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觀自在(六篇)

      2018-11-13 11:28:14孔灝
      連云港文學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春游竹子

      孔灝

      江上數(shù)峰青

      江風浩蕩,天地蒼茫!月光搖晃波浪,神話催生憂傷,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中的憂傷吧?就像微笑總是很輕一樣,憂傷的份量,總是很重,并且,穿透力很強!現(xiàn)在,它輕易地穿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時光,穿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追懷、向往、失落、夢想……帶著一個人的吟誦聲如鋒鏑之響,打在了用永恒制作的箭靶上。

      這個人,叫做錢起:唐大歷年間著名詩人,大書法家懷素和尚的叔叔。其時,他正在大唐首都參加公務員國考,他眼前的試卷上,命題詩歌的題目赫然寫著四個字:“湘靈鼓瑟”。這用典,出自屈原的《楚辭·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湘靈,上古舜帝之妃,因南來尋夫溺于湘水,故成為湘江之女神。所以,湘靈鼓瑟,意味深長——那彈琴鼓瑟的湘江女神呵,她是在用音樂來抒發(fā)自己尋夫不遇的遺憾和溺水而亡的憂傷呢?還是說,她是在用音樂來表達自己對于那以天下為己任的丈夫舜帝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謀福祉的欽佩與支持呢?又或者,她是在用音樂來思念、來盼望,來把另一個世界的祝福送到人間呢?果然是:此曲只應天上有,錢起能得幾度聞?

      考生錢起,必須聞!必須的!作為大歷十才子之首,就在這考場之上,他不僅把“此曲”聽得清楚明白,而且把“此曲”寫得神奇瑰麗、動人心魄。他說,那樂曲讓神仙為之伴舞,讓金石為之凄苦,讓大江一去不回,讓悲風翻山越水,讓受過的委屈和侮辱不再成為心的負累,讓散發(fā)著芬芳的靈魂穿越時空循環(huán)往復……最后,他讓我們看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舊唐書》記載:“別人家的孩子”錢起,小時候就聰明,在鄉(xiāng)里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有一次外出住旅館,趁著一天的好月亮,在院子里面散步。忽聽院門外面有人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打開院門一看,又空無一人。一個晚上,如是者多次。到了天寶十年即公元七五一年,錢起參加省試,寫“湘靈鼓瑟”時正愁于沒有精彩詩句做結(jié),忽想起當年在院內(nèi)所聞詩句,于是結(jié)之。于是,此詩受到了各方各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謂有神助”,于是高中。

      我明白這是在夸老錢??渌亲詈笠痪涫巧駚碇P,妙手天成!說心里話,我是絕不相信這故事的真實性。但是我卻絕對相信:必定有那么一個夜晚,詩人錢起錢仲文,面對著高山大川,心潮澎湃,浮想聯(lián)翩!

      當然,錢起不是第一個面對著高山大川浮想聯(lián)翩的人。依文字記載,第一個,自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面對天地日月,高山大河,伏羲老祖“一畫開天”(陸游《讀易》語)畫出八卦之“乾”卦后,觀山在水上之象得一“蒙”卦。其《象辭》說:“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鄙县詾椤棒蕖?,象征山;下卦為“坎”,象征泉。山下有泉,泉水噴涌而出,這是“蒙”卦的卦象,也是“江上數(shù)峰青”的實景?!懊伞必缘摹断筠o》啟示后世:想要成為“君子”的人,面對這樣的境界,就要向水學習、向山學習,切實做到用果敢堅毅的行動來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

      當然,錢起也不是最著名的面對著高山大川浮想聯(lián)翩的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圣人孔丘孔仲尼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他“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他回答子貢的提問時說:“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他“觀”了這“大水”之后,思接千載、一聲浩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現(xiàn)在,讓我們再一次翻開《易經(jīng)》。這有著“群經(jīng)之冠”美譽的中華文化的瑰寶,讓我們在文化的源頭身臨其境地體會“江上數(shù)峰青”:“蒙”卦之象,上“艮”下“坎”?!棒蕖睘樯剑瑸橥Π?,為堅固,為“止”。“止”在哪里?“四書之首”《大學》開篇即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弊屆恳粋€人都能品德高尚,把言行都“止”于最真最善最美之境地?!翱病睘樗瑸殡U,為陷,為困難重重。怎樣脫險?“坎”卦卦辭說:“有孚,維心亨,行有尚”。真誠,不忘初心,奔流不止、堅強剛毅的行為必然被人們所崇尚。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鄙硖幋蠹叶疾辉敢獯睦щy之地,修持自己,與人為善,又何險之有呢?

      在那個看山看水的夜晚,錢起一個人站在那里,不!他不是一個人,他是和千千萬萬個古往今來、血脈里共同流淌著中華文化基因的人們,一起,站在那里。他們面對江水和時間,他們面對青峰和空間,辨析物質(zhì)與精神,品味流逝與永恒,他們知道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時間都和江水一樣會成為過去,但是,必定會有名字會有品格會有語言會有行動會有精神會有堅持如日月之明光照千秋!這些名字這些品格這些語言這些行動這些精神這些堅持永遠如青峰之屹立,突顯于天地之間,突顯于歷史的長河之上。

      也許,作為一個感嘆著“曲終人不見”的人,是會有些孤獨吧?可是,“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呵,熱鬧總是當下的,且短暫,甚或近于虛無。而清寂卻平常,也恒久!所以,那“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固然可以理解為凄涼沉痛,可若是把這場景當做干脆利落的萬物生發(fā)之初,不是也透著在一張白紙上好做新畫的興奮和欣然嗎?

      這種興奮和欣然,不僅僅成就了中華文化“生命的學問”,也在全世界都得到了響應,產(chǎn)生了共鳴,或者說是其理一然、殊途同歸。三百多年以前,那位以“知識就是力量”的名言廣為世人所知的英國哲學家、經(jīng)驗主義哲學奠基人培根也曾轉(zhuǎn)述過一位伊斯蘭教先知、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故事:山不過來,我過去。在這故事的背后,我們同樣可以如此聯(lián)想:山,在江水之上,不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之上嗎?山不過來,山,希望我們都像他一樣,信念堅定,毅然、決然,凸顯著真切的美好,承續(xù)著真理的火焰!

      想到這個故事,也再一次幫助我們來印證對于下面這段話的理解和體認:“文化自信,是更基礎(chǔ)、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p>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考生、時間的考生。我們當然可以像錢起一樣,記錄下江水,記錄下青峰,但是我們也可以,像古圣先賢一樣、更是像自己一樣,成為那浩浩的江水之中,每一座,挺立的青峰。而現(xiàn)在,我首先要選擇一個夜晚,在江邊,看天地悠悠、山川競秀,看泱泱華夏的人文化成、滄海橫流……

      皇帝的澡盆

      話說在上古的時候,皇帝,不是一個人人都愿意干的活兒。比如說許由吧,據(jù)傳他是堯舜時代的賢人,一位高尚清節(jié)之士。相傳堯帝要把君位讓給他,他堅辭不受,逃到了箕山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后來,堯帝又派人找到他,請他出山做九州的長官,他氣得跑到潁水邊上洗耳朵,說是這些世俗濁言把自己的耳朵都污染臟了。

      這個人!氣性,可是真大呵。

      他,能夠洗干凈他的臟耳朵嗎?答案很清楚:他當然洗不干凈!

      深究起來,任何人的耳朵臟還是不臟,應該都與別人說的話沒關(guān)系。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心比較臟,自然,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恐怕,就都是臟的了。按照許由的邏輯,當皇帝就是滿足自己的一已之私或者是貪慕富貴!這等骯臟事,他堅決不為!

      可是,如果當皇帝是為了給老百姓服務呢?這事,臟?還是不臟?這樣看來,事情或者言語的“臟”或者“不臟”,全在于許由自己的心里“臟”或“不臟”了。再往深了說,如果許由的那兩只臟耳朵真能用河水洗干凈,那么,“亞圣”孟子算是怎么回事?

      有一天,孟子對自己的學生說:每五百年就會有一位圣賢君主出現(xiàn),他的身邊必定還有名望很高的輔佐者。從周武王以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七百多年了。從年數(shù)來分析,已經(jīng)超過了五百年;就時勢來考察,也應該正是時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能做到呢?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這句話,不就是理直氣壯地索要“高官得做、駿馬得騎”嘛!可是,這話由孟子說出來,非但不臟,而且干凈得很。而且,讓人聽著就遠比裝腔作勢去洗耳朵的虛偽行徑讓人高興讓人振奮讓人熱血沸騰讓人可以為之“浮一大白”……其實,上古的那些賢君明主們,人家也洗臉、洗澡,當然也洗耳朵,但是人家洗的就是自己,自己身上的塵垢跟別人的說話做事可是真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

      不僅如此,人家洗得還不只是自己的身體,人家,也同時來洗自己的心靈!商代的開國皇帝成湯有個青銅做的澡盆,上刻九個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在一天之間就能夠煥然一新,那就可以做到天天都能夠煥然一新,這樣的話,自然天長地久永遠除舊迎新!

      這所謂“湯之盤銘”,既是刻在澡盆上的話,其中的“新”字,自然包括了肉體之“新”。不過,我相信,成湯皇帝刻上這段話的動機,重點在于警示自己更要有精神之“新”。我還相信,這個警示,對于成湯而言,必定還包含這樣的意思:作為一國之君,必須要讓自己的國家日新月異地發(fā)展,必須要讓自己的百姓每天都向著生活富足道德高尚的新目標無限接近。

      后世儒者,深受鼓舞,他們在《大學》里面開宗明義地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個“親”字,其實是“新”字,所以:大學的宗旨在于讓光明正大的品德更加彰顯,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如何求“新”?兩個字,修德。

      孔圣人怕大家聽不明白,專門解釋給學生們聽:“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王或者高官們呵,你們的品德好比是風,一般人的品德好比是草,風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著倒?!敖y(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馬克思語)所以,你們自己,一定先要修德??!

      孔子他老人家用心良苦,言語懇切,至于有多少人能聽得明白做得到,那是只好“盡人事聽天命”了。但是,至少,在他所向往的時代里,“總有一種感動,讓人淚流滿面”——話說周代的開國皇帝周武王,也有個青銅做的臉盆,上刻二十四個字:“與其溺于人也,寧溺于淵。溺于淵猶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意思是:與其淹沒于小人中,不如淹沒于深深的潭水之中。淹沒于潭水之中還可以游出來,淹沒于小人之中就不可救治了。這文字,也真是讓人看了既歡欣鼓舞、又百感交集?。?/p>

      從澡盆到臉盆,或者還可以總結(jié)出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真理,總在日用平常中。換言之,真理的樣子,一定是平凡的、樸素的,真理,就是生活本身。比如,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北热?,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比如,禪者說:揚眉瞬目、穿衣吃飯、擔水劈柴,無不是禪。

      也比如,商代的開國之君成湯皇帝說:澡盆。

      其實,澡盆之有深意,不僅僅只是中國現(xiàn)象,而且也是世界現(xiàn)象。當年,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在批判另一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系時,把其體系中辯證法的“合理內(nèi)核”也一起拋棄。為此,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恩格斯批判了費爾巴哈對待黑格爾哲學的錯誤態(tài)度,并指出:“必須從它原來的意義上‘揚棄’它,就是說,要批判地消滅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過這個形式獲得的新內(nèi)容?!苯又?他用了一個生動形象、廣為人知的比喻來說明這個觀點:“不能在倒洗澡水時,把澡盆里的嬰兒一起倒掉?!?/p>

      又,按清代沈德潛在其所著《古詩源》中對于成湯皇帝那只青銅澡盆上銘文的注釋所說:“諸銘中,有切者,有不必切者,無非借器自儆,若句句黏著,便類后人詠物?!笨磥恚@澡盆上的銘文如果寫得好,就是一首詠物詩呵!于是,真理,其實也是詩歌;于是,“善”和“美”,其實也就是“真”。

      這樣想著,我就感到,這皇帝的澡盆,果然是意義重大呢??墒且徊恍⌒?,我又想的多了一點。從皇帝洗澡,忽又想到了丹麥作家安徒生《皇帝的新裝》。假如在丹麥,確有那么一個皇帝,有那么一群大臣,有那么兩個別有用心的騙子,突然穿越到中國來,又會有多少老實純樸的百姓,真的會相信他們不僅已經(jīng)“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且,還穿著那么一件無比華麗神奇的衣裳呢?

      好在,我們從小就飽讀詩書,對于圣人之言早已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我們“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我們“澡雪精神”,我們“游必有方”,我們把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我們就必有一種精神一種智慧一種能力,心游萬仞,同時,又腳踏實地。因為,我們相信: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皇帝。所以,我們,都要為自己準備一只:自己的澡盆。

      竹子的聲音

      明成化十九年某月某日,一個12歲的孩子問他的家庭教師:“先生,我們讀書人第一等重要的事兒,究竟是什么?”這是公元1483年的北京,其情其景,約等于現(xiàn)代一個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很認真地和老師討論教育的目的甚或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問題。老師定睛看了看這孩子,心情有點復雜:一來,人家的老爸是當世金榜題名的狀元公,人所敬仰;二來,這孩子好學善問,自己也是打心眼兒里喜歡他。但是畢竟,自己,總是因為科考成績不能盡如人意,才只好在此充任西席聊以度日,正心中不甘得很呢!眼下,這孩子偏偏提出了這樣一個類似于“揭傷疤”的問題,可不是讓人尷尬之極嗎?他定了定神,又清了清嗓子,說:“那,當然是考取功名做大官啦!”小學生搖搖頭,說:“考取功名,恐怕不是第一等的大事?!崩蠋熞宦犨@話,有點著急,也有點反感,就問他:“那你說,什么才是第一等的大事?”這孩子答:“我覺得應該是讀書,做圣賢”。

      這孩子名叫王守仁,別號陽明。他的回答干脆利落,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也讓人不由得想起在我們江蘇淮安,另外一位12歲的孩子:那一年,他的校長問大家,“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這孩子回答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孩子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

      所謂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非常之人”王陽明長到16歲(一說21歲)上,又做了一件奇事:在自家的院子里看了七天七夜的竹子,說是要“格物致知”。當然,他家的竹子和他家的老師一樣,最終,并沒能給他一個令其信服的答案。

      王陽明“格”竹子,照現(xiàn)代人看來,也許更接近于行為藝術(shù)。但對他自己而言,那是探求真理,那是追尋意義,那是努力超越形而下之“器”以達于形而上之“道”。至于,他選的為什么是竹子?我覺得,這,或許是個問題。

      在中國文化中,竹子聲名卓著。它質(zhì)樸、素潔,敢愛敢恨,懷抱三尺月光,也根系萬丈紅塵。無論在山間水畔、屋后房前,竹子們都挺拔、俊秀,長成一種象征、一種精神:通常,它可以代表正直清高、謙虛謹慎、堅韌不屈、無私奉獻、高風亮節(jié)……等等優(yōu)秀品質(zhì)。但是,竹子一旦被砍伐之后,既可以做成抒情的竹笛、清亮的洞簫,也可以做成明槍暗箭,甚或是陷阱里的尖刀。所以,像竹子這樣“文武兼?zhèn)洹?、愛憎分明的植物,理當,對于以“做圣賢”為人生目標的“天才少年”王陽明有所啟示。

      東漢時,趙曄的《吳越春秋》記載了一首《彈歌》,相傳是黃帝時代的民間歌謠:“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這首歌,說的就是砍了竹子,制作彈弓,再把彈弓裝上石塊射擊鳥獸。有專家說這是中國最早的詩歌,而且,此詩雄辯地證明了藝術(shù)源于生活,詩歌出于勞動。當年,魯迅先生舉例說的“吭育吭育派”詩歌,從對書寫對象的推理邏輯上看,大略,也是受了這《彈歌》中竹子的啟示。

      我的16歲是1984年,那時沒有想過要“格”竹子,卻聽過程琳演唱過一首與竹子有關(guān)的歌《熊貓咪咪》。歌里面唱,“竹子開花羅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里數(shù)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這才知道:竹子也是開花的!而且,竹子開花,就預示著大片的竹林會枯死,于是,散居于山林之中的國寶大熊貓就會因為缺少食物而死亡。在那樣的年齡,我們對于死亡的感受并不強烈,對于美麗的認識倒是朦朦朧朧的似乎是很有心得,于是,在喜歡程琳和她所演唱的歌曲的同時,對熊貓的親近感也得到了進一步地強化。

      從《彈歌》,到《熊貓咪咪》,竹子的聲音隨物賦形、“為事而作”。但是,那都并不是竹子自己發(fā)出的聲音。多年以前,我以為,竹子的聲音應當是這樣的:

      從一片汪洋的竹海中急流勇退/退到比天空更遠/靜夜里 一泓簫聲清亮/倒映出遠行者/蒼老了的容顏//“袒露心跡的方式有多少種?”/一根竹子自言自語/它洞開虛空 洞開時間的喘息/讓風 自由地出入//把大山與大水連接起來的沉默/截取了清秀與堅持的/一個片斷。截取了一場春雨/滿地的青草野花/張開傾聽的耳朵……(拙作《簫》選段)

      又或者,竹子的聲音應當是這樣的: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從蕭蕭竹葉之聲,想到老百姓的痛苦呻吟,這是詩人公務員鄭板橋用自己的心中之竹成就了眼前之竹,也是公務員詩人鄭板橋用肉體的自己成就了精神的自己。這聲音里,有自省,有責任,有中華民族流淌在血脈里的文化基因。

      竹子的聲音,還應當是這樣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是竹做的,但共產(chǎn)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這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共產(chǎn)黨員江姐獄中書信摘句。江姐,名江竹筠,四川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5年與彭詠梧結(jié)婚,婚后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fā)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犧牲,江竹筠接任其工作,繼續(xù)領(lǐng)導當?shù)氐母锩窢帯?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被捕,受盡嚴刑拷打,始終英勇不屈,1949年11月14日被敵人殺害并毀尸滅跡。江姐的名字中有“竹”、有“筠”,“筠”的本義是竹子的青皮——這里的“青”字,也即“留取丹心照汗青”之“青”。

      “未出土時已有節(jié),到凌云處尚虛心”,說氣節(jié)、說虛心,自必提到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說頑強、說堅持,自必提到竹子;“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說兼濟天下、說獨善其身,自必提到竹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說衣食住行,說居家過日子,自必提到竹子……眾說紛紜,而竹子無語。竹子的聲音,在觀者的眼中、和感悟者的心中。

      說到這里,明顯,就對比出禪門中人不管不顧的剛勁和峻烈了:有道是“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則翠竹、黃花本也不是翠竹、黃花,它們和“道”一體,和這個“悟道”的人一體,它們以自己的真實來承載和體現(xiàn)著這個世界的虛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有副關(guān)于竹子的對聯(lián)說:“居中有竹春常在,山靜無人水自流”。我想像著貶居于黃州的蘇東坡,或者曾手書了這副對聯(lián),把它掛在自己的破墻之上,或者常常,還會得意洋洋地自我欣賞一下呢。這時,我,也就有點得意洋洋的感覺了——或許,我懂了蘇軾,也懂了竹子。其實所謂竹子的聲音,那也并不是要考驗一個人的耳力、視力或想象力,那不過是強調(diào)人要“正心誠意”:好比蘇軾因了自己的赤子情懷,就“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那時,自可將身形一閃,也變作竹林里的一陣微風了。

      良相與良醫(yī)

      按《說文解字》所說:“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薄拔住边@個字,在甲骨文里,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在小篆里,則是象女巫兩袖舞動的樣子。它的本義就是在上古時代,能夠以舞降神的人。也有人從會意的角度解釋說:“巫”,從“工”從“人”,“工”的上下兩橫分別代表天和地,中間的“丨”,表示能上通天意,下達地旨;加上“人”,就是通達天地,中合人意的意思。總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巫”,從事著一種極端高、大、上的職業(yè),是貴族中的智者,或者,他直接就是有智慧的王,有智慧的領(lǐng)袖。比如:那個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就是一位大“巫”。據(jù)說,他因為辛勞治水,長年行走于又濕又滑的泥濘中,走起路來邁不開腳,只能以小碎步的形式行進。久而久之,大禹的這種步伐就被時人稱為“禹步”,成為后世的道士們作法時的一種儀式感很強的步伐,也成為巫覡求神的舞步。秦漢以前,各朝統(tǒng)治者都以“巫”者的言教作為官方的教化,時以帝王為“巫”師。但是后來,這種言教配上了五行陰陽之說,又滲進了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的成份,并逐步走向民間,使跳神、祈雨、祛災、治病、看相、算命、請神、走冥、招魂、靈姑等形式和功能都應運而生,“巫”者,終于離開了高貴巍峨的廟堂,成為了為社會主流價值體系所輕賤的底層江湖人物。

      好了,下面,即將有一位“巫”者閃亮登場了!時間:是距今一千余年前的北宋;地點:是在今天山東的鄒平一個小村鎮(zhèn);人物:除了那位居中的算命先生,還有里三層外三層看熱鬧的圍觀者。不過,真正交錢算命的顧客,并沒幾個。這先生心中氣惱,表面上,偏又不便發(fā)作,只好有一搭沒一搭地陪著多嘴的看客們閑話。突然,有個七八歲的孩子從大人的腿縫之間擠了進來,徑直請教先生:先生先生,您看看我,長大之后能不能做宰相?先生仔細地端詳了一下眼前這個衣衫襤褸的小屁孩兒,剛好為自己的憤懣情緒找到了一個宣泄口,斬釘截鐵地說:不能!在眾人的哄笑之中,那小屁孩兒顯然非常失望,但卻并不氣餒。又說:先生先生,那,您再看看我,長大之后能不能做醫(yī)生?背過韓愈《師說》的人一定都記得這段話:“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大意為:巫者、醫(yī)者和樂師,以及那些做各種工匠的人,是君子們所不屑一提的,但是現(xiàn)在,那所謂君子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孩子這一問,讓算命先生的好奇心戰(zhàn)勝了自己內(nèi)心的憤懣,他反問這孩子說:“剛才,你小子還想著要當位極人臣的富貴宰相,怎么一下子就落到了要當?shù)匚惠p賤的貧寒醫(yī)生了呢?”小屁孩兒回答說:“俺娘告訴我,不為良相,即為良醫(yī)。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這兩件事,最能造福百姓。既然當不了好宰相,我就想當一名好醫(yī)生?!彼忝壬犃酥?,大為感慨,不由摸了摸這孩子的頭說:“孩子啊,你有這份心,就是當不了良相,也能成為名將!”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確實是“然哉然哉”,誠不我欺也。這位“巫”者“鐵口直斷”,果然把那孩子的命運斷得極準!“書中暗表”,故事里的小屁孩兒長大之后,自己給自己改名為:范仲淹。

      范仲淹,籍貫為蘇州吳縣,卻生于徐州。其兩歲喪父,隨母親謝氏改嫁山東淄州長山朱文翰,遂取名朱說。直長到23歲了,才知道自己是姑蘇范氏之子。因為不愿讓母親傷心和為難,他并沒有立即提出恢復范姓之事。29歲那年,遵母命正式復姓、更名。57歲上,他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中國文學史將永遠記住北宋慶歷六年、即公元1046年的那一天:因為慶歷新政失敗被貶,由中央下放到地方擔任鄧州市長的范仲淹,面對著好友滕子京關(guān)于請其為新修繕的岳陽樓作“記”的書信,面對隨信所附的《洞庭晚秋圖》,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會兒,他的眼前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一會兒,他的眼前是“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一會兒,他的眼前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話說,那啥,時移事異,對景生情,究竟應該“感極而悲者矣”?還是應該“其喜洋洋者矣”?范市長這兩個問題,問得很老實、很真實、也很務實。

      這種問題,有點類似于列子編的那個“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說是一個孩子講,太陽剛升起時看起來大,到了中午時看起來小,按照近大遠小的道理所說,太陽應該是早上的時候距離人近。但是另一個小孩兒又講,太陽剛出來時天氣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特別熱,按照熱源靠近時就感覺熱、離遠時就感覺涼的道理所說,太陽當然是中午的時候距離人更近。結(jié)果,據(jù)列子說,這問題連孔子孔圣人都被難倒了。

      按我的想法來說,列子的“兩小兒辯日”與范市長的“洞庭湖悲喜之問”,其相似之處在于兩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從自己一時一地的個人感受出發(fā),來做出判斷。這樣的話,天底下又哪有個什么“普世價值”,或者“永恒的真理”呢?要說這“兩小兒”,他們,可能是真正地不明白;但是范市長,卻絕對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他的心中,早有答案: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說得多好??!在鄧州的花洲書院,當此正在奮筆疾書《岳陽樓記》的范市長寫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句時,那必定是百花齊放,龍鳳呈祥,天下歸仁,世界大同!本來,鄧州作為中原天府、丹水明珠,其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比如,鄧州是全球華裔“鄧姓”發(fā)源地;比如,鄧州是醫(yī)圣張仲景故里;比如,鄧州享有“中國第一雷鋒城”榮譽稱號;比如,鄧州還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祖居地(1958年6月15日,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勛同志隨周恩來總理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在休息時他向總理等人介紹說:“我的祖籍在河南鄧縣,那時祖父只有二畝半地,日子過得很苦,加之天災、匪禍不斷,全家逃到了陜西富平?!保?,千年以前鄧州市長范仲淹先生在花洲書院說的這兩句話,無疑是最鼓舞人心、也最具影響力的“鄧州好聲音”!

      作為中國古代優(yōu)秀讀書人的代表,范仲淹更是一個“知行合一”的典范——他從來都不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據(jù)朱熹《三朝名臣錄》記載:仲淹領(lǐng)延安,養(yǎng)兵畜銳,夏人聞之,相戒曰:“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标懹巍独蠈W庵筆記》卷一說:“予在南鄭,見西郵俗謂父為老子,雖年十七八,有子亦稱老子。乃悟西人所謂大范老子、小范老子,蓋尊之以為父也。”范仲淹治軍,胸中自有百萬雄兵,且軍紀嚴明、戰(zhàn)斗力倍增,西夏人相互提醒說:這位“范爺”惹不起!老百姓們,還編出歌來唱:“軍中有一范,西軍聞之應破膽”。又據(jù)記載,范仲淹主政蘇州,曾在南園買了一塊地,準備卜筑安家。一位風水先生看了之后說:這,可是塊風水寶地呀!誰家在此建家族學堂,必定會出文曲星,代代高中,輩輩富貴。范仲淹聽了之后,說:那,太好了!就用這塊地給公家建一個蘇州府學吧,讓吳中子弟都來受教育,大家都富貴。后來,吳中“登科者逾百數(shù),多致顯”。再后來,當年的府學,就成為了現(xiàn)在的吳中學子們心向往之的蘇州市第一所國家示范級高中、“中國百強中學”——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

      有學者考證:范仲淹終其一生,都沒有去過岳陽樓。但是,他在自己的官場生涯向下走的那個階段,為自己、也為后人,造了這座岳陽樓。他自己,先登此樓,作了個示范。然后,他也想看看:看看后世的公務員們,有多少人,能登上這樓去?

      難忘的春游

      我們小時候?qū)懽魑模瑫龅礁鞣N“系列”的題目。比如,“我的……”系列: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爺爺,我的奶奶,等等;比如,“跟……學……”系列:跟爸爸學騎車,跟媽媽學洗衣服,跟爺爺學種地,跟奶奶學扭秧歌,等等;也比如,“難忘”系列:難忘的小伙伴,難忘的星期天,難忘的一頓飯,等等,還比如——好了,終于說到正題了,還比如:“難忘的春游”。

      我還記得,對于類似于“難忘”系列這樣的作文題,同學們都往往會寫得裝腔作勢、言過其實。事實上,作為成年人的老師給孩子們列出這樣的作文題,是不是,在潛意識里本就有些盼著學生們早日成為那種裝腔作勢、言過其實的“成人”呢?當然,單就“難忘的春游”這個題目來看,基本上還是客觀的、是實事求是的。因為,春游,是大事!從十幾天以前老師宣布這件大事開始,這十幾天里的自己的各種盼望、家人的各種準備,到春游過程中同學們的各種簡單的好玩和外面的世界各種復雜的有趣,那真是樁樁件件,委實難忘!

      實際上,春游這樣一件大事,對于小時候的我們來說是如此,對于古代的成人們來說,更加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第一,春游是一種政府行為?!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有“皇帝春游,覽省遠方”之句;張衡在《東京賦》里說:“既春游以發(fā)生,啟諸蟄於潛戶”。三國時期吳國名臣、學者薛綜注解:“春游,謂仲春巡行岱岳”。狹義的春游就是指皇帝在春天巡行,而且,要舉行大典,朝拜泰山。第二,春游作為一種個人行為時,是解決青年男女終身大事的有效措施?!对娊?jīng)·鄭風》之“溱洧”篇,就寫了少男少女借古之“上巳節(jié)”春游踏青活動相愛之事: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薄扒彝^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水河呵洧水河,水波漾漾花兒朵朵。少男少女,相約踏青,大家在春游的過程之中,互相了解,互動戲謔,互贈禮物直至互定終身。然后,這民間的“王子和公主終于在一起,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種拋開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戀方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沒有“自由戀愛”這樣的詞匯時,曾有一個專屬名詞,叫作“私情”——現(xiàn)在看來好像有點不好聽,其實,“私”的本義是“禾”,是“莊稼”,假借為“自己的”、“私人的”意思?!八角椤闭?,“像糧食一樣重要的自己的情意”,這樣的私情,多美好呵!直到上個世紀初,我們江蘇的民間情歌中還多有對于這種“私情”的描繪與頌揚:“結(jié)識私情恩對恩,做個兜肚送郎君。上頭兩條勾郎頸,下頭兩條抱郎腰?!庇止从直?,情重恩深!再有,“山歌越唱越好聽,詩書越讀越聰明;整甕頭大酒越陳越好吃,私情路越走越恩情?!庇性娪芯?,有聲有色,唱來唱去,唱的依舊是:“私情”出恩愛!

      上,可以定乾坤;下,可以諧鸞鳳。大哉春游!豈不難忘乎?

      作為一種傳統(tǒng)民俗,春游由“祓禊”(一種水濱舉行祓除不祥的祭禮習俗)演變而成,古時一般在上巳節(jié)、清明節(jié)期間舉行。魏晉時,定于農(nóng)歷三月三日。著名的《蘭亭集序》即是記載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國家公務人員,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而詩人杜甫名詩《麗人行》首句:“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則是對唐代長安地區(qū)春游盛景的描繪。到了宋代,以春游為題材的詩人、詩作更多:如北宋王令《春游》句“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對景傷春,沉郁其中;如南宋劉過《春游》句“趁取春光未狼藉,不嫌日日到花間”,“氣吞胡虜”的詩人豪興,在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算計里,只能換作強打精神,看花醉酒……至于同為南宋詩人的陸游陸放翁,一生之中更是以《春游》為題作詩十余首。這里面,有“方舟沖破湖波綠,聯(lián)騎蹋殘花徑紅。七十年間人換盡,放翁依舊醉春風”的自得,有“熟食從來少天色,東吳況是足春寒。城南藉草可痛飲,安得酒腸如海寬?”的自許,但是,讓人更加難忘的,還是“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的自責!現(xiàn)在想來,與其說,是當年見證了陸放翁與表妹愛情的沈園里那半數(shù)的鮮花,在那個春天與放翁重逢;不如說,是青年時期的陸游,在那個春天與多年以后的自己重逢。彼時彼地,春花,又是何物?春游者,又是何人?

      當然,中國文化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春游發(fā)生在距今兩千五百多年以前的春秋時期。那一天,孔子下課了,和自己的四個學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在一起坐著閑談??桌蠋熣f:各位同學總說是別人不了解你們的才能,如果有人懂你,你,將會如何做呢?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位,分別從軍事、行政、外交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為政理想,同時,也通過自己的言行展示了各自的率直魯莽、或謙遜禮讓。最后,那個似聽不聽、似坐沒坐,懶洋洋彈琴的學生曾晳把琴推到了一邊向老師報告說:報告孔老師,我的想法和同學們略有不同呢??桌蠋煼浅W⒅貍€性教育,說:好啊,但說不妨!小曾同學就講:在天氣和暖的暮春時節(jié),我要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一起到沂水里游泳,再到舞雩臺上吹吹風,最后,唱著歌回家。孔老師聽完了小曾同學的春游計劃之后,長嘆了一聲,說:我呀,我贊同曾晳同學的想法呀!(此處孔灝注曰:孔子他老人家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后來,他親自帶著一群學生周游列國,在許多國家的大河中游泳,到許多國家的高臺上吹風,“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按后天八卦的方位和類象所說,震卦,位在正東;指春分時節(jié)(即陰歷春季三四月之交),或指每月初三(陰歷),或指上午五至七時;意為新生、迅疾、奮進、興起、剛健……等等。所以,可以把春游理解為一次生命的重啟,一次精神的覺醒,一次自我的呈現(xiàn),一次人與世界的相互轉(zhuǎn)換,一次返回,一次出發(fā),一次水流千里歸大海的追本溯源,一次直掛云帆濟滄海的高歌猛進,或者,就是那么一次:在匆匆的行走中突然停下腳步,看看天氣,換身春衣,帶上孩子,游泳去,唱歌去!這樣的一游一唱,當能渡過自己,也渡過時光。

      上個世紀初,李叔同在浙江一師任教時,以五線譜發(fā)表了一首三聲部的合唱曲《春游》,這是中國近代音樂運用西洋作曲方法寫成的第一部合唱作品。1993年,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歌詞是:“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裝束淡于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在這首歌里,詩人李叔同寫了時間,寫了空間,寫了花,寫了人,寫了飛鳥,寫了夕陽,也寫了春天的色彩后面,人世的風景和心境。雖然沒有那一首“長亭外、古道邊”著名,卻另有一種深刻,另有一種情韻。后來,詩人李叔同出家了,法號弘一。僧人弘一法師去世前寫過一首臨終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ㄖΥ簼M,天心月圓?!边@偈頌沒名字,如果讓他起個名字,或者,也會叫作《春游》吧?

      若是有人來問為什么?我猜,要是請孔子作答,他老人家必定不說別的,只說:換身春衣,帶上孩子,游泳去,唱歌去!

      他們的帽子

      孔門高弟之中,溫良恭儉讓者居多。性情魯莽、剛直好勇如子路一樣的學生,真不多見。司馬遷說,當初子路第一次見孔子時,“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頭戴雄雞式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以一種非常輕慢的態(tài)度來羞侮孔子,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無知無畏的“渾不吝”。這樣的形象,無論放在哪個朝代哪個國度,都至少是個疑似的“問題青年”啊!好在,孔圣人循循善誘,博之以文,約之以禮,以短短的幾句話和一個精彩的妙喻,即點撥地子路浪子回頭,最終使他穿著儒服,帶著禮品,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拜到了孔子的門墻之下。

      太史公著文,擅用閑筆。但是,上述《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關(guān)于子路所用的文字,卻完全是開門見山,秉筆直書。為什么?因為中國古人對于“冠”之一事的高度重視,其來久也!《禮記》曰:“冠者,禮之始也?!贝魇裁礃拥拿弊??什么時候戴?以什么樣的程序戴?都有禮制上的規(guī)定。冠禮,既是古代中國男性的成人禮,也是華夏禮儀文化的起點。所以《說文解字》明確指出:“冠有法制,故從寸”。戴帽子有禮法、有制度,這禮法、制度都在尺寸之間體現(xiàn)出來。所以,司馬遷寫子路的“冠雄雞”,亦如呂布呂奉先當日之“轅門射戟”,可稱“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

      我輩生于六十年代之人,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年過半百,對于“帽子”的記憶,與古代冠禮之莊嚴不僅截然不同,而且常有心理陰影?!按髅弊印敝疄樾袆?,是指強加給人罪名;“戴帽子”之為區(qū)分,是指被歸結(jié)于某類犯罪、犯獵誤的人群。如,“資產(chǎn)階級當權(quán)派帽子”、“右派帽子”、“反革命帽子”、“資產(chǎn)階級學術(shù)權(quán)威帽子”,等等。那都是讓人聞其名深以為懼,見其人避之猶恐不及的。這種“帽子”,也有其“禮制”:它是紙糊的、又高又尖的,也是丑陋的、骯臟的,通常,它和鐵絲掛著的牌子在一起,和“噴氣式”在一起,和高音喇叭、口號、辱罵、毆打、反人性的快感,等等,在一起。那個時候,我們并不知道:帽子,本來是一種禮儀的符號、文明的象征。

      清代學者俞樾《一笑》中,也講過一個關(guān)于帽子的故事:有一個外派到地方任職的京官,向自己的老師老領(lǐng)導告別。老領(lǐng)導說:基層的干部不好當,你可千萬小心才是。那人說:您老放心,我已經(jīng)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碰到人就送一頂給他,別人,應該也不會對我有什么意見吧。老領(lǐng)導很生氣,說:我們熟讀圣賢之書,終于“學而優(yōu)則仕”,所為何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應以忠直之道來對待別人,你,又何必這樣做呢?那人說:可是老領(lǐng)導啊,放眼普天之下,像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有德之人,又能有幾個呢?老領(lǐng)導聽了之后,嘆口氣,又點點頭,說:唉,你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那人出來后,告訴別人說:我準備的一百頂高帽,現(xiàn)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這故事可以說好笑,但是,我感覺它更加接近于“好玩”。因為,它把人性的光輝、人性的弱點,同時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有溫、,有質(zhì)感、有體諒、有釋然。試問,誰,在這一生之中,沒重復過那位老師老領(lǐng)導那樣的經(jīng)歷呢?何況,那位老師老領(lǐng)導對于自己學生那句話的認可,為什么不是一個成功者一個有德之人作為勇者的一種自我擔當,而一定是一個失敗者虛妄而不自知的一種自我肯定呢?

      按《史記》、《續(xù)漢書·輿服志下》所載,時為秦代基層干部的漢高祖劉邦在其“亭長”任上,就常常讓自己分管的干部前往當時經(jīng)濟和手工業(yè)比較發(fā)達的薛縣去,請那里的人用非常廉價的竹子為自己做一種高帽子,自已命名為“劉氏冠”。據(jù)考證,這“劉氏冠”倒并非劉邦的發(fā)明,而是他根據(jù)戰(zhàn)國之際楚國的貴族子弟、或有相當官銜的人等所戴的冠帽形制,讓工匠來制作完成。這劉邦同志,大概也是有史以來自己為自己戴高帽子的第一人了!但是,這位高祖皇帝得了天下之后,依舊樂戴此冠而不疲,如此這般對于舊“物”的深情,可稱“滿滿都是正能量”,把所謂的“茍富貴、無相忘”,表現(xiàn)得生動形象,躍然紙上。后來,劉邦死,此“劉氏冠”還被確定為漢代祭祀大典上通用的冠服。

      不過,劉邦對于自己的“劉氏冠”,雖然是深情有加,但是他的愛憎取舍卻還是不夠通脫。比如,這家伙對于別人頭戴儒冠就極為反感,時有故意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的惡作劇。如果從心理上分析,老劉的崇尚“劉氏冠”,和“尿溺以辱”儒生冠,這兩者其實是一件事:都只不過是像子路一樣,故意戴了只“雄雞”冠而已。

      從戴帽子看“通脫”,當然還是要看蘇軾。這位把越來越偏遠的貶斥之地“黃州惠州儋州”當作“平生功業(yè)”的宋代高級公務員,這位“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詩人,這位“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禪者,這位“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吃“東坡肉”吃到萬事皆休的吃貨,在海南儋州,甚至就地取材利用椰子殼制成了一種“椰子冠”,并賦《椰子冠》詩一首:“天教日飲俗全絲,美酒生林不待儀。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規(guī)模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發(fā)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東坡何事不違時”——我呀,就戴著這樣的一頂帽子,也時髦得很呢!此椰子冠,人皆謂之“東坡冠”。

      再回到開頭關(guān)于子路的話題上。且說孔子自從有了這樣一位學生之后,自己曾深有體會地總結(jié)道:“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自從我有了子路這個學生,那是再也聽不到別人惡言惡語的話啦。當然,這話,應當只是客觀的敘述一種事實,卻未必純是表揚子路。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理解。但是子路在孔子的教導之下,確是“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更加忠誠、勇敢、知禮、守義了。公元前480年,子路所任職的衛(wèi)國發(fā)生內(nèi)亂,當時的他還在外公干。聽到這事后,立刻趕回都城。在城門口,正巧遇到了他的師弟子羔出城逃難。子羔對大師兄說:國君已經(jīng)逃走了,城門也已經(jīng)關(guān)閉了,咱們哥兒倆都三十六計走為上吧,何必因為別人的事情為自己平添禍殃呢?子路聽后,說了八個字:“食其食者,不避其難”!這八個字,斬釘截鐵,通俗易懂:食人俸祿,怎么能逃避責任?即使是災難,也決不回避!結(jié)果,子路在城中遭到了叛亂分子的圍攻。戰(zhàn)斗過程中,他的帽纓被斬斷,于是,他留下了他的一生中最后一句話:“君子死而冠不免?!本铀谰退懒耍弊?,可不能掉下來。結(jié)果,他在為自己系好帽纓的同時,死于亂刀之下——不知道,他臨死之前,在為自己系好帽纓的時候,會不會想到多年以前的自己,當時的那個輕狂少年,“頭戴雄雞式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的囂張樣子?

      從某種角度說,子路這人,或者可以批評他看不開吧?好像僅僅是為了,一節(jié)帽纓而已嘛!對于丟掉性命而言,就算是整個帽子都丟了,又能如何?或者,這真是一種偏執(zhí)、一種局限吧?但是,但是在子路的心里,如果他把帽子問題上升到文化、上升到理想、上升到信仰這樣的高度,為了這些,他,就算是拼了性命,你說:他,會后悔嗎?

      猜你喜歡
      春游竹子
      竹子
      春游
      春游曲(其一)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為什么長不粗
      春游
      幽默大師(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春游記
      學生天地(2017年10期)2017-05-17 05:50:33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長得有多快呢?
      春游
      濮阳市| 安岳县| 丽水市| 札达县| 盱眙县| 福泉市| 崇礼县| 榆社县| 乡城县| 安溪县| 儋州市| 叶城县| 东平县| 确山县| 洪雅县| 和田市| 西林县| 衢州市| 桦川县| 砚山县| 苏尼特左旗| 容城县| 罗江县| 桓台县| 体育| 腾冲县| 宁化县| 兴海县| 枣庄市| 岳阳县| 溧阳市| 南岸区| 山东| 黔江区| 大姚县| 正宁县| 五台县| 扎赉特旗| 通州区| 长宁区| 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