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許依婷
我無法想象,爺爺奶奶為別人廠里所看守的傳達室是那么的熱。大暑,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刻。下午四點,也是我來接父親的班,代替奶奶值班的時候,被西山太陽烤曬著的傳達室里,比蒸籠還熱。房間里是有空調(diào)的,但那不是我享用的,這需要在半夜,沒有人進出廠門父母休息時才能進去的地方。而白天,看守企業(yè)的大門,你必須始終把傳達室的門窗開著,登記好來人的身份,隨時關(guān)門、開門,盡這一份工作的責任。
一只小小的臺扇,在我對面的辦公桌上拼命地向我吹著,以至于桌子都被它震得“咚、咚”地響了,然而它還是吹不走從西山太陽上涌過來的熱流。它似乎是個無賴,死皮賴臉地緊咬著我不放。暑假期間,該做的作業(yè)我都已做好,在我過來的時候,便從同學處借來一本《盜墓筆記》,在工作的間隙中翻閱,打發(fā)時光。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都是私企里的上班族,工資并不高,爺爺奶奶都近古稀了,為了能夠讓父母減輕些生活的壓力,還是托了人說情,才到這里找了份傳達室的工作。雖然全年才一萬多元報酬,但也算為家里掙些補貼。然而,這幾天奶奶因病住院,父母在流水線上工作,即使想請個假也不易,都是爺爺在服侍著。
奶奶爺爺都走了,眼看著這份傳達室的工作沒辦法保了,父母很急,他們知道家底微薄,本就沒有什么積蓄,奶奶這次的花費又要好幾萬,雖辦了農(nóng)保,但很大一部分是要自己承擔的。錢從哪里來?如果再失去傳達室的這份收入,家里就更難了。于是,父親便找到了本單位的老板,為他調(diào)整了上班時間,讓他能騰出時間與母親車輪戰(zhàn)代奶奶守傳達室,為的就是能保住這份收入。
但即使這樣,父母看守傳達室的時間在下午交接時,還相差幾個小時。兩人沒有辦法了,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我身上。但他們只是看著,并不開口。我知道了,我一直是讓父母、爺爺奶奶寶貝一樣疼著養(yǎng)的,他們似乎舍不得我吃這份苦。我不以為然,不就是看守傳達室么?世上還有比這輕松的活么?我去!我尋思,我還可以在那兒帶本閑書消遣呢!
到傳達室了才知道,這份讓自己認為是世界上最輕松的活,竟是如此之重。當我坐在辦公桌前,雙眼緊盯著企業(yè)大門的時候,雖有電扇吹著,汗水卻始終如雨而下。它們?yōu)R落在辦公桌上,濺落在地上,也濺落在那本《盜墓筆記》上。
原來生活是如此艱難,原來父母、爺爺、奶奶她們掙的錢是如此不易。原來我對“血汗錢”一詞不屑一顧,而現(xiàn)在方有了切身的體會。我熱得有些發(fā)暈了,隱約見到奶奶掙扎著爬起病床的形影,仿佛聽到奶奶在向我呼喊:“孫女啊,太苦了你了,奶奶來替你吧.....”
我不禁一陣心酸!原來我的親人們,就是掙著這樣的錢供我生活的啊!我止不住感動的淚水和著汗水一起掉落在地上。
第二天下午,我依然按時來到了這個傳達室。不過,我換了本書,是我的語文課本。我珍惜親人們給我的這一切,我更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我現(xiàn)在是學生,能做的便是發(fā)奮學習。坐在西山太陽烤著的傳達室里,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對奶奶說:“奶奶,看到了嗎?你的孫女長大了?。 蔽腋恢挂淮蔚貙χ魃教栒f:“謝謝,是您讓我懂得了感恩與珍惜!”
如果一個高三的女生,在當今社會中還沒一部屬于自己手機;如果一個高三的女生,還會穿上母親的舊衣服;如果一個高三的女生,放學后的“必修課”是洗衣做飯;如果一個高三的女生,還從沒買過任何化妝品……你信嗎?而我就是那個女生。
也許你們會質(zhì)疑我,沒關(guān)系,反正我已經(jīng)習慣了,我會坦然面對這樣的生活;也許你們又會說我很堅強,其實我也迷茫過;也許你們會同情我,其實我不需要。多年來,家中的艱辛生活,已讓我長大,讓我學會了放下。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愈加珍惜;也因為我有最大的堅持理由——那一個夏日雨夜的霹靂,始終如一只明燈照我前行。
我十二歲那年的夏夜,十點多了,外面下著雨。我因為急性感冒引發(fā)高燒,急壞了剛剛下班回來的媽媽。媽媽怕我在摩托上坐不穩(wěn)身子,她便為我穿上雨衣后,決然地背起我向鎮(zhèn)上的衛(wèi)生院飛奔。途中,一道道閃電劈下,幾乎把黑夜變成了白晝,那雨點也在劈頭蓋臉地打在我們的身上。我伏在媽媽的肩上,昏昏沉沉之中,不僅感覺媽媽在快速的奔跑,還聽到媽媽嘴中在不斷地念叨:“寶貝,別怕啊,一切有媽媽……”
我記得很清楚,她背上的汗水和雨水,暖烘烘的,只走了半程,便浸濕了我的胸膛。我的耳邊還一直響著媽媽喘粗氣的聲音。當我在醫(yī)院的診療室中,媽媽把我放下身來的時候,她的急切表情,當她用手從濕漉漉的頭發(fā)上抹著淌下的滿面雨水時,我分明見著她眼眶中還溢著晶亮的淚花。那種深深的愛意,便永遠刻在了我的心坎上。
或許就是從那天起吧,我開始為父母著想了。我的父母都是這個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都是在鄉(xiāng)鎮(zhèn)的私企中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們不僅文化程度不高,且又老實得全村有名。即使在教育我的問題上,教育方式也相當粗暴,并不因為我是女孩而少過打罵。他們?nèi)缜f萬的農(nóng)村父母一樣,信奉著所謂“棒頭子上出孝子”的“真理”,而我,從那以后,從來是坦然接受。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出發(fā)點都是為我好,因為我知道,即使用棒子打,落在我身上的也是愛。
在此以前,在他們用這種方式教育我的時候,我也曾淘氣過,叛逆過。我不僅記恨過他們,還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報復他們的念頭,甚至還希望自己不是他們的兒女。我無數(shù)次羨慕過別的家長對他們孩子的愛——同學們從父母那里得到了身上日日可換的新衣;手里半年一換的蘋果手機。我是女孩,我怎么會沒有愛美之心?我怎么會不愛時尚?但我生活在這種家庭,能會有嗎?然而,每當我有了這些消極的想法時,那個雨夜的一幕,總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知道,我的父母或許無法知道當今社會一個少女內(nèi)心的期望,可是我一定會時刻記住他們是天底下最愛我的人。即使他們愛我的方式差盡人意,然而我相信,無論我走多遠,他們的心總會如那雨夜的道道閃電一樣,點亮著我人生路上一盞溫暖的明燈,照我前行。
這樣的愛,讓我無以回報。所以,我唯有坦然地面對生活,努力去適應我窮困的家庭;努力去適應老舊思想的父母;也努力去適應這個社會;更努力地去學習知識,讓自己變得強大。沒有手機,我也可以用看書的方式娛樂;沒有體面的衣服,我是學生,便用最優(yōu)秀的成績讓同學與老師贊美;即使有時穿的是母親的舊衣服,我依然可以穿出屬于自己的青春與個性;而沒有護膚品、化妝品,我自信有一個最美的“無污染、無添加”的青春!
如果外界有些不了解我的人,對我還會嘲笑和蔑視,我也毫不在乎。因為我知道,當他們看見我家里那滿墻的“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各種獎狀時,一定感到驚訝。
家在湖父,幾乎無處不竹。經(jīng)過村邊的那條去懸腳嶺方向的省道,就在兩邊竹林的夾裹中前行。進入我們的小村,寬不足八尺的幾百米水泥路,更是在竹林中婉蜒穿過。而我的家,則完全隱藏在竹林之中,以至窗外尺許便是竹桿。
身在竹鄉(xiāng),便終身與竹相伴,竹從來便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一年四季,從餐桌上招待客人的筍燒咸肉、筍尖燉蛋,到自家早上搭著白粥的筍花生、筍黃豆,吃的都是竹的饋贈。即使年復一年送往他鄉(xiāng)親朋的禮品,也都是春筍、冬筍、筍干等等。竹林就是我的家園,我是竹的女兒。
從我懂事開始,就見著慈眉善目的奶奶,一年四季把竹林當作家中的菜籃,從春日的春筍,至夏秋兩季的鞭筍,到臘月時節(jié)的冬筍,奶奶只要扛一把山鋤提一個竹籃踏進竹林,不用多時,鮮筍便會入鍋。
見人很少言語,只是咧嘴一笑的爺爺,似乎很少出門,四季與竹林為伴。春日“筍場”,整天兒不是挑著個擔兒鉆進林子挖筍,便是在后院和奶奶剝筍、切筍、煮筍,然后在門前的竹扁上攤曬筍干。夏秋時節(jié),則是在竹林松土除草。入冬前,每年的慣例,他手持彎刀,把到了年份的竹子一一砍伐,騰出位置讓新竹安身。毛竹有人來收去販賣,賣去給人家做工地上用的腳手架、做竹器,而剩下的竹枝,則是爺爺整個冬日抽著的長長的旱煙管,坐在門前的廊下安靜地扎著掃把的材料。
筍產(chǎn)品,竹子,包括掃把那些竹制品,它們是我家的主要生活來源。即使到了今日,也仍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兒時,夏日與伙伴在竹林的濃蔭中攀爬毛竹、晃蕩秋千,那種溫馨的畫面依然刻在心中。而一場冬雪之后,幫襯著爺爺奶奶敲打著被白雪壓彎在地的竹子上的積雪,更是給了我生命的啟迪。我問奶奶:“毛竹的腰為什么總要彎到地呢?”奶奶笑道:“雪婆婆現(xiàn)在正教育它呢。它的娘是竹根,它娘永遠在土里藏著,卻供竹子吃好、喝好、長好,然后長出來風光,要它低頭向娘謝恩呢?!?/p>
我又問:“那我現(xiàn)在把按著它頭的雪婆婆請走了,它為什么還彎著腰不一下子站立起來呢?”奶奶又笑道:“那是它懂感恩了,你幫了它,它正在低頭謝你呢??窗?,明天它又挺直腰桿了。”
哦,連竹都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在它們面前,我也一如在長者面前,學著做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我是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