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在一般人眼里,優(yōu)秀的推銷員都是那些口若懸河、反應(yīng)靈敏、精明干練的強者,其實并不盡然。有時,那些看起來“傻笨愚呆”“口舌笨拙”“一問三不知”的推銷員,卻屢屢在談判桌上獲勝。原來,他們采用了“裝愚示傻”的謀略,即故意擺出一種“什么都不明白”的愚者姿態(tài),讓強硬的對手“英雄無用武之地”。
談判界津津樂道的一件日美商界談判實例,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一次,日本某公司選派了三名代表同美國一家公司談判。在談判前,日方了解到美國這家公司的談判代表不僅思維敏捷,能言善辯,而且還準(zhǔn)備了充足的資料。顯而易見,要硬對硬、強對強,取勝的把握不大,于是,他們決定使用“裝愚示傻”法來與美國人談判。
早八點,美日雙方正式開始談判。果然不出日本人所料,美方開局就控制了局面。他們利用屏幕向日方詳細地介紹了公司的產(chǎn)品,并信心十足地表示,他們開價合情合理,品質(zhì)優(yōu)良超群。這一演示、介紹過程整整持續(xù)了兩個半小時。在此期間,三位日本代表一直靜靜地坐在談判桌旁,一言不發(fā)。美方主談以為日本人為他們的介紹所吸引,很是高興,便充滿自信地問日方代表說:
“你們認(rèn)為我們所談的如何?”
誰知,一位日方代表禮貌地笑了笑,回答說:“我們不明白。”
這話不亞于晴空霹靂,美方主談的臉上頓時失去了笑容:“你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你們不明白什么?”
另一位日方代表也面帶微笑地回答:“所有的一切我們都不明白?!?/p>
美方主談覺得肝部隱隱作痛,但他還是強作鎮(zhèn)定地問:“你們從什么時候開始不明白的?”
第三位日方代表慢條斯理地答道:“從你將會議室的燈關(guān)了之后開始的?!?/p>
美國人都傻眼了。主談無奈而焦慮地問:“那你們希望我們怎么辦?”
三位日方代表異口同聲地回答:“希望你們再介紹一遍?!?/p>
美國人徹底泄氣了,因為他們實在沒有最初的熱誠和信心,去重復(fù)一次兩個半小時的推銷性介紹。再說,即使他們硬著頭皮這樣做,誰又能保證日方不故伎重演呢?
結(jié)果,精明強干、準(zhǔn)確充分的美國人敗在了“什么都不懂”的日本人手下——要價被壓到了最低碼。
可以說,裝愚示傻法是對付強硬談判對手的有效武器。試想,當(dāng)你和一位根本聽不懂你在說些什么的人交涉時,即使你有再廣博的學(xué)問、再豐富的資料、再嚴(yán)謹(jǐn)?shù)倪壿?、再高深的理論、再精辟的見解、再鋒利的辯詞,又有什么作用呢?這好比一個人運足了氣揮拳朝你打來,你不僅不還手,還后退走開,對方的尷尬可想而知,肯定比自己挨一巴掌還難受。
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當(dāng)遇到強勁的對手時,不要膽怯,也無須憂慮,采用“裝傻戰(zhàn)術(shù)”,一愚到底,不失為一條妙計。
(摘自《智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