǒng)麥隆崗組地層中,嚴格受矽卡巖帶的控制。麥隆崗組為一套厚層狀灰?guī)r、大理巖,巖石化學性質活潑、滲透性較強、極易溶解、力學性質顯脆性,經構造容易產生破裂,后期從深部侵入的含輝石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與灰?guī)r、大理巖發(fā)生接觸交代變質作用,沿巖體與圍巖的內、外接觸帶形成厚大的矽卡巖帶,呈帶狀、波浪狀展布。麥隆崗組的碳酸鹽巖地層為矽卡巖型礦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地層條件。

      (2)構造條件。礦區(qū)中部出露的F1、F2斷裂構造為區(qū)域性斷裂,該斷裂控制了區(qū)域地層、巖漿巖的展布,該斷裂為礦區(qū)巖漿的侵位、成礦物質的運移提供了通道?;?guī)r、大理巖與巖體的接觸帶為熱液和圍巖發(fā)生交代作用及礦液的沉淀提供了空間,成就了礦區(qū)順矽卡巖帶產出的規(guī)模大小不一的礦體群。

      (3)巖漿巖條件。燕山晚期一喜山早期,含黑云母角閃二長花崗巖在上侵的過程中,在與灰?guī)r、大理巖的接觸部位發(fā)生接觸交代作用,形成順接觸面產出的矽卡巖帶,巖漿攜帶的成礦物質,經接觸交代作用,與麥隆崗組地層進行交代、充填、富集,為礦區(qū)礦化的主要階段,此后,又經歷了巖漿期后熱液活動的進一步疊加改造,使含礦元素在矽卡巖帶中進一步富集成礦。

      總之,本礦床的形成是由有利的層位和巖性、巖漿巖、斷裂構造所共同決定的。成礦熱液侵入碳酸鹽地層并與其發(fā)生接觸交代作用成礦,因此本礦床為典型的矽卡巖型鉛多金屬礦床。

      6.找礦標志

      (1)巖性標志。礦化部位的巖性標志十分清楚,礦區(qū)礦體無一例外均受矽卡巖帶的控制,矽卡巖帶為礦區(qū)找礦的最直接有利的標志。

      (2)巖體(脈)標志。從巖體與礦化體的空間關系來看,礦化地段均有較強的酸性巖漿活動顯示,巖體與碳酸鹽巖的內、外接觸部位為找礦的有利部位。

      (3)氧化標志。盡管礦區(qū)氧化作用較弱,但是地表礦化巖石露頭或礦化轉石表面均有明顯的鐵染現象,是礦區(qū)最直接的找礦標志。

      (4)圍巖蝕變標志。在矽卡巖化、硅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等蝕變強烈地段,預示著鉛鋅礦化體的存在,圍巖蝕變是找礦的間接標志。

      猜你喜歡
      矽卡巖黃鐵礦巖性
      磁黃鐵礦多型礦物學特征與分選行為差異
      一種識別薄巖性氣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激電聯合剖面在判斷矽卡巖型礦床礦體產狀中的應用
      黃鐵礦的吸附性能研究現狀及進展
      K 近鄰分類法在巖屑數字圖像巖性分析中的應用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f the Aketas granite from Fuyun County,Xinjiang: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WorldView—Ⅱ在青海東昆侖求勉雷克塔格地區(qū)矽卡巖型礦床找礦中的應用
      低滲巖性氣藏壓降法計算庫容量改進
      綜合物探在找黃鐵礦中的應用
      基于核Fisher判別的致密碎屑巖巖性識別
      武宣县| 大城县| 漯河市| 德州市| 衢州市| 丰县| 白沙| 舟曲县| 金塔县| 三台县| 札达县| 托克逊县| 诸城市| 安新县| 五华县| 芮城县| 北海市| 吉安市| 安陆市| 博湖县| 绥江县| 莱西市| 宁明县| 定州市| 长宁区| 石台县| 佛坪县| 江源县| 新民市| 浠水县| 高邑县| 万全县| 荥阳市| 贵南县| 乐昌市| 韶关市| 安龙县| 南川市| 桂林市| 旺苍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