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三毛 王龍基與兩個父親的世紀情緣

      2018-11-14 08:27彭立昭
      北廣人物 2018年39期
      關鍵詞:流浪記三毛伯伯

      彭立昭

      張伯伯·張樂平

      至今,他記得張伯伯曾對他說過:“畫三毛就是畫我自己!”“三毛不僅是張樂平的,更是中國兒童的財產(chǎn),更是中國的國粹?!?/p>

      父親·王云階

      結婚時,他父親專門送給他一幅家訓:“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這句話他在父母結婚照上也看到過……

      “三毛”今年83歲了。1935年7月28日,有個叫三毛的孩子,在上海的《晨報》副刊《圖畫晨報》誕生了。70多年前的1947年,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創(chuàng)作的漫畫《三毛流浪記》與全國的讀者見面。1948年“三毛”第一次被上海昆侖影業(yè)公司搬上銀幕?!叭边@個流浪兒的形象,既給人們帶來歡笑,也讓人流下了眼淚。中國男女老少的心里,都住著一個“三毛”,一個永遠不需要長大的、善良勇敢的“三毛”。上世紀30年代頑皮的三毛,40年代從軍和流浪的三毛,以及后來獲得了新生活的三毛,每一個形象都深深刻畫在經(jīng)歷過那些歲月和追溯過那些歲月的人的心上。

      時至今日,誰人不識“三毛”——大頭,沖額角,翹鼻子,闊嘴巴,圓而大的眼睛,身體纖細瘦弱,喜怒哀樂表情善變;機靈活潑,天真可愛,滑稽幽默……這個“很有個性、意志堅強、富有正義感,經(jīng)歷了很多折磨卻堅持人生光明信念”的孤兒,不再僅僅局限十紙張這個二維空間了,他在三維空間里為更多人所熟悉,所喜愛。電影、電視、動畫、木偶片,舞臺劇,網(wǎng)絡游戲……有了更多嶄新的舞臺。

      當年扮演流浪兒“三毛”的小童星,今年已經(jīng)78歲了,他就是著名音樂家王云階(1911-1996)之子、上海三毛形象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中國印制電路行業(yè)協(xié)會的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兒童基金會“愛心大使”王龍基先生。70年來,《三毛流浪記》長映不衰,在國際上多次榮獲電影大獎。

      2018年8月21日,兩鬢已白的王龍基先生帶著電影連環(huán)畫《三毛流浪記》,走進2018年上海書展的大廳,為影迷和讀者述說了70年前的電影拍攝趣事。出席這次見面會的嘉賓還有演員上官云珠之子韋然、張樂平之子張?zhí)K軍、電影中貴婦扮演者林榛之女董少華、著名譯制演員孫渝烽。當天現(xiàn)場講座和簽售會人山人海,現(xiàn)場的電影《三毛流浪記》連環(huán)畫版當場售罄。在現(xiàn)場觀眾的心里,歲月蹉跎的王龍基老師仍是大家心中的三毛——善良、正直、靈氣。

      三毛誕生于1935年7月28日的《晨報》副刊《圖畫晨報》上。那個時候的三毛生活在一個完整的家庭里,無憂無慮、頑皮搗蛋地長大。他和他父親之間的搞笑趣事,畫面筆墨簡單,卻溫馨感人。而電影里的“三毛”,既沒有親切慈祥的爸爸媽媽,沒有溫暖舒適的大房子可以住,也沒有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飯菜吃,更沒有琳瑯滿目的飛機、坦克、布娃娃等玩具,他就是一個可憐的孤兒,他只能去流浪。而銀幕下的“三毛”王龍基先生卻有兩個可敬的“爸爸”,他對他們始終懷揣敬畏。一個是他的父親王云階—被稱為“中國電影音樂之父”,當年拍攝《三毛流浪記》時,王云階不僅擔任該劇的作曲指揮,還在劇中扮演了為上官云珠母女伴奏的鋼琴師角色,這在電影界傳為佳話。故而,人們叉稱他是“電影三毛之父”。另一個是漫畫大師張樂平,他所創(chuàng)作的三毛形象,影響了幾代讀者,被譽為“三毛之父”。自1927年至1992年,張樂平先生60多年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除了漫畫,還有年畫、速寫、素描、水彩畫、剪紙、中國畫等。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代社會的歷史變遷,并且特別關注平民階層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思想感情,人們稱他為“平民畫家”。采訪中王龍基一直稱呼為張伯伯,“我一直把張伯伯當我的父親一樣看待和尊重?!?/p>

      從父母那里,王龍基獲得了無盡的愛,傳承到了家的味道;從張樂平伯伯那里,他從小就受到了電影人良好品德的熏陶,并用一生在發(fā)揚光大。他說:“三毛幾乎影響了我的一生……”

      上世紀90年代,他的父親王云階和張樂平伯伯相繼離世。隨著時間的延續(xù),他對父親和張伯伯的思念與日俱增……在他的眼里,父親和張樂平伯伯永遠是深具愛國情懷、值得敬重愛戴的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正是因為這種真摯的愛,這種執(zhí)著的情,使他始終有一種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氣,忘記這個塵世所有的喧嘩與躁動,只剩一顆心,洗去塵埃,吐露芳華。

      [我和張伯伯] 一生情寄“三毛”

      “張伯伯是1992年9月27日離開我們的,恍如夢境。他是世界漫畫巨匠。現(xiàn)在我佩戴的這個徽章,就是拍《三毛流浪記》時張伯伯送給我的,很簡陋,銅皮做的。樂園里,三毛于持喇叭在呼喊。張伯伯賦予三毛善良、幽默、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性格,并且通過三毛的作品寄托了自己向往和平、向往美好的希望,這也是人類的向往和希望。張伯伯說,他希望中國的兒童和天下的兒童都能夠有飯吃,有書讀,有衣穿……這也是他所追求的。”

      記者在央視電影頻道采訪王龍基時,那年正好是“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逝世15周年?!皬埐脦状魏臀艺勂疬^他作畫時的感受。他的每一筆每一畫都飽含了對孩子的深情……”聊起過往,他的眼睛開始濕潤,神情肅然。

      時光回潮到1947年的一個冬夜。畫家張樂平正冒著大雪走在上海的一條弄堂里,遠遠地看到三張通紅的小面孔,走近一看,是三個十歲左右的流浪兒,正披著破麻袋、赤著腳,緊緊地圍著一個烤山芋的爐子取暖。其中兩個孩子被凍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跺腳,另一個孩子則趴在雪地上,鼓著凍紅的腮幫去吹那即將熄滅的火苗。寒風呼嘯,大雪紛飛。貧窮的藝術家杲杲地看著這三個他無力幫助的孩子嘆了一口氣,回到朋友家借宿處去了。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他匆匆路過那條弄堂,發(fā)現(xiàn)3個孩子中的2個已凍死在那個爐子前,小于還伸在熄火的爐膛里……張樂平忍不住痛哭流涕,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藝術家的神經(jīng)。張樂平悲憤,他要吶喊,為底層百姓發(fā)聲,他決心通過筆桿向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發(fā)出嚴重的控訴。為更深入地了解流浪兒童的苦難生活,張樂平穿上破舊衣服,來到舊上海最混亂、最骯臟的地方—鄭家木橋體驗生活。每日與那些流浪兒童交朋友,聽他們講身世,并把他們的故事刊在《大公報》上連載,把當時社會的冷酷、殘忍、丑惡、詐欺與不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時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當時很多讀者還個報社寫信,有的寄來衣服,有的寄來食品,有的寄來玩具……為此,宋慶齡與張樂平一起聯(lián)合舉辦了“三毛樂園”義賣展覽,展出的都是《三毛流浪記》的原稿。當時排隊參觀捐贈者無數(shù)。

      “其實,張樂平伯伯最初設計的形象就是一個光頭男孩,禿腦袋,雖然有趣,但在造型上顯得單調。后來,他對此仔細推敲琢磨,一天突發(fā)靈感,在光頭上加了三筆,人物形象立刻鮮活起來,于是‘三毛誕生了?!度骼擞洝愤@本長篇漫畫書至今一版再版,而且還在繼續(xù)出版中。中國的‘小三毛永恒了?!?/p>

      1948年上海昆侖影業(yè)公司將《三毛流浪記》搬上了熒幕。當時著名的劇作家陽翰笙先生創(chuàng)作電影劇本,但是他沒有寫完劇本,因為斗爭形勢需要,身為地下黨員的他撤離了上海,劇本由陳白塵先生續(xù)寫。陳白塵中途也因暴露身份離開上海,劇本最后由李天濟先生定稿(后來成為著名的喜劇表演藝術家)。

      “片中的喜劇情節(jié),均出自李天濟先生的筆下,陳白塵和李天濟當時覺得自己比陽翰笙先生年輕,輩分小,因謙虛沒有在片頭署名,可見當時那些老藝術家們對名與利看得多么淡泊,至今讓我感動……張伯伯的一生情寄三毛,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創(chuàng)作,表達了他對受苦孩子的深切同情,也融入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他曾說過:畫三毛就是畫我自己!由于他每天作畫不止,再加上當時生活艱難,他患了肺病。但是他卻一面咯血一面掙扎著畫三毛……曾有人問他,你的兒童漫畫小孩子那么喜歡看,有什么訣竅嗎?‘我想來想去沒啥訣竅,就是有一點,我愛孩子?!蓖觚埢f,“而更珍貴的是,他在待人接物及為人處世方面,都是發(fā)乎內心的善良?!?/p>

      王龍基還告訴記者,身為漫畫大師,張樂平先生謝絕了海外收藏家以高價收購《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原稿的要求,毅然將幾部最寶貴的三毛題材漫畫作品毫無保留地捐給國家,也作為他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禮物。1983年,他決定將《三毛流浪記》原稿共234組全部捐獻給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1991年冬,他又決定將《三毛從軍記》原稿共114組全部捐給上海美術館收藏。為了紀念這次捐獻《三毛從軍記》名作,上海美術館特地設計發(fā)行了題為“張樂平先生捐獻名作《三毛從軍記》紀念封”一枚,納入該館“中國畫家系列封”中,其正面上部中間為“張樂平先生捐獻名作《三毛從軍記》紀念”的雙排燙銀字樣,左側為密布著“張樂平”簽名背景上的紅底黑線的張樂平自畫像,下部中間加蓋有紀念戳。紀念封自畫像里的張樂平先生神采奕奕,那根根豎起的頭發(fā)刺激眼球,令人情不自禁地要脫口而出地嘁他一聲“三毛爺爺”。

      “張伯伯像普通觀眾一樣點撥我”

      王龍基是怎樣與三毛結緣的呢?幼年時王龍基酷愛看漫畫《三毛流浪記》,其實他也有過近似“三毛”的悲慘經(jīng)歷。王龍基出生在四川,當時他父親王云階在四川成都蒲陽(現(xiàn)都江堰市)空軍幼年學校任音樂系主任教官,母親任音樂系教官。盡管父親三十幾歲就是一位教授,但由于對舊社會的不滿,生活相當拮據(jù)。王龍基剛出生時,因為家境十分艱難,父母曾—度想把他送人。“我生下來時,腦袋很大,身體卻很瘦,當時有算命先生說我活不過三歲……”印象最深的是他5歲時生了一場大病,“有次我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嘔吐不止,膽汁都吐了出來,打針打得我兩個屁股上全是針孔。有—天,媽媽背著我去看醫(yī)生,路過一家包子鋪,我說什么也不肯走了,對媽媽說:‘娘,我沒病,我只要吃兩個包子就好了。媽媽真的給我買了兩個包子,包子吃完了,病也好了?!?/p>

      1946年,王龍基隨父母親來到上海?!伴_始,父母親沒有固定工作,只好忍痛賣掉心愛的唱片和樂譜。后來雖受聘為上海美專音樂系副教授,但微薄的薪金難以維持起碼的生活。后來,父親擔任了昆侖影業(yè)公司作曲組組長為電影作曲。從此,父親結束了教學工作和漂泊不定的生活,開始了電影作曲和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生涯?!?/p>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系,王龍基常在片場玩耍。此時,昆侖公司要將“三毛”搬上銀幕,導演之一嚴恭正尋找“生活中的三毛”,但是找了好久也沒有合適的?!耙惶欤液蛢蓚€大孩子在玩彈子球,我贏了他們,可兩個大孩子欺負我小,輸了不認賬,還先動了于,十是我迎上還擊,打敗了兩個大孩子,搶回了屬于我的彈子。當時嚴恭導演就在我旁邊,他突然上來拉著我的于說:‘孩子,你就是我要找的三毛!”

      王龍基到昆侖公司化裝試鏡,昆侖公司的全體導演如沈浮、陳鯉庭、蔡楚生、史東山等看過后一致通過,張樂平說:“這正是我所畫的三毛。三毛,就是他!”這樣,會彈鋼琴、喜歡動于搞小實驗,也常愛替小朋友們打抱不平才8歲的王龍基和“三毛”畫上了等號。

      “其實我在演‘三毛的時候已經(jīng)算‘老演員了,因為曾經(jīng)在史東山伯伯導演的《新閏怨》中和白楊阿姨配過戲,又在曹禺伯伯編導的《艷陽天》以及昆侖公司出品的《關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間》等影片中扮演過角色?!F困潦倒的生活,我是一點也不陌生。在拍攝現(xiàn)場,張伯伯像個普通觀眾一樣,時不時來點撥我,他的性情隨和且謙恭?!?/p>

      拍攝是非常艱難的,為了做到和漫畫中的三毛造型相符,每次拍攝前王龍基都要化裝。他那蒜頭似的圓圓的鼻子是用泡泡糖做的,而頭上那三根毛其實是三撮毛,把三根銅絲—端貼在兩張橡皮膏上,銅絲外面粘著毛線,再把橡皮膏貼在腦袋上。為了貼住這三撮毛,負責造型的辛漢文每天都要給王龍基剃頭,要把他的頭刮得光光的。有一次,他實在受不了,頭來回擺動,造型師用于打了他一下,順口道:“小赤佬,頭不要亂動!”小小 的王龍基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沒處發(fā),這下可好,他立即回過頭頂了一句:“你是——老赤佬!”“小赤佬!”“老赤佬!”結果兩人大吵了一場。當時的場面,在電影中再現(xiàn)了出來,就是三毛被富人買去當義子,流浪兒大鬧命名宴會后,三毛和貴婦對吵的場面和對話。

      當影片在緊張籌拍之時,制片人韋布收到了—封恐嚇信:“三毛再搞下去,當心腦袋!”這更堅定了劇組人員拍攝該片的決心。1949年4月1日上午,攝制組在上海外灘拍了第一個外景鏡頭。

      電影《三毛流浪記》是一部值得紀念的影片,它是橫跨兩個時代完成的。王龍基回憶說:“這個電影是唯——部有著‘雙結局的特殊影片。上海解放的那場戲是1949年5月又補上去的。電影原來的結尾是:下雪了,三毛和他的難兄難弟們繼續(xù)流浪……后來解放以后,人們熱情高漲,加了一個迎解放的片尾。這個片尾是實際拍攝的,等于紀錄片一樣,這是非常珍貴的場景。在三毛里有很多的細節(jié)、場景,都是上海解放前的原汁原味,它對我

      中國電影史上唯一一次“眾星捧月”盛況

      最值得懷念的是,當時《三毛流浪記》創(chuàng)造了一個“空前”,那就是“眾星捧月”——眾多明星演員為一個孩子跑龍?zhí)?。影片中,主人公三毛流落街頭,像漫畫中所描繪的那佯,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過三輪車等等。后來,被一位貴婦收為養(yǎng)子,讓他學習許多上流社會的禮節(jié),并為他舉行了一次雞尾酒會。這場“豪門大家宴”的戲布置富麗,場面豪華,其實那并不是實景,而是中電二廠攝影棚里搭的布景。這場豪門盛宴威力不凡。當時上海灘影視界有頭有臉的人物集體光臨,而且全部是以跑龍?zhí)椎纳矸輥淼?,完全是不計報酬的,服裝、造型自己解決,分文不取,大家對“三毛”的熱愛和支持可見—斑。

      來參加演出的明星不乏夫妻檔,母女檔和父子檔。夫妻檔的來了7對,有趙丹和黃宗英、沈浮和高依云、應云衛(wèi)和程夢蓮、刁光覃和朱琳……;母女檔的是上官云珠和她的女兒;父子檔的就是王龍基和他的爸爸王云階。其他的還有孫道臨、吳茵、林默予、關宏達、中叔皇等,加起來一其50多位明星齊來助陣。王老感慨地說:“他們都是當時紅透上海灘的電影明星,他們都是沖著救救上海灘的流浪兒來的,雖然只有寥寥可數(shù)的幾個鏡頭,他們卻都甘心為上海灘的這些流浪兒童能盡自己的一些力量,這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p>

      據(jù)悉,影片干1949年10月1日正式甜蜜,不僅在國內倍受贊頌,并且在國外廣受好評。1958年和1980年,全國兩次重新印制拷貝發(fā)行。1981年,該片叉由香港和東南亞國家配成粵語放映,許多遠離故土的老華僑,從影片中重溫了昔日上海的風土人情,看后激動不已。1981年,第35屆戛納電影節(jié)上映《三毛流浪記》,接著在巴黎六家影院接連上映兩個月,場場爆滿,譽滿全城。1983年,在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jié)中榮獲評委獎。1984年,榮獲意大利第14屆季福尼國際青少年電影節(jié)榮譽獎。2005年,在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之際,該片被評為“我最難忘的百部中國電影”之一,王龍基扮演的三毛被評為“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jīng)典銀幕形象”之一。2009年,在第十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上,王龍基憑借著六十年前的《三毛流浪記》,獲得了“建國六十周年兒童電影經(jīng)典形象”獎。這部與共和國同齡的電影,成就了王龍基與三毛的不解之緣。電影《三毛流浪記》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不朽經(jīng)典。

      作家三毛曾在臺灣版《三毛從軍記》序中寫道:“張樂平先生的漫畫,具備了漫畫最基本的特性和要素—一以畫代字,有圖無文。大師可以將一支畫筆,不利用一個語言符號,表達出一個人、一樁事件、一切社會現(xiàn)象,甚至十一個大時代的種種、等等?!敝档眯牢康氖牵?018年3月26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上,世界無字書大獎評委會授予中國著名畫家張樂平先生“特別榮譽獎”,這是世界無字書大獎今年新設立的獎項,專為如張樂平先生那樣在無字書繪制上有特殊貢獻的作者所設的獎項。這是中國畫家第一次獲得世界無字書大獎的專業(yè)大獎,也是給予今年主賓國中國的禮物。

      “在張伯伯最后的日子里,我給他剃過胡子”

      “在他最后的那些日子里,我給張伯伯剃過胡子,至今印象深刻。他為人非常耿直,他的胡子也非常堅硬。給他刮胡子,我換了好幾把剃須刀……1992年10月6日是我們送別張伯伯的最后日子。在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每一位前來吊念他的人們都領到了封面為張伯伯自畫像、封背記載著伯伯生平簡歷的一枚框紅邊的白色紀念信封,紀念封內,則是一方潔白的、印有可愛的三毛形象的于帕。紀念封自畫像上的題款為‘將漫畫進行到底,既是張伯伯的告別語,也是張伯伯與諸位前來障念者的共勉詞。還有,告別儀式不用哀樂,而用張樂平生前最喜歡聽的《一路平安》伴他遠行……”王龍基談起這些繃節(jié)幾乎哽咽。

      王龍基告訴記者,張樂平夫婦甘苦與共兩心知,他們共養(yǎng)育了7個子女,3個女兒,4個兒子。但他們先后叉收養(yǎng)過許多孩子,幫助他們度過了人生中最困難的歲月。張樂平的長子讀小學時,有位同學舉目兒親無家可歸,張樂平夫婦就收留了他;電影演員上官云珠在“文革”中含恨離世后,她的一雙兒女成了張樂平一家的親人,張樂平夫婦待他們如同己出……

      王龍基先生說,“我一直把張伯伯當我的父親一樣看待和尊重。他的大女兒比我小一歲,他們一直叫我三毛哥哥。張伯伯也一直把我當他的長子看待……”王龍基說這些細節(jié),都寫在他的一篇《我和張樂平伯伯》文里。張樂平先生是幸福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畫漫畫,且將漫畫進行到底;畫畫做大一件事——畫三毛,且將“三毛”進行到底;畫三毛也畫自己,且將自畫像進行到底……

      “多年來,我一直在忙于自己行業(yè)的事情,同時也在為我們中國文化的傳播做著自己應做的工作?,F(xiàn)在,張伯伯的家人創(chuàng)建了一家‘三毛形象公司,其宗旨就在十傳承中國文化。我擔任該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完全是我的心愿,我也不要任何報酬。中國的文化,尤其是民族的文化一定要發(fā)揚光大并走上世界。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要讓更多的人們來關注中國兒童的幸福成長。我至今也記得張伯伯說過的那句話,他說:‘大樹是由苗苗長大的,對苗苗我們要將心澆灌……”他說:“三毛不僅是張樂平的,更是中國兒童的財產(chǎn),更是中國的國粹……”

      [我的父親王云階]以有涯之生命 刨永恒之藝術

      張樂平先生去世后的第四年,王龍基最敬愛的父親也離開了人世。因為徹底地失去,思念才兇猛。“我的父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總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在家里到處都有父親留下的痕跡,有他閱讀過的書,有他的學習讀書筆記,有他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和歌曲,有他著作的書籍,有他創(chuàng)作書寫用過幾十年的寫字桌,有他各個時期的照片……我還常常能在睡夢中和父親‘相會?!苯衲曛星锕?jié)前夕,王龍基先生滿懷;深情撰寫了《我的父親王云階》一文,讀來無不淚沾衣襟。

      張樂平先生留給了王龍基一枚銅皮做的“樂園”徽章,而他父親王云階也給兒子王龍基留下了一枚刻有“以有涯之生命,創(chuàng)永恒之藝術”的篆體圖章。圖章上的文字就是王云階先生一生的寫照。他說,“父親在電影音樂、交響樂、室內樂、歌曲等領域七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無怨無悔,為他追求的音樂殿堂執(zhí)著拼搏奮斗了一輩子。”

      王云階先生曾}旦任過文化部電影局藝委會委員兼音樂處副處長,上海電影制片廠作曲組組長和上影樂團團長,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的第一任會長。早在無聲電影時期,王云階先生就用小提琴為默片“伴奏”。自從1939年為電影《風雪太行山》創(chuàng)作主題歌后,他相繼擔任《新閨怨》《萬家燈火》《關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間》《麗人行》《烏鴉與麻雀》《不夜城》《護士日記》《林則徐》《魔術師的奇遇》《傲蕾·一蘭》《阿Q正傳》以及《三毛流浪記》等40多部著名電影的作曲,其中《希望在人間》的配樂曾受到蘇聯(lián)專家格拉西奠夫的高度評價,許多作品成為中國電影音樂史上的不朽經(jīng)典?!八麨檫@些電影提供的音樂形象營造氣氛幾乎構成了一部百科全書?!保ㄉ虾R魳穼W院作曲系主任陳銘志語)。

      當然,王云階先生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標題音樂和獨立歌曲,在音樂理論上也頗有建樹。正如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榮譽會長王立平在紀念王云階先生一百周年誕辰的追思會上所言,“王云階先生是一桿旗,引領中國電影音樂人勇于創(chuàng)新;他是一座碑,標示著中國電影音樂的成就;他更是一座峰,影響后世彪炳千秋。他對電影音樂事業(yè)的領導和推動作用無可替代,無愧為中國電影音樂的第一人?!?/p>

      王龍基對父親十分崇拜,崇拜父親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熱愛工作的品質。他還崇拜父親的執(zhí)著。他回憶,“父親從小就熱愛音樂,喜愛貝多芬,喜歡貝多芬桀驁不馴的清高和放蕩不羈的狂熱。他把貝多芬‘行那一切能行的善,愛自由比任何都愛,即使面對著王位,也不把真理丟開的精神視為神圣。當年在上海拍攝《新閨怨》時,父親彈得一手好鋼琴,給白楊阿姨當過鋼琴老師。拍攝《三毛流浪記》時,父親不僅擔任該劇的作曲、指揮,還登上了銀幕,扮演為上官云珠母女伴奏的鋼琴師角色,這在電影界傳為佳話?!惫识?,人們又稱王云階先生是“電影三毛”之父。

      采訪中,王龍基介紹了父親為電影《護士日記》中插曲《小燕子》的創(chuàng)作過程。“那是1956年,父親在創(chuàng)作時,看到了一本油印的詩歌集子,里面有一首由王路先生寫的兒歌《小燕子》,深深地打動了他。原歌詞是這樣的:‘小燕子,穿黑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經(jīng)過多次反復思考,父親把‘穿黑衣改成了‘穿花衣,還加了一段歌詞:‘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里更美麗,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里。曲譜采用的是他多年收集的民歌形式,這首兒歌清新流暢、自然樸實,毫無斧鑿之痕,最大的特點是純真、質樸,唱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經(jīng)著名電影演員王丹鳳演唱,從此這首兒歌便唱遍了大半個中國,經(jīng)久不衰。當時,父親可以署名歌詞改編,但他出于對兒歌的原詞作者王路先生的尊重,在作詞中,不僅署了王路的名字,而且放在他自己名字的前面?!?/p>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父親擔任電影《六號門》的音樂創(chuàng)作時,他在東北和碼頭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大約三個多月,把當時碼頭工人肩挑背扛貨物時所唱的各種‘號子都記錄了下來,并運用到電影中去。那時,他回到北京開會,為了趕任務,他連家都沒有回,會后又直接去了東北。我的一個弟弟王春基(為了紀念父親在東北長春創(chuàng)作電影《六號門》的音樂)從出生到夭折,我父親都沒有見過面。當父親得知春基夭折后,幾天都沒有吃下飯去,但仍然堅持和碼頭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父親經(jīng)常讀起書來忘了晝夜,創(chuàng)作起來忘了吃飯。他年輕的時候,一次寫綠豆芽(五線譜)來了勁兒,因為當時生活條件差,竟把一斤新的生大蒜當做干糧全部吃光了,直到胃燒得疼痛難忍才發(fā)現(xiàn)吃多了?!?/p>

      王龍基回憶,父親一生還創(chuàng)作了他人生中的三部交響樂,把民族音樂運用在交響樂之中。1956-1963年他完成了第一交響樂《建設祖國》,并獻給全國先進工作者,交響樂分為三個樂章:“爐火熊熊”“田歌陣陣”“喜報聲聲”。1958-1959年創(chuàng)作了第二交響樂《抗日戰(zhàn)爭》,全作分四個樂章:抗戰(zhàn)、苦難的回憶、到敵人后方去、歡慶勝利。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民族形式的交響樂曲。父親八十歲高齡時創(chuàng)作出了新的力作第三交響樂《春天》,被人贊譽為“這種超凡的神力,才將大自然的啟示、生活的感受和對未來的憧憬凝成第三交響樂那盎然的春意,那充滿活力和生機的春天。”

      1991年上海市文聯(lián)、音協(xié)主辦“王云階音樂生涯六十周年紀念系列活動”時,對他一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作了全面回顧,給予他很高評價,稱他為“中國電影音樂之父”。

      患難真情:父母曾是全國“金婚佳侶”之一

      在王龍基的心目里,母親和父親的愛情充滿了傳奇。

      “1937年,父親到了武漢,結識了冼星海,向他學習作曲、指揮,并參加了星海歌詠隊,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chuàng)作了《東北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在炮火中長大》等救亡歌曲。在星海歌詠隊,父親和母親相遇了,同臺合演話劇《菱姑》。是抗日救國的共同目標,是當年的冼星海合唱團把父母結合在一起了。1939年8月13日,父母在冼星海的見證下結婚了。他們沒有舉行什么儀式,只是在報上登了一則結婚啟事。那時父親什么也沒有,母親什么也不要,但他們的婚禮是隆重的、難忘的。從那以后的半個多世紀里,他們相伴奮斗在人生的旅途上,共同分}旦艱難困苦,一起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p>

      王龍基的母親李青蕙女士是一位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解放前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支持丈夫的工作并把幾個孩子拉扯大。解放后,她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參加工作,1955年起調入上海電影譯制廠搞音樂編輯工作,有時還幫助剪輯和記譜。幾十年中,她參加完成無數(shù)部的譯制片,其中有《葉塞尼亞》《冷酷的心》《音樂之聲》《英俊少年》《大篷車》《出水芙蓉》《女人比男人更兇殘》《佐羅》《三劍客》等。

      王龍基說,父親之所以能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其中母親的付出巨大?!澳赣H為爸爸和我們孩子們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一輩子為兒女們操勞,就是忘了自己?!?/p>

      點點滴滴的小事,卻蘊含著九限的深情。他回憶說,“解放前全家靠父親和母親在大學或音專教書所獲得的微薄薪水維持生活,但父親還常常資助進步學生,弄得家里揭不開鍋??赡赣H從來沒有過怨言,沒叫過苦,總是用樂觀的精神來支撐我們這個家。在那苦難的歲月里,家里唯一的財產(chǎn)就是書。母親什么都肯丟,就是父親的這些書一本也不能少……結婚前,她用外婆給她的唯一財產(chǎn)——一枚金戒指為父親治了病。結婚后,她把唯一的一床棉被給住院的父親蓋,自己卻裹著棉衣睡……”

      “1991年全國進行首屆金婚佳侶評選,我們的父母親不僅被評選為上海六十六對金婚佳侶之一,而且還被推選到北京,成為上海十對全國金婚佳侶之一?!备赣H去世后,王龍基特意和兄弟姐妹幾個都住在一個大院里,因為這樣可以隨時陪伴著母親。

      “我們將會一代一代愛下去”

      如果父親是王龍基的藝術楷模,那么母親則是他的擇偶標準。

      當年,王龍基在滬西中學讀書時,班里有個全優(yōu)的女生叫王楨琴。王楨琴功課好,總要被王龍基請到家里來為弟弟妹妹補習,王龍基成了這個女生的好朋友。1963年王龍基在上海電影??茖W校文學系畢業(yè)后,寫血書要求入伍去了福州軍區(qū)前鋒文工團。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六年,兩人靠書信傳情,感情深厚。

      忽然一天,王龍基接到了女友王楨琴的“絕交信”,大體意思是,因為自家已被定為“小業(yè)主”,怕影響王龍基的前途,主動要求斷絕來往。王龍基看信后立即向上級打報告要求回上海結婚,可上級指示“不宜結婚”,但王龍基硬是請假回到了上海。那時,王家已被造反派趕到樓下一間陰暗潮濕的小房子居住,他見了十分心酸,當即決定立即結婚。1969年8月9日,兩家人在上海淮海路紅房子西餐館花30元為兩位新人舉行了婚宴。當時,紅房子西餐館不許賣西餐,只有一角五分錢的肉末豆腐和青菜,喜酒竟然這么簡單。為這件事王龍基復員回到上海,他沒能回到電影界,而是去了上海一個只有400人的小廠——上海無線電二十廠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后來成了車間主任、副廠長,最后成為中國電子、電路印刷行業(yè)中的一位杰出企業(yè)家。

      “結婚時,我父親專門送給我們一幅字,為此他還去買了一支毛筆,工工整整地在大紅紙上寫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這句話我在父母結婚照上也看到過。盡管父親送給我的這幅家訓經(jīng)過四十六年紅顏色已基本褪去,但我依然把它高高掛在我的辦公室墻上。父親對我們都十分的尊重,首先把我們當威朋友,然后才是父子、父女。對我們的意見,無論對與錯,他都會認真傾聽并能耐心給我們做解釋。他從來沒有命令過我們必須怎么樣或者是不許怎么樣,他只會告訴我們,如果這樣做會產(chǎn)生怎樣的后果,如果那樣做會產(chǎn)生怎樣不同的后果。他使我們從小就有自信,就有自尊,能夠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能夠獨立判斷問題。父親的教育使我們兄弟姐妹七人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父親的教育讓我們終身受用。我們將會牢牢記得父親的囑托:‘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要一代一代的愛下去!把工作忙完之后,要分點感情給孩子!我們將會一代一代愛下去,熱愛小家,熱愛大家,熱愛國家,熱愛父母親所賦予我們燦爛的生命!”

      猜你喜歡
      流浪記三毛伯伯
      請牛伯伯講“為什么”
      幫牛伯伯圍柵欄
      “伯伯”叫錯了?
      意林·全彩Color(2019年11期)2019-12-30
      我和“三毛”比童年
      和甘伯伯去游河
      蠶寶寶流浪記
      蠶寶寶流浪記
      蠶寶寶流浪記
      蠶寶寶流浪記
      抚松县| 凤凰县| 山东省| 八宿县| 蓬安县| 紫金县| 凤翔县| 都兰县| 界首市| 台州市| 油尖旺区| 天柱县| 威海市| 松江区| 习水县| 休宁县| 六枝特区| 皮山县| 嘉黎县| 石渠县| 博白县| 茶陵县| 龙海市| 嘉鱼县| 连平县| 甘孜县| 白城市| 山阳县| 雅江县| 宣恩县| 巴彦淖尔市| 琼海市| 通许县| 临城县| 金川县| 巴林左旗| 碌曲县| 肇州县| 武安市| 彭泽县| 石渠县|