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華橫溢卻為何屢試不中?
年紀輕輕的他為何上山修道?
他有哪些曲折坎坷的感情經(jīng)歷呢?
不久前網(wǎng)上有部熱播劇叫《柜中美人》,其中陳若軒飾演的李玉溪很是搶眼,不但文武雙全,而且還愛上了皇帝的妃子??催^這部劇的朋友可能也發(fā)現(xiàn)了,這劇中的李玉溪其實就是以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為原型的,因為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那么,歷史上的李商隱,真的有這么一段大膽的愛情嗎?
與唐文宗的歌舞嬪妃暗中偷情
其實這真不是編劇的杜撰,根據(jù)現(xiàn)代學者的考證,李商隱的詩有200多首都是戀妃詩,他喜歡上了唐文宗的歌舞嬪妃盧飛鸞、盧輕鳳姐妹。二人是浙東國進貢的舞女,唐敬宗為了欣賞樂舞,命人用美玉雕了一個芙蓉臺,讓盧家姐妹在上面跳舞。據(jù)說二人起舞的時候,正如鸞鳳和鳴、百鳥齊飛,那畫面,真是美艷不可方物。
那么,這深宮中的妃子怎么會跟李商隱扯上關(guān)系了呢?這就要從李唐王朝和道教的關(guān)系開始說起了。唐朝皇帝大多推崇道教,道教供奉老子,老子本姓李,而唐朝的皇帝們也都姓李,所以唐朝皇帝都自稱是老子的后人,時常會請道士到宮里來參加宴會。
李商隱當時就在道觀修道,不過他可不是要出家,而是以俗家弟子的身份上山修身養(yǎng)性。唐文宗開成元年,24歲的李商隱正是翩翩少年,他以修道之人的身份進入皇宮參加宴會,結(jié)果遇見了飛鸞、輕鳳兩姐妹,兩方一見鐘情,互生愛意。自此之后,李商隱就開始偷偷地跟兩位佳人幽會,并都被他寫進了詩里。但這畢竟是跟皇帝搶女人,所以他只能隱晦地記錄一些,比如這首《玉山》:“珠容百斛龍休睡,桐拂千尋鳳要棲。聞道神仙有才子,赤簫吹罷好相攜?!?/p>
在這首詩里,“龍”暗指皇帝,“神仙才子”指李商隱自己,而詩中的梗引自《莊子·列御寇》。傳說九重天之上有一顆千金寶珠,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寶珠被一條龍看守著,只有等龍睡著了,才有機會偷走?!巴抵椤逼鋵嵕褪前抵父R氏姐妹偷情。類似的詩句還有很多,李商隱前前后后寫了200多首,里邊全都是對飛鸞、輕鳳纏綿的愛戀,而最終,他跟盧氏姐妹的這段戀情沒能開花結(jié)果。
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
關(guān)于盧氏兩姐妹的下場,各家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因為后宮發(fā)生變故,她們因受牽連而死;也有的說是因為偷情的事情暴露,在兩姐妹房中搜出了大量的定情信物,但是兩姐妹死活不肯供出李商隱,最后雙雙投井自殺??傊@段離經(jīng)叛道的愛情最終以悲劇收場。李商隱悲痛欲絕,于是他大筆一揮,賦詩一首:“溝水分流西復東,九秋霜月五更風。離鸞別鳳今何在,十二玉樓空更空。”
其實這不是李商隱第一次失戀了,他的戀愛史最早要追溯到17歲的時候,對象是隔壁鄰居家的姑娘柳枝。柳枝性格直爽、大大咧咧,對刺繡、描眉畫眼一竅不通,但她卻很喜歡詩歌。這么有個性的姑娘引起了李商隱的注意,雖然對小姑娘有好感,但他卻不直接表白,而是寫了一首情詩,讓自己的堂兄在柳枝窗外高聲誦讀。后來,柳枝把自己的衣服帶子扯下來,打了一個同心結(jié),當作信物送給了李商隱。
第二天,柳枝和李商隱在巷子里遇上了,柳枝大膽地跟李商隱說:“三日后上巳節(jié),我必焚香以待,請郎君過門一聚!”這次見面讓李商隱對這個姑娘徹底動了心,眼瞅著一場戀愛就要開始了,卻不想李商隱的行李被與他一同上京赴考的人突然拿走了。這可把李商隱急壞了,很多考試要用的重要物件還在里邊呢!于是他連夜啟程追趕而去,沒能去赴柳枝的約。
然而,那次上京趕考他沒能高中。落榜后,他心情低落,收拾行囊返回洛陽,打算找柳枝姑娘再續(xù)前緣,結(jié)果一打聽,柳枝已經(jīng)嫁人了。
情路不順,李商隱有些悵然若失,受到失戀打擊的他決定了卻凡塵,上山修道。
在李商隱所在的道觀對面,有一個專門收女弟子的道觀。當時有個漂亮的道姑,名叫宋華陽,兩人在機緣巧合之下結(jié)識。與宋華陽一起的日子,讓李商隱忘了失戀的痛,但是最終這段感情也沒能有結(jié)果。原來宋華陽是公主帶來清修的宮女,公主修道期滿,回宮的時候就把宋華陽帶走了,連個道別的話都沒來得及跟李商隱說。
又一次失戀的他,只能寄情詩賦,哀嘆自己逝去的愛情:“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詩意思是:愛人走了,再也找不到蹤跡,就連最后一面也沒見到!哎……山長水遠,以后只能在夢中相見了!李商隱又一次陷入了失戀的陰影中,直到他遇到輕鳳和飛鸞。
考中進士終結(jié)連理
情路不順,李商隱的仕途也屢遭挫折。雖從未放棄過科考,但是年年考、年年不中的他終于相信,光有實力是不行的,還必須有人脈。于是李商隱找到了他的發(fā)小令狐绹。
令狐绹的爹令狐楚是朝中有權(quán)有勢的官員,李商隱自小陪著小少爺讀書,跟令狐楚學習寫作,后來更是跟令狐绹一起參加科考,但是只有令狐绹考中了。開始,李商隱看不上這種“靠關(guān)系”的做法,他堅持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一定能考上。結(jié)果次次失敗,終于讓他看清了現(xiàn)實,無奈之下,李商隱拿著禮物和自己的作品,敲開了令狐家的大門。
在令狐父子的疏通下,李商隱終于考中了進士,意氣風發(fā)的他很快就迎來了一段新的戀情。對方是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干金。這位王姑娘蕙質(zhì)蘭心,知書達理,兩人很快拜堂成親,喜結(jié)連理。
人生毀于黨派之爭
李商隱大婚當日,就收到了發(fā)小令绹送來的絕交書。原來在唐代后期,黨爭特別嚴重。當時的朝廷分為兩派,一派是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另一派為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兩派互看不順眼,平時見面也是沒好話。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是“李黨”成員,而幫助他考科舉的令狐家父子是“牛黨”人士,李商隱夾在中間兩邊不是人,以至于他參加工作面試的時候,竟然被面試官以“這個人德行有問題,不能要”為由拒絕了。李商隱辛辛苦苦這么多年,終于過了筆試,結(jié)果折在了政審上,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
李商隱在長安待不下去了,只能去地方找工作。他四處輾轉(zhuǎn),最后在巴蜀一帶找到了一份幕僚的工作。而他的妻子王氏在長安,兩夫妻只能常年分隔兩地,靠書信聯(lián)系。夜深入靜的時候,李商隱常常獨坐窗邊,萬千的思念,都化作了情意綿綿的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日盼夜盼,期望能和妻子團聚,但是最后卻等來了妻子病重的消息。李商隱馬上收拾包袱往回趕,可到家之后,等著他的只有空蕩蕩的屋子,妻子兩天前就病逝了,才30歲出頭。可憐李商隱連妻子最后一面也沒見著。他在詩中悼念亡妻:“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識。”
回顧李商隱的一生,仕途不順,情路坎坷。他空有一身的才華,卻報國無門。他認真對待每一段感情,卻都是以悲劇收場。但也正是這些曲折坎坷的經(jīng)歷和刻骨銘心的愛情,才讓他寫出如此多蕩氣回腸、感人肺腑的詩句。
據(jù)《1039聽天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