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汀
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深愛的丈夫阿爾伯特王子在1861年離開人世。丈夫在世時,她覺得自己沒受過足夠的教育,也沒有經(jīng)驗,因此事事依賴丈夫。丈夫死后,政局討論和政策決議都讓她煩得眼淚不斷。這導(dǎo)致王室越來越不受愛戴,權(quán)限也因此受到?jīng)_擊。
1874年,保守黨執(zhí)政,已經(jīng)70多歲的本杰明·迪斯雷利成為首相。迪斯雷利為猶太人,年輕時曾引領(lǐng)時尚,還寫過哥特風格的流行小說。有人建議迪斯雷利:為了取悅女王,要掩飾自己對華美事物的愛好。但是他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華麗威武的王子,在就任儀式上單膝跪地,親吻女王的手,說:“我發(fā)誓效忠仁慈的女王?!?/p>
維多利亞很快就收到了迪斯雷利關(guān)于議會辯論、政策決議等方面的報告,而這些報告跟其他首相所寫的完全不同。在報告中,他稱她“仙后”,給君主國的敵人都起了各種各樣惡毒的、密碼一樣的外號,報告中還滿是逸事。女王閱讀這些報告,連她自己都沒意識到,她重新燃起了對政治的熱情。
他很少反駁她,在與其他議員一起開會時,他會突然轉(zhuǎn)身詢問她的意見。1875年,迪斯雷利連蒙帶騙,從負債累累的埃及總督手中買下了蘇伊士運河。他把這個功績歸于女王。這本不是她的目標,可是她的自信心因此大增。
1876年,迪斯雷利在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改稱維多利亞為王后。出于感激,也出于愛,她封他為貝肯菲爾德伯爵——這是他一生的夢想。
迪斯雷利沒被維多利亞陰郁的外表欺騙,能感覺到她作為一個女人的渴望——渴望有男人欣賞她的嬌柔。維多利亞的這一面被壓抑得如此深,一旦化解了她的矜持,她的熱情就勢不可擋。(摘自《很好玩的愛情心理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圖/Hao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