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旭東
1985年出版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25軍軍史》,記載了河南盧氏一位貨郎幫助紅二十五軍走出險境的經(jīng)過。1993年,原紅二十五軍老戰(zhàn)士、中紀委原副書記郭述申在提到這位貨郎時動情地說,他“是為紅二十五軍長征立下大功的人?!?/p>
1934年12月4日,長征中的紅二十五軍到達盧氏縣境的叫河一帶,準備取道五里川、朱陽關,進入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陜南。此時,軍領導得到情報,國民黨軍第六十師已占領了盧氏五里川、朱陽關;尾追的5個旅的敵軍距離紅軍也僅35公里;紅軍左右兩側,敵四十四師和九十五師也分別向盧氏逼近。
如果不搶在敵人合圍前突圍,紅二十五軍將面臨滅頂之災。軍長程子華和吳煥先、徐海東等領導商議后認為,當前唯一出路是尋找偏僻小道,繞過五里川、朱陽關,向陜南突圍。
通向陜南的小路怎么走?紅軍找來一位挑著擔子的年輕貨郎當向導。陳廷賢用了四天三夜的時間為紅軍做向導,在高山峽谷間長途跋涉幾百里,終于將紅二十五軍帶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當紅軍拿出200塊大洋要酬謝陳廷賢時,他毅然謝絕。
后來,當?shù)胤磩用駡F聽說了陳廷賢給紅軍帶路的消息,將他關押起來。由于陳廷賢拒不承認,民團又沒有證據(jù),最后只得將其釋放。
由于當年紅軍誤把陳廷賢的名字記成了“陳廷獻”,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后,盡管原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和原紅二十五軍政治部科長劉華清等多次尋找他,但都沒有結果。
1983年,中央軍委紅二十五軍軍史編寫組獲悉了陳廷賢的下落,急忙趕往盧氏采訪這位當年帶著紅二十五軍脫險的向導。幾天后,陳廷賢離世。?
這位貨郎叫陳廷賢,是盧氏縣的一個小商販。他每日挑著貨擔四鄉(xiāng)叫賣,對豫陜交界的大路小道比較熟悉。
在得知紅二十五軍需要一名向導時,他拍著胸脯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我知道一條進入陜南的山嶺小道,我給你們帶路!”就這樣,陳廷賢帶著紅軍踏上了鮮為人知的入陜小道。
紅二十五軍領導決定采取聲東擊西戰(zhàn)略,先派手槍團到五里川一帶活動,給敵人造成紅軍計劃由五里川入陜的錯覺。主力部隊則由陳廷賢帶路,于12月5日凌晨從叫河出發(fā),沿著一條“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腳不干”的深澗峽谷向西疾行。
當天深夜,陳廷賢帶著紅軍繞過盧氏縣城和敵軍重兵把守的五里川、朱陽關一帶,進入橫澗川。
l 2月6日,紅軍翻過了百盤嶺險關,于當晚到達徐家灣、黑溝。12月7日,紅軍在陳廷賢引路下走大夫嶺、茄子河、石門,經(jīng)香山廟向官坡隱蔽前進。12月8日,陳廷賢帶著紅軍進入豫陜交界的鐵索關,踏進了陜南的大門。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